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五章

抗战之承诺如山 by 超约古今

2018-5-29 06:01

第五章
  赵昆仑的话启发了鲍长义,空中进不去,就从地下走,从水底走!
  “从水底走,潜水?行吗?”看着赵昆仑吃惊的眼神,张弘毅笑了。他到这支部队上任之前,长官部参谋长曾经介绍过这支部队的情况,鲍长义,辽宁营口人,葫芦岛海军学校第一届毕业生,曾任海军第三舰队少将副司令。“人家原本是吃海上饭的,这不,日本人要打武汉,为了阻止日本海军溯江而上,最高统帅命令第三舰队拆下舰上火炮,把舰船自沉于九江海湾堵塞航道,第三舰队没了,倒多出来个第二总队。”张弘毅揶揄道。海军有陆战队不稀奇,但是把舰船都沉了当做陆军用,这在世界史上绝对少见,难怪叫做第二总队,连个正规番号都没有。赵昆仑听张弘毅一介绍,心里直犯嘀咕。
  鲍长义看着他们两人的神情,气不打一处来,瞪着他们说:“又不是老子想这么做,还不是打不过鬼子,下的一步笨棋,现在好了,不用烦那些左满舵右满舵了,只要看到鬼子放枪就行了。”
  他的话引来了哄堂大笑。连167师师长也暂时忘记了烦恼,他巴结鲍长义说道:“鲍司令真是全才呀,海战陆战样样都行,这回,我167师全体将士都听你指挥,有谁不听招呼,他娘的,兄弟我就毙了他!”
  鲍长义自然明白他的用意,他淡淡一笑,对着众人说:“日本人偷袭香口,强攻长山,立足未稳,如果我们将士用命,上下一心,当有克复希望。”
  随即,他发布命令,一中队由参谋长率领,对香口奇袭。二中队从湖荡地区潜水进去,到长山阵地下方潜伏,待到香口攻克后,从香口炮轰长山阵地时发起强攻,167师从后山小路包抄,相机改助攻为主攻。
  鲍长义这么做,实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自己并没有权利调动167师,何况两个阵地易守难攻,人多了也没用,冲上去也只能当活靶子。自己的人虽然危险,但是可以发挥他们熟悉水性的特长,且从敌人意想不到、自认为占据绝对优势的江上突袭也算出其不意,但是成败不可知,放手一搏罢了。
  日本人为了方便海军运送物资给养上来,一整天都在疏通江面,水面漂雷都被引爆,再有一两天,一旦航道重新被疏通,日本海军的增援就会源源不绝,即使克复马当要塞,也防守不了多长时间,当务之急,需要迅速收复两个阵地。
  凌晨时分,国军的行动开始了。日军忙碌了一天,又折腾了半宿,好不容易消停下来了,阵地上静悄悄的。
  赵昆仑自然还是跟着张弘毅,张弘毅也认可这个南京认的兄弟在战场上的表现,按理说,第一次上战场的人没几个表现好的,不尿裤子就算不错了,还真别说,这位看上去温文尔雅的文化人打起枪来手不抖,机动灵活不像新兵,还逮空玩了一把重机枪,不错,打得又准又狠,心理素质超强!张弘毅这么评价这位异姓兄弟,而赵昆仑可没想这么多,他在琢磨这仗怎么打呢。
  夜色下的马当要塞横亘在江中心,和对面的山壁遥相呼应,江水在这里猛地加速,似出了栏的马群,而马当矶山就如同头马奔驰,横立江心,俯瞰着一群儿马在眼前跑过,在赵昆仑眼里,石矶像极了南京的燕子矶。
