击鼓

超约古今

都市生活

第一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团408号战车车长曹常杰没有想到,入朝后的第一仗竟然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三十九章

击鼓 by 超约古今

2018-5-28 19:32

第三十九章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出兵朝鲜的志愿军连续经过五次战役,将战线南推至三八线附近。此时,志愿军入朝部队已达步兵五个军,地面炮兵七个师,高射炮兵四个师,装甲兵一个师,七十七万余众,加上朝鲜人民军三十四万,总兵力一百十一万余人。但是光有人多的优势可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技术装备上还处于绝对劣势,特别是缺乏空中支援,难以保障后勤运输的畅通,而且此时美军通过八个月的战争已逐步了解志愿军的战术,熟悉了志愿军的作战特点,使得志愿军难以成建制地歼灭美军。有鉴于此,志司适时改变了战略,决定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利用朝鲜多山的地形,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巩固运动战中所取得的成果,以迫使美军尽早结束战争。
  就这样双方都不约而同感到以现有力量和手段是无法将对方赶出朝鲜的,最务实的做法就是进行谈判,以尽快结束战争,因此双方于1951年7月10日开始了停战谈判。但是,任谁也没有想到,谈判长达两年零一个月,这就让战争进入到了一个打打谈谈的战略相持局面,在这一时期,双方都采取了战略上的总体防御,战术上的局部进攻,企图打破对方的防御,取得主动,以配合谈判桌上所进行的异常尖锐、复杂、曲折的政治外交斗争,因此也就形成了打打停停、边打边谈、以打促谈,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交织进行的战争奇观。而上甘岭战役就是这期间最让志司揪心,也是最让现在的杨排长痛苦的一次战役。
  1952年4月,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桧仓志愿军总部召开志愿军军以上干部会议,会上决定将战略预备队第十五军调往中部战线,接替第二十六军在五圣山、西方山一线的防御。会议结束后,彭德怀特地留下了第十五军军长,叮嘱他说:“五圣山是朝鲜中部的关键,失去了五圣山,我们在两百公里范围将无险可守。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对这段历史负责!”会后不久彭德怀就因头部肿瘤,回国参加治疗。志愿军司令员一职由副司令员陈赓代理,大家都说,后来发生的上甘岭之战实际上成了彭德怀在朝鲜部署的最后一战。
  五圣山,位于朝鲜中部,海拔1061.7米,在面向敌人一方的南面山脚下,有五个高地,犹如一个人张开的五指,在后来的上甘岭战役中双方殊死争夺的597.9和537.7两个高地就是其中的拇指和食指。五圣山西侧,便是斗流峰和西方山,三山如唇齿相依,形成了一道天然防线。如果斗流峰、西方山失守,五圣山就会陷入三面受敌的险境,要是五圣山失守,那斗流峰、西方山就失去依托,整个中部战线便有全线崩溃的危险。西方山以西,就是宽达八公里的平康谷地,几乎全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如同是群山环抱中的天然走廊,从韩国汉城到元山的铁路、公路横贯其间。因此完全可以这么说,五圣山、斗流峰和西方山一线,系战争与国家命运于一身,其重要性无可匹敌。
  负责防守这一地区的志愿军第十五军,前身是由太行军区地方部队组建而成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当初约两万余人,武器装备很差,有些战士只有大刀,甚至还有不少人是没有任何武器的徒手兵。组建不久就编入陈赓兵团,南渡黄河,兵进豫西,转战伏牛山脉,在战争中逐步得到了发展壮大。这支部队在成立以后打得最漂亮的一仗是1948年10月的郑州战役,部队仅以305人的伤亡代价,就全歼了国民党军11207人,缴获大量美械装备,从而一跃成为中原野战军中装备最好的纵队。之后参加了淮海战役,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战果。1949年2月整编为第十五军,属二野第四兵团建制,军长秦基伟,下辖三个师,全军约四万余人。4月作为二野渡江先遣军,在安徽望江县仅用五十分钟就突破长江防线,随即沿浙赣线飞兵疾进,横扫闽浙赣。又接连参加了解放广东、广西的战役,席卷两广大片地区。在向大西南的战略进军中,长途行军1300公里,一举解放云南。三年半的战争将这支原来只不过是支跑龙套的偏师,锤炼成一支兵强马壮的虎贲之师。
