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3章 售價分歧
汽車黑科技 by 蠢蠢凡愚QD
2019-1-21 21:40
A4從開始研發到達到量產水平,僅僅用了55天!
這個速度,讓壹群還在捉摸如何在市場上對A4圍追堵截的車企措手不及。
他們完全沒有想到,壹個成立還沒到壹年的公司,壹個從二手車起家的公司,壹個第壹次進軍民用車領域的公司,會有這種恐怖的研發速度。
就連以換代速度冠絕全球汽車行業的豐田,看著正信如此瘋狂的研發進度也是驚嘆連連。
他們卻不知道,作為正信掌門人的李凡愚和其帶領的團隊,在這壹段時間到底付出了什麽。
此時的正信實驗室裏,仍然是壹副繁忙的景象。
雖然車子進入到了量產階段,但是他們仍然不能消停下,後續的部分還有許許多多的工作要做。
三個長毛怪擠在壹張工作臺前,正對著上面的零件進行耐久復檢性測試。把他們長長的頭發分開才能看出,這是徐復方,柳青和王宇三個學霸。
在這將近兩個月的時間裏,正信的六個團隊幾乎是在不眠不休的工作。
這群二十郎當歲的年輕人,餓了就在實驗室外面的茶水間泡壹碗方便面,困了就去李凡愚的辦公室或者公司小會議室的沙發上睡上壹會兒。
六個團隊,將近壹百五十人輪崗上陣,每天平攤到每個人身上的休息時間不超過六個小時。
這兩個月過的雖然累,雖然苦、可這些學生沒有壹個人抱怨,沒有壹個人叫屈。
寶劍鋒從磨礪出,經過這段日子的打磨,他們都獲得了巨大的進步。鑒於他們的表現,李凡愚已經決定將這六個團隊都簽到正信公司名下。
這裏面可能存在著幾個能力平平的人,但是只要有這股勁頭兒,還有什麽是不能彌補的?
他卻不知道,學生們之所以這麽拼命,壹大部分原因是受到了他的感染。
李凡愚的形象稍微比三學霸好壹些,為了之前的新車發布會,他特意把頭發給理了壹下,但是也僅限於此。
他眼眶上的黑眼圈已經和大熊貓無異,連續熬夜讓他的臉上泛著壹層油光。
編號1的A4仍然存在問題——車內的異響仍然解決不了,即使是用診斷專精也沒法找出問題的所在。
所以沒辦法,只能將已經裝配好的內飾模塊全部拆下來,挨個部分進行排查。
經過了將近七個小時的排查運算,最後還是王宇發現了問題。
他把筆狠狠地摔在了工作臺上,“媽的!咱們是不是把膨脹系數給漏了?”
李凡愚壹拍腦袋,“肯定是!現在外面的氣溫低,內飾尺寸是按照常溫來算的,車身冷縮之後肯定會導致壹些內飾部位間隙過小。劉湘,妳們組先把手頭的事情放壹放,把膨脹系數加進去,抓緊修正。完成之後趕緊給采購部傳過去,讓他們跟供應商聯系修改供貨協議。”
另壹個眼圈兒黑的跟大熊貓壹樣的女孩兒聽到他的招呼,連忙應了壹聲。
……
經過了這壹番插曲,事情才總算解決。然而這樣的情況,這些天不知道發生了多少。
就這,還是李凡愚腦子裏有車輛所有的數據和制造要求。如若不然,從零開始著手,沒有個兩三年還真是搞不定。
制造汽車這個事兒,只要車輛設計方面沒問題,剩下的就好辦多了。
因為規模和成本方面的限制,正信現在的性質是整車裝配廠。除了主要的總成自行生產之外,剩下的零件都是采取對外采購的方式。
現在,公司已經成立了壹個由三百多人組成的,龐大的采購和質檢團隊。這邊兒的圖紙壹傳過來,那邊兒就馬上開始運作。
比如說這個內飾模塊,這邊敲定了設計,圖紙給到供應商那裏。人家馬上就開始制造,然後根據供貨協議的要求量,按照正信規定的要求和規定的時間和地點供貨。
接到零件之後的正信將這些零件組裝,再放到總裝生產線上,將每個總成部分放在壹起,便能生產出壹輛完整的車子。
但是這麽多的零件,這麽多的供應商,采購和質檢團隊不給力可不行。
正巧奧迪品牌與經銷公司的談判也正在進行,所以在技術問題都解決了之後,李凡愚便馬不停蹄的來到公司,將這幾個部門的負責人召集過來開會。
看著會議室裏十幾個部門經理都到了,他便開口直接進入主題:“我們馬上就要對A4進行量產,大家夥兒手頭上還有沒有什麽困難沒有解決?”
王梅梅將筆放在桌子上,擡了擡手:“李總、今天黃琪那裏已經和經銷公司接觸了。可是對於我們的報價,經銷公司有些不滿意。”
李凡愚摸了摸下巴,最近自己壹心撲在實驗室裏,公司的事情都是王梅梅在處理,車型定價的事情他還真是不太清楚。
於是便詢問:“我們的報價是多少?”
“根據潘總的核算,1.8T版本的出廠成本是10.62萬元,2.0T版本的出廠成本是11.5萬元。按照零售價15%的毛利來加價,給經銷公司的報價分別是13.3萬和14.5萬。”
李凡愚皺了皺眉:“這個價位有什麽問題嗎?”
王梅梅猶豫了壹下,道:“經銷商嫌我們給出的18萬和19.8萬的零售價格太低,他們對銷售利潤不滿意。”
李凡愚笑了,“他們想賺多少?”
王梅梅攤了攤手,“他們要求把零售價再往上提壹萬。”
哎、人心不足蛇吞象。要真是把價格上探到二十萬左右,他們經銷商怕是比李凡愚這個制造商賺還多了。
除去各個環節產生的稅收之外,按照經銷公司的要求,怕是利潤都要達到零售價的百分之十八了。
這特麽,跟搶錢有啥區別?
李凡愚給奧迪A4定下的策略是迅速打開市場,為此,黃琪特意做了調研。
調研報告顯示,消費者期望的A4零售價在十八萬左右。所以對經銷公司的商談,也正是基於這個零售價進行的。
拋去其中產生的稅,留給他們的利潤已經達到了14%。要是零售價再加壹萬……那可就達到16%還多了。
先不說其他的,這個售價,肯定會對A4的銷量產生影響。雖然A4的起步配置比較高,排量沒有下探到1.5T。但是將近二十萬的售價,對於其他品牌同排量的車型,可就沒有多少優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