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击鼓 by 超约古今
2018-5-28 19:32
第十章
国内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输了战争将会前功尽弃,对于新生政权来讲,这是一场实在输不起的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剿匪,开展土地革命外,在两个方向的战争牵动着中央和亿万人民的心。
东边,就是1950年夏天开始的朝鲜战争,进入到1951年,志愿军鏖战朝鲜正酣,而此时,大陆还有一大块领土尚待解放。
这最后一片尚未解放的领土,就是有着浓郁宗教文化传统的世界屋脊——西藏。
可以说,朝鲜战场上接二连三的胜利让中央有了更多的自信和精力解决西藏问题。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地方史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
这件大事尘埃落定,也让中央舒了一口气,可以全身心地关注半岛上胜负还很难说的战争。
一个大国一旦行动起来,力量将是惊人的。源源不断的物资补给上了前线,前线将士再也没有出现冻饿死亡的现象,而且源源不断的中国军人也来到了朝鲜。
卞宝荣也再次入伍,随着部队来到前线。到朝鲜的目的,除了他自认为的一个退伍军人不安于现状、喜欢新的冒险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要尽快找到他的兄弟——曹常杰!
回到苏北家乡后,家人都很奇怪,此时回来,是犯了错误还是有什么事呢?当地干部有的知道点情况,也有过来探望的。卞宝荣也不多解释,只是唠唠家常,但对家人,他把一切都坦白了,妹妹可不大理解,爹娘倒是理解了,不求显贵,平平安安就好。
家里被划了富农成分,说这还是看在他的面子上。还说,主席家也是富农成分,富农,光荣着哩!
卞宝荣听完,也没有说什么,富农就富农吧,不管什么成分,把日子过好才最要紧。
战友们都入藏作战了,按说昌都战役后,解放西藏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只怕部队高原反应严重。
自己不回来,这会想来也上雪域高原了,后悔吗?有点,但是熊掌和鱼不可兼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卞宝荣安慰自己,做一个田舍翁也没什么不好,道长讲的话自己轻易不能告诉外人,但有一点,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剿匪之后,化剑为犁,他们这些军人迟早要退伍复员,自己早走一步也有没什么不对的。
如果异性兄弟曹常杰能从朝鲜战场早点回来,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过日子,那该多好,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务农的日子看似平常,实则也不好过。自己不在家,父母亲下地干活,很是操劳,自己回来了,干活的重担就该他来挑了,每天起早贪黑,忙得不亦乐乎,有几次在田头休息,竟然就睡着了,爹娘和妹妹寻来,妹妹会捏着哥哥的鼻子把他弄醒,娘亲则心疼不已,自己醒来倒不好意思,一家人也不着急回家了,就在田间地头话话家常。
哥哥就打趣妹妹,想不想那个人?妹妹又想捏哥哥的鼻子,这回哥哥可不给她机会了,拔腿就跑,二老在后面,直喊慢些慢些。
一天,顶着日头在田间干活的时候,村长带着两个干部模样的人来找他,来人自称是县里人武部的,请他这位解放军营长帮助训练新兵,上级催促得紧,需要马上就出发。
卞宝荣一听,皱起眉头,这么急?他把锄头一扛,掉头就打算走,干部拦住他,说现在就走,车在村口等着呢!宝荣说要回家跟娘亲说一声,再带点换洗衣服,干部把锄头扔给村长,拉着他就走,说一切都给他准备好了,军装都在车上备着呢,到了人武部,什么都是现成的,根本不用担心,相信他们会理解的。
得,前解放军营长被两个人架着就出了村,上了吉普车,一路风驰电掣,很快就到了县人武部。
一位首长模样的人握了握他的手,直接给他下命令,需要马上训练一个营的战士,三天后就派往朝鲜战场。
三天,卞宝荣心里一凛,这么快?
救兵如救火的道理他懂,三天就三天,越快,前线就越有打胜的把握。
三天集训,新兵营一切准备就绪,好在士兵中只有不到一半是刚招的新兵,其余一多半倒是复员回来的老兵和有些军事基础的民兵。
出发日的前夜,首长找他谈话,说经过认真考察和仔细斟酌,上级决定派他出任这个营的营长,由他带着这些家乡的子弟兵出征,相信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最后问他有什么要求。
消息来得突然,卞宝荣根本来不及多想,军人的职责和几日来和新兵营战士们相处的情感让他习惯性地敬礼报告:没有问题!没有要求!