  燕子矶,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它和岳阳城陵矶、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合称“长江三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长江边多处突出的岩石山,而燕子矶最奇特,一面石峰突兀江面,其余三面悬绝临空,远望似燕子飞掠江面,因此得名。燕子矶总扼大江,地势险要,矶下惊涛拍石,汹涌澎湃,是重要的长江渡口和军事重地,被世人称为万里长江第一矶。登临石矶,如果在晴天,看滚滚长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如果在阴雨天,江天一色,也是美不胜收!月夜登临,看皓月当空,江面波光粼粼,远处江帆点点。而最让人心醉的数黄昏时分,夕霞满天,江流滚滚,印照赤壁,呈现出恢弘炫目的“燕矶夕照”的绝美风景。
  赵昆仑曾经带着夫人数次登上燕子矶,面对滔滔江水两人许下爱的誓言,让江水作证,让石矶铭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而今,人到中年的赵昆仑面对被敌人占据的马当矶山才明白青春的珍贵、和平的珍贵、爱情的珍贵!这一切对于他都已失去,自己不能失去的只剩下对女儿的承诺。
  “嘿,兄弟,你在琢磨什么呢?”张弘毅实在忍不住了。
  “为什么美好的东西都会很快消逝?残酷的现实让我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幸福!”赵昆仑说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
  “后悔了——不该来投军,和女儿女婿一起过小日子?”张弘毅打趣道。
  “来了就不后悔,只要能打鬼子,上对得起天地祖宗,下对得起女儿和后代,我们琢磨一下,怎么一击必中?”赵昆仑一脸严肃。
  “你有什么想法?不会是异想天开吧?”在张弘毅看来,除了偷袭和强攻,实在没有什么好招了。
  “马当矶不同于燕子矶,除了临江一面略略险峻外,其他方向都是平缓的丘陵岗地和湖沼,这对于进攻一方还是有很多机会的,选择多个地点奇袭,让守方防不胜防,会是一着好棋。但是,即使收回来了,如何守住又成了问题,就这么大的地方,火力全覆盖是很容易做到的,日军这次虽然偷袭得手,但归根结底还是胜在火力远远强于国军上,说到底,比到最后就是看谁火力强。”
  赵昆仑说到这里,不禁为战斗力不强、装备也远远落后于日军的中国军队感到悲哀,即使收复了失地,最终一样还是守不住,顶多是徒然再赔上成千上万将士的生命,迟滞日军一天两天的攻势而已!
  但是,军令如山,不容置疑。
  按照赵昆仑的建议,张弘毅参谋长将部队分成多股突击队,从水里和岸上两面突袭,白天让战士们多砍些树木,将树干捆绑在一起扎成木排,人躲在木排下,利用树木间的缝隙呼吸,靠近岸边后用手雷扔到敌人阵地里即可。岸上突击的也利用夜色掩护,接近敌人阵地后,以迫击炮做第一轮打击,然后多点出击,吸引敌人火力。行动时间,凌晨二点,争取一个小时解决战斗,然后利用天亮前的时间再巩固阵地,防范敌人反扑。
  张弘毅将这边的决定告知了总队,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并且很赞成时间的安排。
  战斗准时打响,岸上的小分队抵近敌人阵地的第一轮炮击就把敌人打懵了,但是日军确实训练有素,等到他们醒悟过来,发现打击来自陆上时,残存的守军立即组织火力,一时间,轻重机枪的火力将各个小分队死死压制在阵地前沿几十米的地方动弹不得。
  就在此时,来自江中的打击正好赶到了,6月份天虽然很热了,但是在江水里浸泡了两个多小时的将士们还是感到了寒冷,听到岸上的枪炮声传来,这边发一声喊,齐齐的数十枚手雷就脱手飞出,投入到茫茫夜色中,直到炸响才知道它们确切的存在。这是真正的奇袭,是战斗打响后,敌人亮出了火力点后一轮新的火力打击,而且,手雷源源不断,几百颗手雷在几分钟内都被投入到香口敌人阵地里,接下来的抵抗几乎就微乎其微了。
