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科技學霸

瘋子C

都市生活

“各位同學們,今天是妳們高三開學第壹天,也意味著妳們進入高考倒計時!”
“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百八十二章 渤海隧道計劃會議

重生科技學霸 by 瘋子C

2022-6-2 21:55

  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是建在島國津輕海峽的青函海底隧道,全長53.85公裏,南起青森縣今別町濱名,北至北海道知內町湯裏,從1964年動工至1987年建成前後用了23年時間,這壹條隧道主隧道全長53.9公裏,其中海底部分23.3公裏,路上部分本州壹側為13.55公裏,北海道壹側為17公裏。這條隧道建成並通車,結束了東瀛本州與北海道之間只靠海上運輸的歷史。
  壹直以來,青函海底隧道都是東瀛建築史的驕傲,被東瀛視為高科技技術的象征,與東瀛的高鐵壹樣,不斷對外宣傳。
  而毫無疑問,壹旦渤海隧道投建並建成,以它壹百多公裏的長度,超過青函隧道成為世界第壹海底隧道,簡直是輕輕松松。
  到時,華夏在基礎建設方面取得的讓世界矚目成就,必然會有渤海隧道壹個!畢竟論起施工難度之大,這條渤海隧道還會在港珠澳大橋之上。
  秦元清查看了壹應資料,這渤海隧道計劃,當真是壹個國家級的浩大工程,計劃投資兩千億元,可以說在單個工程項目上這估計就是見過來最大的投資金額,畢竟當年的三峽大壩項目總投資也只不過九百多億元,之所以三峽工程靜態總投資達到2000億,那是包括移民安置、征地等等。
  就如現在還在建設中的港珠澳大橋,預計在竣工時總耗資也差不多壹千億出頭。
  也就是渤海隧道的投資,足夠修建兩條港珠澳大橋了。
  況且,2000億元只是預計投資,往往這樣的大型項目,後期追加投資是常有的事,說不定最後總投資都會奔著3000億元甚至是4000億元都有可能。
  之所以造價這麽高,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海底隧道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造價自然也比橋梁要高了許多。
  “國家現在的手筆真是越來越大了,大手筆開始以2000億元作為分界點了!”秦元清暗自感慨地說道。
  雅魯藏布江流域三座大型水電站,投資也是2000億元,雖然說各種紛紛擾擾,可是在華夏堅定的態度和絕對的實力面前,那三座大型水電站還是進入施工階段。十座三代技術核電站,投資其實也是按照2000億元作為起點。
  現在,還要加上這次的渤海隧道計劃!
  這些大型基建工程,毫無疑問都是國家力量主導,私人公司根本不可能投入在這種建設周期長、回收成本周期長的項目上,而且施工技術也基本上掌握在國企手中。
  所以別老是罵國企,國企確實做著很多國計民生的事。
  晚上的時候,壹輛車來到沙河校區接秦元清,經過壹番身份驗證後,秦元清上了車,抵達機場後與上級領導壹起匯合,來到了煙城市。
  第二天早上9:00整,秦元清和領導壹起邁入會場的時候,稍微壹瞥,頓時已經明白國家的決心,不出意外的話,將會上馬渤海隧道工程。
  看看這次的專家團,除了秦元清外,十位華夏工程院院士,七位華夏科學院院士!
  會議室中,其他人看到陪同著領導進入會議室的秦元清,壹個個都露出驚訝之色,隨後都露出了若有所思之色。
  會議主持人魯省的壹位領導,介紹著專家團,除了多達十八位院士外,還有五十八位各大高校教授,七十九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鐵隧道集團等國字號大型企業的總工、副總工之類的技術專家,整個會議室超過了二百人。
  每個人都意識到,這壹次的渤海隧道計劃會議,與以往的會議不壹樣了,規格上都提高了二個檔次都不止。
  以往的渤海隧道計劃會議,也有院士參加,但是大概就是二三位、三四位的樣子,主持會議的多是地方市領導,可是這壹次卻是魯省相關領導主持會議,還有更高級別的領導參加會議,而且連秦元清這位華夏科研領域旗幟性人物都來參加會議。
  看來,經過這麽多年的醞釀,上級對於渤海隧道計劃終於是要動真格了。
  看看這個會議室,技術人員中,每壹個起碼都是教授級的科研工作者或者工程師,副教授、高工都沒資格參加。
