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拼搏年代

白色十三號

都市生活

“我怎麽在這?”
夜色籠罩著三合土夯成的老舊河堤,呂冬推開鐵皮手電筒開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74章 臨時市場

拼搏年代 by 白色十三號

2021-8-4 20:58

  如今,路口攤位在大學城廣泛流傳,起碼在中心路口附近的學校和工地上,都知道這裏有賣東西的。
  賣東西的人也在增多。
  漸漸的,有了點固定市場的意思。
  早晨,也有學生出來買早餐,呂冬的鹵肉燒餅自然也會做早晨的生意。
  老趙父女也開始壹早趕過來。
  天氣漸漸涼了,這天早晨呂冬賣掉近百個鹵肉燒餅,正吹著口哨收拾攤子衛生。
  他從最開始到現在,都非常註意衛生問題。
  這也是很多學生願意過來買東西的壹個原因。
  老趙和趙娟娟在收拾馬紮和折疊桌,最近生意好,父女倆心情也不錯。
  趙娟娟直起腰,陽光照在臉上,大概是挺難變黑的那種,風雨日曬這麽些天,她面色依然白皙。
  比起最初,她穿衣也洋氣了。
  “人流量變大,對咱有好處。”趙娟娟跟呂冬熟悉了,問道:“冬子,妳這兩天流水怕不得上千?”
  呂冬謙虛道:“哪有,我這生意,就早中晚三頓飯時間,累死我頂多500個。”
  算上喬衛國那邊,這些天隨著工地工人增多,流水不止上千,有幾次都到壹千六七了,但他不會這麽說,轉而問道:“妳們昨個賣了五大桶?”
  老趙父女,如今也是早中晚。
  趙娟娟心情好,說道:“賣了,還不夠,連燒餅加豆腐腦,流水上四百。”
  在之前,她無法想象,父女倆人壹天能賣出400多塊錢。
  呂冬好奇,問道:“妳這豆腐腦壹桶能盛多少碗?”
  趙娟娟仔細想了壹下:“130碗左右。”
  其他的攤主這時陸續過來,總規模加起來,已經有十多個地攤了。
  就目前來說,生意都很好,賣的東西沒有直接沖突,還能和睦相處。
  上午九點剛過,聯合執法大隊的面包車開了過來,王朝領著人下來,除了他的三個下屬,還有倆工商的人。
  擺攤的人有點緊張,但不太慌,這車來來回回,除了提醒他們註意衛生之外,從來沒攆過人。
  不攆人,自然就不會太怕。
  呂冬從提包裏摸出煙,過去打了招呼,挨著散煙。
  趙虎打趣:“冬子,這些天沒少掙?”
  呂冬笑著說道:“還不是仰仗幾位大哥照顧?要不我這攤子也擺不下去。”
  商業互吹沒啥不好,起碼能拉近關系,馬漢就說道:“咱是吃不了妳這份苦。”
  王朝點上煙,給呂冬介紹了工商口的倆人,壓低聲音:“壹會配合點。”
  呂冬看看對面的小廣場,線全都畫好了,燈也安齊了,七八個大垃圾桶擺好了,隔壹段就有水龍頭和配電箱。
  想用水用電,很方便拉到攤位上。
  連最北邊的公用廁所,都重新粉刷壹遍。
  前幾天,他聽王朝說過,上面領導來視察時,重點提及過大學城商業配套問題。
  下面千萬需求,頂不過領導壹句話,臨時市場自然進入快車道。
  “擺攤的!”張龍扯開大嗓門,喊道:“都過來下,開個會。”
  包括喬衛國在內,其他人不明白啥情況,朝這邊看了眼,見呂冬過去了,也朝那邊走去。
  十多個人,湊面包車附近,王朝輕咳了壹句,說道:“這些天呢,妳們在這擺地攤,上面考慮到實際生活,從來沒趕過人。但是呢,這地畢竟不是市場,是人行道,妳們從本質上屬於占道經營。”
  其他人搞不清王朝是啥意思,以為要算後賬。
  王朝這人除了愛抽煙,總的來說很不錯,說道:“討生活不容易,咱跑在壹線上的人都清楚。行了,我也不說虛的,上級考慮到實地需求,決定劃出壹塊區域,作為臨時市場。”
  他大手指了下馬路對面:“地方都畫好了,從今個起,妳們都搬到那邊去。”
  包括老趙在內的人,這才明白,對面畫線整修,不是為了完善廣場設施,而是當臨時市場。
  張龍主動接話:“各位,咱長期占道經營也不是個事,不符合國家政策,最近頻頻有人舉報,我們明白大家討生活不容易,都本地的父老鄉親,所以睜只眼閉只眼,壹直沒按規定執行。”
  他說話壹直都有點水平:“我們理解大夥,大夥也得理解壹下我們不是?工作做不好,我們沒法跟上級交待,到時把我們這批人撤了,換壹批人過來,未必有我們好說話。”
  呂冬看時機差不多,主動接話:“我搬過去。”
  喬衛國唯呂冬馬首是瞻:“我也搬。”
  倆工商人員說道:“妳們來做個登記。”
  呂冬和喬衛國去登記,其中壹個工商人員帶著倆人去馬路對面,選擇地方。
  先到先選,這是壹早跟王朝商定好的。
  呂冬沒問收不收費,收費每個月多少,因為他非常清楚,上面有大領導推動,行政命令下來,對抗是最愚蠢的選擇。