  这边一击得手,枪炮声渐渐平息。远处的枪炮声就格外分明起来,参谋长命令部队立即巩固阵地,加强戒备。一边拉着赵昆仑和几个军官马上研究下一步方案。
  按照之前的方案,两支队伍各管各的,互不相干。现在这边一击得手,那边还打得乒乒乓乓,不用说,那边偷袭没有成功,如果拿不下来,天一亮敌人势必增援,到时候,来自江上日舰的炮火和空中的轰炸,都将对香口的国军构成致命威胁,而原本,长山阵地的炮火是可以支援香口的,互为犄角的设计原本就将两个阵地绑在了一起,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拿不下长山阵地,香口即使拿下来,也保不了多久。
  香口的国军伤亡很小,原本以为会是一场苦战的士兵们压抑着兴奋,看着远方天幕下曳光弹一样的纷乱光芒,都觉得刚才的战斗不太过瘾,有的甚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长山阵地传来的枪炮声越发紧密。可想而知,上千人的围攻都没有奏效,这几百人上去估计作用也不大。一击不中,就已经失去了突袭的意义,变成强攻了。而强攻,这里谁都知道,长山阵地的坚固以国军的火力与作战能力是无论如何拿不下来的。
  而且,临近江面的一个石矶后,设置的第三级锁江炮台的重机枪阵地没有在第一时间拿下来,这会,重机枪子弹雨点般喷射出来,在夜色中划出骇人的轨迹,原本设计成侧卫主阵地的作用被日军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时,命令传来,无需支援。原来也是隐蔽接敌的,湖荡的将士们忍住水寒,率先打响了战斗,没想到167师攻击不力,陆上几乎形成不了威胁,敌人主要对付来自湖荡的进攻,而湖荡里的战斗当初连波田都束手无策,结果可想而知。
  接下来的两天,除了这两支部队,国军还调动了几个师对长山日军发动数次强攻,甚至组织敢死队、夜袭队数次攻袭,可惜都是功败垂成。坚固工事牢不可破,日军又紧急大量增援,数日激战,终究未能收复马当要塞。
  这让第二总队官兵愤恨不已,引以为耻!但是责任怎么都算不到他们头上,军长被免职查办,师长因贻误战机而被枪决,该师番号也被撤销,部分部队补充进第二总队。经此一战,赵昆仑因出色表现被提拔为少校营长。
  波田支队则以爆破队打开马当封锁线,疏通了长江航道,导引海军大量舰船,沿江西进,数日内,连下彭泽、湖口两座重镇。
  透过长江边飘散开来的薄薄白汽,一群衣衫褴褛的中国士兵趴伏在沙坑后边,枪口指向前方,没有人发号施令,也没有人说话,战场异常安静,士兵们虽然疲惫,但是仍然握紧手中的武器,死死地盯着渐渐逼近的日本士兵。
  日军第16师团下设第33步兵联队3000余人铺天盖地压过来。
  此日,1937年12月13日,中日双方自8月上海开战后历时整整4个月的较量之后,日本人终于攻入中国首都——南京城。
  日军第16师团是日军常备师团,又被称为京都师团,是日本的主力甲等师团,这次也是进攻南京的主要部队。该师团在对南京的作战中作战范围很是广阔,南京麒麟门、中山门、紫金山、太平门和下关一线及相关地区都是其攻击范围,也就是自城东到城北接近半个城的范围。其中又以中山门为主攻方向,而要占领中山门,就必须先占领紫金山这个制高点。守军自然也知道这个城外制高点的重要性,特地在此布下精锐部队——全副德式装备的中央教导总队负责防御!
