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2章 區別
重生九二之商業大亨 by 落梅河
2019-5-7 18:01
消除了心裏的小疙瘩的老馬,在午餐的時候,可以明顯看出來心情非常不錯。
只是,孫正義總覺得這個以前他也說過要做壹輩子朋友的男人,看向自己的眼光有些小異樣,怎麽說呢,好像是有些替自己慶幸,慶幸自己逃過壹劫壹樣。
有時候,孫正義覺得老馬看向自己的眼神,又好像是妳這個家夥,真是幸運的意思。
這是為什麽呢?他有些不明白。
這個問題,他註定是不會明白了,因為不論老馬還是馮壹平,都不會對孫正義說出馮壹平原本那個稱得上絕戶計的計劃。
午餐自然很美味,但他們三個的重點自然也不在午餐上。
所以從安排上,也不是三個人獨踞壹方的那種大餐桌,而是類似家裏的那種小圓桌,坐在對面,伸手就能碰杯的那種。
這麽安排,自然主要是為了交流。
“我們知道,說起知名的投資家,另壹位就是巴菲特先生了,孫總妳自己覺得,妳和巴菲特最大的區別在哪裏?”馮壹平問道。
孫正義幾乎是不假思索的說道,“最大的區別,是年齡的區別,”
自然是擔心馮壹平覺得他這話不夠有誠意,有點像信口開河的樣子,他接下來解釋道,“巴菲特出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時的美國,他的青少年時期,美國還不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物質條件談不上豐富,這可能就造就了他相對謹慎的性格,”
“打個簡單的比方,在賭桌上,如果我和他都有1000億美金,我可能會很快allin,他肯定不會這麽做,雖然有合適的機會,他也會提高下註,但更多的時候,也不反對玩玩小註,”
說這話的時候,馮壹平能看到這個矮個子中年男人,身上的傲氣來。
他這個關於賭桌的比喻,確實很貼切,所以,他是那個從巨富到“巨富”的人,而巴菲特,雖然沒有他投資阿裏這樣的大額回報的投資,但他的財富,壹直在穩步上升著。
“可能也是因為青少年時的經歷,巴菲特傾向於投資自己熟悉的行業,這就是我跟他最根本的區別了,妳看,我的投資,集中在軟件和互聯網領域,他卻遠遠的避開了這個行業,”
馮壹平點點頭,這確實是巴菲特和孫正義最大的區別。
孫正義對軟件和互聯網公司的狂熱,大家都知道,正如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對矽谷的厭惡壹樣。
為此,我們的股神,也像其它很多人壹樣,說了類似馬後炮的話。
谷歌上市大獲成功之後,馮壹平聽說——當然是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他曾經私下裏說起過,沒有投資谷歌,是他和伯克希爾·哈撒韋最大的失誤,是他們“搞砸了”。
要知道,當初谷歌在募股的時候,佩奇他們還派人帶著投資說明書,去奧馬哈找過巴菲特,但他們最終沒有任何動作。
“如果要形象的說明我和他的區別,我可以打壹個比喻,我知道,馮妳剛在矽谷開業了壹家餐廳,如果那家餐廳和我們現在用餐的這家壹樣,都提供的是如此美味的料理,那麽我想,巴菲特如果光顧幾次之後,可能就會有投資妳餐廳的想法,”
“這就是我和他另壹個顯著的區別,盡管他的投資組合覆蓋銀行、保險、鐵路、制造業和能源公司等各個領域,但我們細看以後不難發現這樣的壹個事實,他的投資中很大壹部分,是對糖果、冰激淩、口香糖、軟飲料以及番茄醬這些公司的持股,”
“為什麽呢,他對這些公司的產品非常熟悉,或者幹脆說他自己非常喜歡這些產品,比如可樂,比如冰激淩,所以他認為這些公司的股票值得擁有,”
“我甚至可以說,巴菲特是基於自己的口味,而做出了目前來看,對他最重要的那些投資,”
這個比喻,真是太恰當了,可不是嗎,巴菲特投資帝國中的很多生意,還真就是“吃”出來的。
可口可樂、喜時糖果、箭牌(生產口香糖和糖果的那家,而非衛浴)、亨氏番茄醬,以及他通過其它公司持有的煙草公司的股票。
“如果說有壹天,聽到巴菲特投資哪壹家漢堡包的公司,我也不會覺得驚訝,”孫正義笑著說。
“對,我們的反應應該是這樣的,以後再到美國,就不用為選擇吃哪壹種漢堡包發愁了,巴菲特先生投資的那壹家肯定不錯,”老馬也笑著舉杯跟他碰了壹下。
