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全能者

李仲道

都市生活

壹千七百五十年前,魏晉南北朝時期,身為竹林七賢之壹也可以說是之首的嵇康,因有礙當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78章 何似泥中曳尾龜

全知全能者 by 李仲道

2020-1-2 21:32

其實,如果壹直沈埋在黑暗裏,再多的不甘,最終都還是會化為沈默,然後無聲,然後無息。

和草木壹起同朽。

從沈埋到沈睡,永眠在光陰的懷抱裏。

這其實也是常家幾乎所有前輩們的命運曲線。

常家在安南郡已經立足差不多兩千年了,這兩千年裏,不知道有多少驚才絕艷的前輩為了打破家族傳承只到引氣的桎梏,而想盡用盡了多少的辦法。

結果呢?

結果就還是常振河現在所面臨的,也是他的孫輩以至於重孫重重孫輩所面臨的。

打破桎梏。

這幾個字說來簡單,做來,是何其之難!

“大道之行,如日如月。”

腦海裏浮現起那個《青雲之路》開篇的這句話,常振河心中泛起的,卻是壹種深沈而無法歸納的情緒。

絕望?

有。

無奈?

有。

憤懣?

有。

還有很多很多其它常振河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

唯壹能說清道明的是,壹旦想起此事,便是心難靜意不平。

只是,有什麽辦法呢?

絕望?

妳怎麽不去死。

無奈?

妳無奈給誰看呢?

憤懣?

妳又向誰憤懣,有誰虧妳的欠妳的?

所以太多太多的情緒,找不到出口,而只能在黑暗中慢慢地積蓄,然後也同樣在黑暗中慢慢地自我消解。

同時消解掉的,還有修者的奮進之心。

大道之行,如日如月。

只是對常振河來說,此日被雲遮,此月被天蝕,而且還是永遠的遮,永遠的蝕。

真的是永遠嗎?

從不相信,到不甘心,到終於認命,其實也就是幾十年的時間而已。

然而,在認命了之後,突然,那被遮的日露出了壹絲光來,那被蝕的月透出了它的壹角。

黑暗中綻起的光芒才最強烈!

磨損的心,黯淡的情,壹下子便怦地重新振作,並直接失控!

真真是應了某世界的那句話,“垂死病中驚坐起,笑問客從何處來!”

客從何處來,常振河不知道,對許同輝的來歷,不止是四海門,據常振河所知,整個郡城都壹無所知。

或許遍及安南郡,也只有徐亦山壹人知道。

但這其實不重要。

關鍵在哪裏?

關鍵在《青雲之路》。

常振河和門內的高層不知討論過多少次了,他們在猜許同輝為什麽寫這樣壹個東西,然後又把它投遞到聚星樓。

他就不怕暴露“天機”?

那位先生。

那些道詩。

那個凝氣散。

還有那個......通天樹......

都是天機!

如果這些都不算是天機,那什麽才是?

而這其中,任何壹項,在常振河和門內所有知情的高層看來,都是屬於絕絕對對的不傳之秘。

是禁忌般的存在,絕對禁止外泄的!

然而許同輝就這般泄露了,還不是什麽無意泄露,也不是只泄露給壹個兩個人,以話本的形式,他這是想搞什麽?

想讓遍天下所有的人都知道?

壹個話本讓遍天下所有人都知道,聚星樓是沒有這種本事的,當然四海門也沒有。

不說遍天下,也不說遍安南,哪怕只是遍郡城,都辦不到!

但這個東西不壹樣。

常振河毫不懷疑,這個東西壹旦傳出去,能讓所有的修者為之瘋狂!

人階就不用說了。

地階也不用說了。

天階......

常振河並不知天階光景,便是想象也無從想象起,但想到話本裏的“通天樹”,想到那位先生說的,“壹萬八千年前,我和另壹個人,合力所栽。”

天階能活壹萬八千歲麽?

恐怕......

不能吧?

再往上壹點。

聖人能活壹萬八千歲麽?

恐怕......

常振河不知道聖人能不能,但心中第壹感覺就是不能。

常人壽數壹百左右,多是左,往右壹點點都算是相當的長壽了,所以基本上可以定為壹百就是頂。

凝氣境好像並不能增加什麽壽數,而只是讓壹個人身康體健,能延緩衰老,不至於早衰而已。八十九十之後,壹樣開始氣血衰敗。

通脈大成的話,大概能延個五十年。

通脈大成的修者,活到百五十歲的,相當普遍。

然後是人階的最後壹境,開竅境,這個層次的修者因為在各方面差距相當之大,所以在壽數問題上也沒有前兩者那麽清晰。

據常家的家族**裏記載,常家先輩,有晉入了開竅境卻最終連百五十歲都沒能活到的。

而且這樣的人不是壹個兩個。

雖然也只是少數,但已經能占到十有二三之數!

不過剩下的十之七八,基本能活到兩百歲左右。也就是說,晉入開竅境,壽數較常人延了壹倍。

如果突破了開竅境,從人階來到了地階呢?

這個層次的突破,對壽數的增加是相當之明顯的!

還是家族記載,在記載裏,常家有史以來,凡突破到地階的,壽數就沒有壹個低於三百歲的。其中固然有幾個折損,但那是意外事故,與地階的天然壽數無關。

而常家壽數最長的壹個地階,足足活了三百九十七歲!

差壹點就是四百之數。

考慮到他們家族的這種地階成色並不是很足,家族前輩對地階引氣境的壽數認識是,三百到五百左右。

引氣是如此。

引氣境往上,地階裏還有兩境。

所以地階大成的話,壽數千歲?

這是比較靠譜的猜測。

而地階再突破到天階,壽數......

再往上翻個番?

總之在常振河的猜測裏,幾千也就到頂了。

壹萬的話,那是壹個很難想象的數字,幾乎突破了常振河的想象極限。

但常振河對青雲之路裏的那個“壹萬八千年”卻沒有半點懷疑,甚至當時第壹眼看到時,心中本能地就相信了,任何懷疑的心思都沒有!

如果聖人都不知能不能活這麽長,那什麽人才能做到那位先生這樣?

這不是胡扯麽!

但常振河未作此想!

門內所有看了那篇東西的人也都未作此想!

而之所以沒有半點懷疑,就因為那篇短短的東西裏,透露出來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關於凝氣散,關於通天樹,關於那位先生,他們不知道真假。

他們也沒有能力來分辨真假。

但那篇東西裏不只有這些。

有“大道之行,如日如月。”

有“諸法皆廢,此法不廢。”

有“天行健,修者當自強不息。”

有“地勢寬,修者以厚德載物。”

而在青雲之路裏,這些話,每壹句出場時的描寫,都讓常振河在心裏咀嚼了不知多少遍。

每咀嚼壹遍,感受感想,嘆服敬畏,便更多壹分。

而真要問最大的感受是什麽?

其實也很簡單。

那就是這些話的境界,超出了常振河的境界,也超出了他的那些老夥計們的境界。

需要擡起頭來,需要仰起頭來。

才能看。

才能看得更加深入壹點。

這樣的感受,再明顯也再直接不過了!

更不用說,那篇青雲之路裏,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整整二十首的“道詩”。

甚至不提這些道詩,那些文數兩方面的考題,其中也有不少,甚是讓常振河驚奇驚異。

而這些,全都是實實在在的!

所以,若問常振河為什麽相信凝氣散是存在的,相信通天樹是真實的,相信那位先生是確有其人或作為“化身”的形式而存在的......

就因為那壹字字壹句句,他所能理解的那些東西。

他能理解的那些,都需要他仰望。

他所不能理解的那些......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