  10日,第33联队在重炮的掩护下,像紫金山顶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一时间,紫金山上枪声大作,战斗异常激烈。
  中岛今朝吾在他的司令部里举起军用高精度望远镜观察山上的战斗,他丝毫不担心战斗的结果,对于他来讲,攻占南京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他想要的是由他的师团第一个攻破城门的军功。在和中国军队长达三个月的上海地区的较量中,中岛今朝吾很不屑于他的同僚们,几十万帝国军队竟然三个月在上海裹足不前实在是丢脸!他的第16师团原本是作为增援力量派驻到上海作战的,其时,中国军队已经开始撤出上海,师团几乎没动手战斗就结束了,这让中岛认为是敌人望风而逃,很是得意。时任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的松井石根为扩大战果,即命令中岛师团迅速追击从上海撤退的中国军队,该师团不可一世孤军突入,如果中国军队组织反击倒是可以狠狠教训一下中岛的,可惜兵败如山倒,中国军队在南京和上海间的梯次抵抗几乎没有,这让中岛部队大出风头,大半个月内连下常熟、苏州、无锡、常州、丹阳、句容、汤山、麒麟门,进抵紫金山一线,也就是在这里,中岛才遭遇到中国守军像样的抵抗。对于这种抵抗,一开始,中岛还有些兴奋,毕竟他不想被同僚讥笑为只是个占了便宜的将军,能够攻占南京城外的制高点不仅对攻城有利,而且可以封住那些人说三道四的嘴。
  在中岛和很多初次看到紫金山的日本官兵眼里,看着眼前这座山是远远不如富士山的,富士山最高峰接近4000米,眼前的紫金山最高峰在日本人战前就绘制好的南京地图上标注为488.5米,这让这群一路上几乎没吃过苦头反而处处享受到了征服者特权的武士们很是骄傲,为富士山远远超过中国首都第一山的高度而骄傲,进而对下达的半天攻占紫金山的命令很是不以为然。在他们眼中,中国军队似乎都已经跑光了,剩下的几乎只有等待投降一条路可以选择了。
  虽然很是瞧不起守军,但是进攻开始后,训练有素的日军还是迅速按照战斗要求展开,第33联队作为前锋,首先进攻的是紫金山东麓凸出的227.5米高的老虎洞阵地,这是进攻紫金山最高峰的必经之路。由于进攻角度过于陡峭利于守军防守,日军在第一次进攻失败后就换了一种打法,主攻的第三大队以部分兵力吸引正面守军,而以其第九中队迂回攻击,同时协同作战的联队炮兵和速射炮中队对守军碉堡进行压制炮击,此次攻击颇为奏效,紫金山主峰上的中国守军见此处危急,开炮援助且派出兵力增援,日军遭到反击,再次有被击退的危险,日军加紧炮击,发射了数百枚燃烧弹、穿甲弹、烟幕弹、催泪弹,且第三大队全员压上,老虎洞守军营长罗雨丰牺牲,全营牺牲大半,主峰上的总指挥见阵地过于突出,增援不易,遂下令放弃阵地,退守至紫金山第二峰382.5高地固守,日军在历时一个半小时后夺取老虎洞高地,稍事休息后,即向前推进,进攻382.5高地。
  在中国守军教导总队张弘毅营长的回忆里,那一天晚些时候及其第二天的战斗都是在紫金山上展开的,作为中国统帅手下最骁勇的嫡系部队,教导总队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所做的抵抗给中岛中将及其手下佐佐木到一少将旅团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导总队死战不退,甚至还多次组织反冲锋,双方在紫金山上反复的冲杀竟日不息,最终一支小部队甚至于趁乱突围成功,直奔幕府山方向而去。
  张弘毅记不得自己是怎样退下来的了。主峰的战斗异常激烈,旅长殉国,团长身负重伤,全营的战士几乎都拼光了,原本自己也准备牺牲了,敌人在关键的时候突然停止了攻击,弹尽粮绝的十几个兄弟这才有机会撤出阵地,撤往太平门方向。
  此时另一路日军在中华门已经突破入城,第33联队接到新的命令:沿着玄武湖迅速向下关迂回包抄,断掉中国军队北渡长江的通道。第33联队遂不再与正面之国军部队纠缠,迅速跑步前往下关,身后跟进的战车部队甚至跑不过联队里身强力壮的步兵,33联队远去,张弘毅等人这才有了逃生的机会。
