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諜戰

可大可小

都市生活

1939年8月13日,壹個特別的日子。上海前年已被日寇占領,租界淪為孤島。
為保平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699章 新人

孤島諜戰 by 可大可小

2021-3-16 19:37

  馮五拉著車子,朝延年坊跑著,壹路上,他都想回頭看看碼頭同誌長什麽樣子。每次想扭頭時,他都忍住了。
  他已經是壹名地下黨員,要嚴格遵守組織紀律,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說的不說,不該看的,堅決不能看。
  到延年坊7號時,馮五停下了。男子下了車,壹瘸壹拐的走向大門,看他走路這麽費勁,馮五真想扶他壹把。
  他暗暗奇怪,上級怎麽會派這麽壹位同誌來領導自己呢?以後自己的任務,不會是專門給碼頭同誌當車夫吧?
  碼頭打開門後,對馮五說:“壹起進來喝杯水吧。”
  他的聲音有些嘶啞,馮五本來就是與他接頭的,也就跟著男子走進了院子。他還有句暗號,要與碼頭對呢,只有對上了,雙方才能確定身份。
  馮五跟在男子身後,突然問了壹句:“先生是姓陳吧?”
  男子轉身將門關好後,隨口說道:“不姓陳,姓東,耳東陳的東。”
  馮五顯得很激動:“妳好。”
  此時他才有機會仔細打量“碼頭”同誌,戴著眼鏡,頜下留下胡須,眉毛很濃,頭發灰白,看樣子得有五六十歲了。看側臉,似乎有些熟悉。壹時之間,他也沒想起是誰。
  馮五很是感慨,這麽大年紀,還身有殘疾,依然在為黨工作,自己身強力壯,更應該替黨多做點工作。
  關上門後,碼頭朝裏面的房間走去,馮五突然發現,碼頭的腳不瘸了,身體也沒再佝僂,走路壹陣風,自己差點都跟不上。
  胡孝民走到房間後,摘下眼鏡,緊緊握著馮五的手,微笑地說:“五哥,歡迎妳加入碼頭情報組。”
  馮五聽出了胡孝民的聲音,對方摘下眼鏡後,他也終於認出來了:“妳……妳是胡先生?”
  胡孝民微笑著說:“五哥,妳半年前就入了黨,我竟然壹點都不知道。”
  馮五嘿嘿笑道:“組織上不讓說,要嚴守黨的機密。”
  胡孝民說道:“碼頭情報組的組員,原來是我、香蓮和霞飛市場張記裁縫店的張西禾。後來張西禾換成了九風茶樓的賀佐臨。他們走後,碼頭情報組只剩下我壹個人,妳現在來了,碼頭情報組的工作又可以重新開始了。”
  馮五說道:“上級跟我說了,以後壹切聽從妳的安排。”
  胡孝民提起馮香蓮,他心裏隱隱作疼。同時,他也很欣慰,香蓮以前也是胡孝民的同誌,自己算是繼承了馮香蓮的遺誌。
  胡孝民叮囑道:“以後,妳的工作地點主要在兩個地方,上午十點到十壹點半,去九風茶樓。我壹般那個時候過去,超過時間就不用等我了。下午四點到五點,去華北煤業公司。新四軍軍工部的孟思吾副部長,在上海的聯絡點就在華北煤業公司。”
  馮五應道:“好。”
  胡孝民叮囑道:“妳車燈下的暗袋,以後會成為移動的死信箱。妳也要負責帶口信,有些情報,特別是壹些重要情報,通過口信會更安全。這裏,以前是我的安全屋,以後,妳可以使用。溜壹眼和有壹手,也可以讓他們住過來,他們也是碼頭情報組的組員。”
  他租下延年坊7號已經有壹年多了,長時間不住人,房東也會覺得奇怪。
  胡孝民單獨出來的時間不能太久,可就算如此,他還是抽出壹個小時,對馮五進行了培訓。主要是告訴他壹些交通員必須掌握的技巧和註意事項。
  有的時候,壹次成功的經驗,就能挽救壹條生命,或者順利完成壹次任務。
  馮五擔任交通員,本身有很大的優勢,他是真正的人力車夫,熟悉上海的每壹條街道裏弄。遇到事情時,能選擇是合理的路線。而且,他還是特工總部情報處的編外人員,胡孝民之前發過證件給他,馮五在特工總部也是有檔案的。
  真要是碰到緊急情況,馮五的這個身份,能幫他解決大問題。
  馮香蓮的犧牲,也激起了馮五的抗日熱情。他要繼承妹妹的遺誌,堅定不移的參加革命,為打擊日偽爭取抗戰勝利,貢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馮五壹直以為,胡孝民只是壹個有著愛國心,同情心的特務。哪想到,胡孝民是真正的抗日者。
  馮五之前就替胡孝民執行過任務,接受了胡孝民的突擊訓練後,很快就進入了工作狀態。他在華北煤業公司,順利與孟思吾接上了頭,給胡孝民帶回了新四軍的第壹個采購任務:新四軍準備造500門迫擊炮,讓地下黨設法購買無縫鋼管和各種型號的車、铇、銑、鉆等車床,以及大批五金材料。同時,還要動員壹批技術人員到根據地參加軍工生產。
  胡孝民分析,這些物資都很敏感,無縫鋼管、機械物資都是嚴禁外運的。就算他有登部隊的派司,也需要想壹個穩妥的辦法。
  倒是技術人員,可以想想辦法。日軍占領上海後,很多工廠企業都往內地搬,導致失業工人很多。完全可以動員這些人去根據地,甚至,他們也可以提供壹些物資方面的信息。
  胡孝民的情報處,就掌握了很多這方面的信息。他給孟思吾提供了壹些車床工人,或者機械制造工人的信息。
  上了特工總部名單的工人,都是容易動員的。去蘇北或蘇中,需要有極強的愛國心,壹般人還真下不了決心。
  果然,孟思吾根據碼頭提供的情報,很快找到了壹個原馬勒廠的車床工人。當他問起這個工人,“是否願意去壹個很有前途的地方?”時,車床工人反問:“還要不要人?”
  結果,孟思吾就聯系上了這位車床工人的師傅宋永生。宋永生五十來歲,住在南市會館街43號,是當年參加三次武裝起義的工人糾察隊員,算是半個共產黨員了。
  宋永生告訴孟香谷,車工、铇工都好找,但木模工和翻砂工人難找。但再難找,他也要幫這個忙。孟思吾雖沒表明身份,可說起是要去蘇北,宋永生豈能不知道他的身份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