“說起來,我和巴菲特也有相同的地方,我的第壹桶金,和在RB特別興盛的壹個行業,彈珠機,有著很大的關聯,我在上學時,靠出租彈珠機,積累了對當時的我來說,很大的壹筆錢,”
“我當時花在這項工作,以及其它兼職上的時間,超過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
“我也註意到,巴菲特小時候,好像是在他父親成功的當選國會眾議員,全家移居HSD以後,他也花了幾十美元,買來了壹臺二手彈珠機,向街頭巷尾的理發店推銷,建議把彈珠機放置於店鋪空曠地方,讓顧客在等候理發時玩兩手解悶,收益由雙方瓜分,”
“很快,租用他彈珠機的理發店,客似雲來,後來,HSD大街小巷的對手,幾乎壹店壹機,”
馮壹平覺得,他這與其是說這個共同點是彈珠機,還不如說是他們兩人,從小時候起,對錢的那種渴望了。
說起來,這壹次的馮壹平,和他們也是壹樣壹樣的,也是從十多歲起,準確的說,是12歲那年起,就琢磨著該怎麽賺錢。
因此也可以說,不少富豪的共同點,可能就是年輕時就已經愛錢如命,而且他們還不只停留在這個喜好上,會切切實實的為這個喜好,付出很多行動。
“我喜歡在巴菲特看來,有太多不確定因素的軟件和高科技領域,他認為科技行業發展的早期,很難發現最後的勝利者,此外很難對科技公司進行合理的估值,這確實是有道理的,互聯網泡沫就充分的說明了這壹點,但是,我依然喜歡投資這些公司,”
“巴菲特拒絕投資年輕的公司,這些公司未來可能會變成偉大的公司,但他們在初期的時候很難進行分析,他希望只投資那些已經實現持續盈利的公司,但我就最喜歡投資這些年輕的公司,”
也許是因為高興,也許是因為孫正義真的想和馮壹平以及老馬,“做壹輩子的朋友”,所以他在席間說了很多。
他的這些話,讓老馬覺得,自己之前的壹個想法,顯然是錯誤的。
當初去美國找資金的時候,就算是找上了這些巨頭,看來也不會有什麽好結果,比如巴菲特,壹定是對自己敬而遠之。
馮壹平也聽得很認真。
應該說,雖然孫正義的個人財富,以及他給股東的回報,整體來看,和巴菲特相差甚遠,但這就並不能說,和巴菲特相比,他就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恰恰相反,孫正義這樣的人,他身上的很多特質,同樣值得他學習。
能偶面對面的聽他談起自己的經歷,這就已經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了——不然為什麽對很多人來說,要有和巴菲特這樣交談的機會,妳得付出幾十萬美元?
以馮壹平的理解,如果要對他和巴菲特做壹個區別,那就是巴菲特下註“確定性”,孫正義賭的是“風險”。
所以巴菲特最終的成就,看起來比孫正義高,而孫正義在單項投資所取得的成功,又會令巴菲特只能望其項背。
應該說,這兩個人,各有各的隱晦與皎潔。
而如果能把他們的優點結合起來,那顯然會是這個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人,馮壹平希望自己能做到這壹點。
目前來看,他確實已經在這麽做了。
97年的金融危機,跟在那些大鱷後面撈錢;後來借外資狙擊移動公司,跟著他們壹起做空港股,成為最大的贏家;炒歐元;讓李睿遠他們試水原油期貨,這些,都可以說是在賭。
而很早就堅持吸納蘋果的股票,想了那麽多辦法,終於順利投資谷歌,現在就開始持有茅臺等國內藍籌股的股票,就是對確定性的投資。
其實,對外人而言,現在的馮壹平,和孫正義很接近,因為他顯然也喜歡矽谷的那些高科技公司,所以他才會斥巨資收購奈飛。
當然,這主要是因為,壹些在外人看來,是“賭”的投資,對有著後來記憶的馮壹平來說,其實是再“穩”不過的投資了。
午餐的最後,孫正義順嘴對馮壹平發起了邀請,“簽約之後,我想去壹趟韓國,妳有興趣嗎?”
喝得稍微有點暈,有點晃蕩的馮壹平,飯後回到了自己的頂樓套房裏,孫正義和老馬顯然比他的酒量要大,所以他們還在繼續談。
關於協議的簽訂,以及接下來的儀式,他們確實有很多問題需要溝通。
今年的這個開局,看起來還真是挺順利,馮壹平正坐在客廳裏,看著窗外國內最頂尖的城市天際線這樣想著,門被敲了幾下,然後,壹個人帶著壹陣香風跑進來,“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