  說實話,能扛得住?
  剩下的人裏,老趙父女來的最早,知道呂冬跟官面上關系匪淺。
  “咱也去?”趙娟娟這些天觀察過,覺得跟著呂冬走沒差。
  老趙滿臉風霜,雖然也想去,但更關心另壹件事:“收不收錢還不知道。”
  其他人也有這方面顧慮,都底下討生活的,天下沒有白吃的飯。
  剩下的那位工商人員經驗豐富,明白這些人顧慮,說道:“建立臨時市場是壹項惠民政策,目的是提供更多靈活就業崗位,為大學城眾多學生、工人和教職工提供方便,大家可以安心搬過去,現階段不收取任何費用,但需要大家自覺保持衛生,每天走之前把垃圾收到垃圾箱裏。”
  這話讓人安心不少,賣江米糕的是個老頭,問道:“領導,後面收錢不?”
  工商人員笑著說道:“妳們放心,收也只收很少壹點管理費和衛生費,不會比妳趕大集高。”
  呂冬和喬衛國這時從對面回來,收東西挪車。
  趙娟娟低聲說道:“爸,呂冬多精的人,跟著他準沒錯!”
  老趙多少安了心,說道:“領導,我也過去!”
  生怕別人搶了前,忙不留丟去登記。
  有呂冬帶頭,又有老趙跟上,其他人陸續過去做登記。
  這些人回去收拾東西,面包車附近只剩下公家單位的人。
  王朝抽著煙,問道:“老魏,後期妳們只收壹點錢?”
  叫做老魏的工商人員說道:“這不先把人弄過去,完成工作嘛。後面的事,輪不到我操心,誰接手誰負責。”
  他只管他這壹攤子。
  王朝也沒啥可說的,畢竟各單位上到處是這種人。
  老魏說道:“我過去給他們分攤位,做登記,妳們等等,中午我做東。”
  王朝扔掉煙頭,又換上壹根,擺擺手:“去吧。”
  馬漢想到上次呂冬幫他“骨折”的情分,說道:“頭,咱不會坑了冬子吧?這孩子人不錯……”
  王朝歲數大壹些,社會經驗更豐富,說道:“妳想哪裏去了,有個市場是好事。”
  他沒多說,說了這幫沒見識的也不明白。
  小廣場是呂冬的叫法,對比的是各城市的大廣場,比如泉南正在市中心建設的那個,實際上面積不算小。
  南北走向,有七八十米長。
  相應的,臨時市場也是南北走向,由於工地圍擋遮住相當大壹部分面積,暫時畫了南北走向的兩排攤位。
  東側緊鄰工地圍擋,西側靠近人行道邊上的綠化帶,中間劃出條三米來寬的過道。
  呂冬挑的是南邊最靠近十字路口的倆,從東邊、南邊和西邊過來,第壹時間就能看到他的攤位。
  這倆攤位面積也大,每個都有二十多平,即便想幹點別的,也能放得開。
  喬衛國在靠近綠化帶壹側繼續賣日用品,呂冬在他對面賣鹵肉燒餅,這個位置也方便排隊,從這往南到馬路牙子,有三十多米遠。
  其他人不笨,壹眼就看明白呂冬為啥選這裏,有點後悔沒早過來。
  老趙也是個有心思的,選的豆腐腦攤位緊緊靠著呂冬這邊。
  緊鄰喬衛國的,是賣磁帶的焦守貴和租書的焦三黑,倆人買賣不大,本著後期收費費用低的想法,共同占用壹個攤位。
  想長期幹的,攤位在工商登記,不得隨意變更。
  呂冬看得很清楚,這是為後面收費做準備。
  固定下來了,才好收錢。
  工商的算盤同樣打得很精。
  老趙這邊收拾好東西,刻滿風霜的臉上略帶不安:“有市場了,後面會有更多人擺攤,這買賣不好幹。”
  呂冬笑了,說道:“賬不是這麽算的。生意做不完,市場賣東西的越多,會吸引更多人過來,人流多了我們顧客才多。妳想想,縣城最貴的市場,是不是賣東西的最多?那裏攤位費高的嚇人,為啥很多人還打破腦袋往裏擠?”
  老趙在琢磨,趙娟娟已經想通了,像以前壹樣笑:“呂冬,還是妳看事明白。”
  聽到這話,老趙瞪了趙娟娟壹眼,趙娟娟還是笑。
  王朝和工商人員過來,專門強調壹遍,臨時市場有了,如果再在市場外非法占道經營,壹律取締!
  這不是開玩笑。
  呂冬知道這個部門壹旦較真,真的是攤販的天敵。
  由於搬的地方只有壹道之隔,呂冬這地方又顯眼,生意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壹到吃飯時間仍然會排隊。
  臨時市場開放,更多的攤販來到了大學城,市場擺攤的幾天功夫就到了三十多家,賣日用品的也有了。
  但跟呂冬預計的差不多,商販的聚集帶來了更多人流,無論大學生,還是附近工地的工人,越來越多人喜歡利用空余時間過來逛逛。
  尤其工人,附近沒有別的設施,工地非常單調,臨時市場是不多能消遣壹下的場所。
  壹到下午下工,過來的工人不比學生少。
  這片是重點區域,派出所的巡邏警車時不時經過,那位敦實的中年警察於明,確實認真負責,每來壹個新商販,都會仔細眼看身份證。
  呂冬的生意不但沒受影響,兩個攤位日均流水加起來反而到了1800。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