一切就这么定了下来,那一夜,卞宝荣失眠了。
命运跟他又开了一个玩笑,不想当兵打仗了,却偏偏躲不开,不过,这回是要到朝鲜战场上去,是出国作战!首长说得对,自己训练的部队,交给别人还不放心哩!何况都是家乡的子弟兵,要争取一个都不少地再带回来!
但是,家里的农活要没人干了,父母刚过了几天舒心的日子,又要操劳了,他自己很纳闷,为何自己就一口答应了呢?
第二天,全城的百姓夹道欢送子弟兵出征,村长和爹娘、妹妹也一起来送行,村长让他放心,家里的地交给合作社,马上开展农村合作化生产,有农具出农具,有人出人,十来户人家互助合作搞生产,而且,志愿军家属政府给予特殊的照顾,不要担心的。
县长也过来握他父母的手,代表政府感谢他们生了一个好儿子,给军队送来了一个好军人。最后,县长握着他的手用力摇了摇,告诉他,全营588号人要一个不拉全部回来,到时候,县长请大家一起喝凯旋酒!
两条船载着全营士兵出发了,两岸地里油菜花开得正香。
传开出去老远,送行的人们还在码头招手,卞宝荣鼻子一酸,临行前的一幕挥之不去:妹妹宝霞哭着说,原本只担心一个人,现在一下就想到一块去了。娘亲拉着他的手,让他照顾好自己,到了那边别忘了也照顾好常杰,这次去了就把他一起带回家。
爹虽然没说话,但眼里满是不舍,最后只是冲着儿子重重点了点头,儿子则向父亲庄重敬礼,营长这么一做,所有官兵一起敬起军礼,人群报以热烈的掌声,不远处,锣鼓喧天。
与1950年底上战场的官兵相比,此时的朝鲜冰雪早已融化,春回大地,百花盛开,一路上,虽然紧急,所过之处几乎都没做太久停留,但是列车外景色迷人,这些中国南方县城里的人几乎忘了是去打仗,几乎当成了一次快乐的旅游。
他们到达朝鲜的时候,历时87天、最让人揪心的第四次战役已经结束。中朝军队全线转移至“三八线”以北地区,联合国军则再次越过了“三八线”。4月中旬,志愿军第3、第19兵团已经入朝,分别在伊川、铁原、平康地区和南川店、市边里、兔山地区完成集结,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也在平康、洗浦、淮阳地区完成集结。李奇微正是发觉志愿军后续兵团陆续到达,加上连续作战美军部队损伤也很严重,因此除在铁原、金化地区继续发动进攻外,在其他地区基本上停止了进攻。
一路基本太平无事,到了前线也并不见惨烈的战争,新来的志愿军部队士气高昂,请战书雪片一般飞往各级各类指挥机构。卞宝荣也被鼓舞,战斗的激情仿佛又在身上复活,他代表全营也上交了一封请战书,很快,他就领到了作战任务。
与此同时,在距离他不到一百公里的一处游击队宿营地里,曹常杰和玉英也接到了一项新的任务。
第四次战役美军追击的时候,一支美军部队也打起了穿插,这一招原本是志愿军的拿手好戏,没想到人家现学现用,最后没有堵住大部队,倒是俘获了人民军的一个作战部长。他被敌人关押在距离前线并不太远的某处战俘营,身份应该还没有暴露,因为此人目前还和普通战俘关在一起,现在需要一支部队火速把此人营救出来。鉴于玉英的游击队上次能成功打入美军内部,还缴获了坦克和战车,这次也一定会有办法再次打入敌人内部,伺机完成解救任务。为了加强力量,上级还把崔浩重新派了回来,协助玉英完成任务。
曹常杰和玉英在崔浩到来之前,设计了几种方案,可是都不太满意,如何靠这么点人巧妙地把人从戒备森严的战俘营里解救出来,一时倒真难倒了两个人。
一段时间不见崔浩,这小子倒又升了官,簇新的军服上佩戴的是的两杠一星,人看上去也要比以前老成一些。对曹常杰,他只是礼貌地点点头。
在玉英面前,崔浩一再强调,这次行动,全部听从玉英指挥,自己和几个手下配合行动,最后还要完成护送部长回到部队的任务。
玉英没说什么,曹常杰心里鄙夷:游击队出力救人,崔浩坐享其成,最后邀功请赏。
不满归不满,命令还是要执行的。何况自己帮助的是玉英,根本犯不着和崔浩怄气。
看着崔浩和几个手下穿着人民军军服神气活现地到处走动,再看看愁眉不展的玉英,曹常杰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在头脑中搜索了一会后,抗日战争中的一幕涌上心头,他微微一笑,计上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