  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杨排长神采飞扬,虽然当初他还只是个新兵蛋子,在过长江的时候还被炸弹炸起的水柱掀掉进江水里,幸亏反应快,加上打小就在家乡的河汊里练过狗刨,这才勉强支持到船工过来救援,否则,当初早就光荣了。
  “唉,那时如果光荣了,虽然看不到新中国成立,但是也不至于到了朝鲜受那么大的罪,更不至于还活着被俘,给志愿军丢脸了。”杨排长的声音变得低沉,人也回到了现实里。
  秀娟和宝霞就劝他,活着被俘也不是他的错,相信党和政府总有一天会给他恢复名誉的。
  杨排长含着眼泪望着卞宝荣,于战场,宝荣是志愿军营长,于乡间,宝荣是乡里的干部,怎么说都是他的领导,看到宝荣对着他重重地点头,杨排长如释重负,用洗得发白的衣袖擦擦眼泪,稳定了一下情绪,继续讲了下去。
  第十五军是作为第二批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此时,军辖第二十九、四十四和四十五共三个师,全军约五万余人。此时,志愿军早就吸取了第一批入朝部队冬装没有配发到位从而导致大量非战斗减员的教训,可以说是做了充分准备后才上了战场。入朝后,立即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战役第一阶段,歼灭美军第二师三十八团大部和第三师一部,取得了不小的战绩。但是,在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的撤退被美军的反击打乱,局势异常险恶,连日恶战减员高达一万五千余人,伤亡几乎三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第十五军咬紧牙关,发挥连续作战的精神,被紧急调往南芝浦里地区实施防御,以阻止美军的快速推进,并掩护友邻部队重新集结部署。在缺粮少弹的困难情况下,在角屹峰、朴达峰一线组织防御,抗击着美军凭借绝对优势炮火的猛攻,战斗一时极其艰苦卓绝,阵地几度易手,每个阵地上都发生了多次惨烈的白刃肉搏。
  最后,十五军殊死恶战整整十昼夜,以2000人伤亡的代价,歼敌5700人,坚守住了阵地。对战线的稳定,对粉碎美军行进间占领铁原、金化以切断东线志愿军退路的企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战后,彭德怀司令员满怀激情地致电十五军全体将士:“我十分感谢你们!”在彭总数十年军事生涯中,这样充溢着感情色彩的电报是非常罕见的,全军上下深受鼓舞。
  战役结束后,元气大伤的十五军作为战略预备队,调往后方休整了长达九个月的时间,其间先后又补充了8000老兵和9000新兵,算是恢复了元气。
  杨排长也就是在此次战斗中,被火线提拔入党并且提干的。可以说,他和战友们一起,创造了战争奇迹,硬是以血肉之躯和简陋的武器守住了阵地,令人惊奇的是,此次战斗,杨排长竟然毫发无损。敌人退去后,面对战场上遍地的牺牲了的战友,他曾经冲着天空大吼一声,跪倒在地嚎啕痛哭。
  接受了防御五圣山地区的任务后,军部根据战争发展的形势,经深思熟虑提出了积极防御,持久防御的指导方针,要求前线部队要建立起突不破的防线。但这一正确想法,后来听说在军党委扩大会议讨论中却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现在想来,这主要是在长期国内战争中,不少干部已经习惯于大踏步进退的运动战,除了一些必要的阻击战外,解放军绝少进行阵地防御战,这就使相当多的指挥员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思路比较狭窄,缺乏创造性。
  在朝鲜战场上,山地连绵,地形狭窄,不便于部队迂回穿插,展开运动战。但面对美军的优势炮火组织防御战,如何坚守则是一大难题。好在军参谋长张蕴钰,是知识分子出身,虽然抗战时期才参加革命,但在不长的战争经历中,就以熟知兵法善思敏行而见长,他认为没有认真准备的进攻,未打就先输了一半。我军火力正逐步得到加强,再依托有利地形和坑道工事,加上强大的后备力量,应该可以组织起有效防御。反击争夺,只是一种辅助战术和手段,而不应是主导方针。美军尽管具有火力优势,但后备兵力严重不足,其在亚洲只有驻日本的两个师,美国本土也只剩六个半师,经不起阵地战的大量消耗,而且攻击精神也差,这些弱点决定了阵地防御战是可以行得通的。经过讨论,十五军终于确定了“寸土不让,坚决固守”的作战指导思想。
  但问题是,如果自上而下始终坚持这一作战思想也就好了,你尽管进攻,我就依托坚固工事大打消耗战,没想到,就有这么个小领导,一时头脑发热,硬是要求杨排长所在的连队前出攻击,结果酿成了大错,连带导致了杨排长一生的命运都发生了转变。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