  在太平门休息的时候,张弘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国军弟兄们不断倒下让他心痛,先总理孙先生的陵寝被枪声惊扰让他不安,眼前的战局发展让他沮丧,这些感觉都是淞沪抗战时从来没有过的!那时,身后的祖国让他踏实,仿佛全体中国人都在后面支撑着他,他和弟兄们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每一次打退敌人都能让他们看见胜利的希望,全军士气高昂心底丝毫不怵日本人。可是现在不一样,国民政府撤走了,国军大部队也撤走了,只剩下10万军队是根本守不住南京城的,城里几十万没撤走的老百姓也不知道会怎样,根据日本人在战场上的凶悍与好杀,张弘毅实在为身后城中的百姓安危感到担忧。
  第33联队冲到下关的时候,下关码头正处于一片纷乱中。
  原来停放在码头的渡船早已不见踪影,守军司令部下令撤走渡船原本是想制造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效果,力图激发出10万守城部队最大的斗志,甚至梦想能够像淞沪会战那样大力杀伤日军,尽可能拖延战争进程。而最终司令部先撤了,渡船也没有归还给南京军民,更不幸的是,当时也没有条件将这一信息告知南京军民,当南京军民为躲避日军逃到下关码头准备渡江时才发现无船可渡,而后来的人又不断涌来,上万人在码头不知所措。原本以为中国军队会从下关渡江逃走而匆忙赶来的日军见此情形大喜过望,他们反倒放慢下脚步,平端起手中一人多高的三八大盖,围成包围圈,在冬日午后这片并不大的江滩上,刺刀闪烁着怪异的阴森的光,对着河滩上成千上万的中国人。
  迎向他们的不仅有南京军民焦虑不安的目光,也有部分部队就地殊死抵抗的枪声。
  枪声一起,人群纷纷逃散开来。可惜,日军已经将码头团团包围,在日军军官无情的号令声中,日军各种武器对准人群猛烈开火,一时间,码头陷入了巨大的恐怖中,人们似乎忘记了奔跑,人群成片地倒下,不时传来的反击的枪声似乎一点都起不到作用。
  最后,反击的枪声变成了零星的枪声,日军几乎没有什么伤亡,他们停止了射击,一个军官喊了几句,一队队日军端着刺刀走进倒伏在地的人群里,再次响起的枪声就都是他们发出的了。
  原本长江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枪声四起,江水都被惊扰,寒风起处,再也看不见粼粼波光,似乎寒冬一下子就覆盖到这片土地上,群鸦哑哑在头上盘旋,天地间一片悲凉。
  在日本人的后面,远远跟着一小股中国军队,他们似乎还不知道这里发生的一切,从他们被烟火熏黑的脸庞和略显拖沓的脚步可以看出他们也是刚撤下来的部队。
  日本人并没有发现这支小股部队,对上万人的屠杀还在进行之中,外围警戒的士兵漠然地看着码头发生的一切,机枪手虽然停止了射击,但是没有接到新的命令前还是按照标准的持枪姿势跪在地上,在他们眼里,仿佛这就是一场正常的战斗,所杀的都是敌方的军事人员。
  中国军队终于发现了异常,他们放慢了脚步,小心翼翼往前走,在这群人当中,张弘毅因为受了伤,走在了最后面,就在此时,一阵弹雨飞来,前面的士兵都被击倒,张弘毅也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
  第二总队的官兵奉命整训,防守马当要塞的表现可圈可点,在后来克复香山的战斗中又是第二总队率先占领阵地,虽然没能收复要塞,但是第二总队一战成名,卫戍司令部记住了这支部队,最高统帅也记住了这支部队,整训的目的就是想打造一支类似教导总队一样的钢铁劲旅。
  而奇怪的是,一旦又开始教导总队那样的训练模式,张弘毅就会夜夜梦见当初的兄弟们,南京保卫战的一幕幕画面就格外清晰地呈现在梦里。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