  秦元清看著壹個個技術人員談論著,很認真的記筆記,參加這次會議的技術人員,前期已經長時間參與渤海隧道計劃了,對於渤海隧道計劃比他要了解得多,都有各自關於渤海隧道計劃的思考。
  這會議,也是壹次思維智慧火花的碰撞。
  渤海海峽由於其地理位置的特殊緣故,使得渤海的各個港口運輸航線全部從此地通過,也有十萬噸、二十萬噸的巨輪經常出沒,甚至今後也會有三十萬噸甚至是四十萬噸巨輪出入,這就導致了這個地方只能修建海底隧道,沒有修建橋梁的可能。
  更別說,渤海海峽還是軍事戰略要地,甚至還會時常有航母通行,所以根本不存在建橋的可能。
  而海底隧道修建的技術,主要有三種方法,即沈埋法、盾構法、掘進機法。
  簡單來理解的話,沈埋法是在地面上將圓形的隧道預制好,然後在海床上挖出溝槽,將隧道沈放到溝槽上。最後,將壹節節的沈管隧道拼接起來。
  而盾構法和掘進機法,是使用專門的機械在地質層或者巖石層中推進,然後在機械內部由人員將壹片片的混凝土管片拼接成隧道。
  盾構機法和掘進機法的區別,在於使用設備的不同。三種隧道施工技術各有特點,也各有優劣。
  比如壹位院士主張采用沈埋法,這種方法的優點就是施工難度最小,施工速度快,投資也是最省的。
  但是遭到不少人的反對,因為很簡單,在這片區域是渤海海洋保護區的範圍,在這塊區域生存著30多種棲底生物,包括環節動物8種、軟體動物11種,節肢動物15種,都屬於國家級保護動物。壹旦采用沈埋法施工修建隧道,將會對這些保護生物造成毀滅性打擊。
  這也是以前修建海底隧道、建橋難度比現在要小得多的原因,因為以前根本沒有什麽環境保護、動物保護之類的意識,而現在不壹樣,妳要是敢不註意,那麽國際上各種環保組織、動物保護組織就會嘩然,壹些國家也會在背地裏使壞,到時候國際影響是非常差的,說不定施工到壹半就會因為偌大的國際輿論而放棄,造成巨大損失。
  華夏是負責任的大國,不可能像壹些國家那樣,不管不顧。
  所以這個沈埋法就被否決的,當然也可以繞路,可是這壹繞裏程就得加倍,工程投入也會成倍增加。
  到時候估計4000億元都打不住。
  這壹次的渤海隧道會議,比以往都要持續得久,足足持續了三天,各方從理論方面、實際施工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漸漸地大家形成了共識,那就是采用盾構法與沈埋法相結合的方式。
  畢竟單純采用盾構法或者掘進機法,都有壹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貴!
  短距離的海底隧道施工,這種差距還不是很明顯。可是隨著海底隧道施工長度越長,這種差距就越明顯,無論是在材料還是人工上,金錢上的花費會隨著長度的增加而逐漸遞增。采用這種方式,2500~3000億都不壹定夠,要是遇到薄弱地層,或者特殊情況,造價還會進壹步擡高。
  而且,盾構法和掘進機法的施工難點頗多,技術要求可比沈埋法要高得多。對於沈埋法來說,只要處理好沈管隧道的對接問題就萬事大吉了。但盾構法和掘進機法則不同,大的難點倒是沒有,但小的技術難點卻壹大堆。
  比如說,在使用設備挖掘隧道時,如何保證周圍土體和巖石層不發生坍塌失穩。設備依靠千斤頂推力向前推進時,如何控制設備的總推力,使其不會因為推力過大使得正面土體因擠壓而前移和隆起,因為推力過小影響推進速度。
  等等等等,難點壹大堆。
  而且這些技術難題由於各海域地質條件的不同,根本不存在從其他已竣工的項目中借鑒的可能。
  最後就有位院士提出,采用沈埋法與盾構法相結合的方式,允許沈埋法的地方選擇沈埋法,不允許沈埋法的地方選擇盾構法,這樣的話雖然造價會比單純的沈埋法高壹些,但是屬於可接受範圍。
  但是這種相互結合的方式也不是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盾構法施工的隧道段譽沈埋法隧道段的銜接,畢竟兩個施工方式得到的隧道規格不同,還有壹個建在海底下面,壹個搭在海底上面,如何進行銜接?
  像這種細部銜接,可不是cad畫圖那麽簡單,需要真正具備實操性,不然的話就沒有任何意義。
  壹下午的會議討論,眾人都沒有討論出壹個具備可行性的辦法,就是那些院士,也壹個個皺著眉頭,愁眉苦臉的思索,他們也提出壹些辦法,但是那是理論上的,但是實際施工卻非常的困難,幾乎是難以實行。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