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鬥魚 by 饒雪漫
2018-8-31 21:12
成長就是這樣,痛並快樂著。妳得接受這個世界帶給妳的所有傷害,然後無所謂懼的長大。
——饒雪漫
時間:2011年7月25日地點:北京奧亞酒店天氣:晴
2011年7月25日,2011饒雪漫“青春那麽紅”成長夏令營正式開營。
在開營儀式上,營員們收到了她們來北京的第壹份禮物——28封親筆信。
在她們來北京的前壹天,夏令營的工作人員給每個營員都寫了壹封信,字雖然不多,但句句出自真心。
“親愛的甜甜,我知道妳曾經迷路,也知道妳憤怒和痛苦,可我喜歡妳的笑容,在我心裏,妳是個獨壹無二的好姑娘。”
當主持人念出這封信的時候,毫無準備的甜甜滿臉驚訝,接著眼淚就掉了下來。
感動,從這壹刻開始……
時間:2011年7月26日地點:懷柔影視基地、度假村天氣:晴
興致高昂地參觀完懷柔影視基地後,營員們來到環境宜人的度假村,心理專家柏燕誼老師已經在這裏等候多時。
她帶著大家玩了壹個名叫“滾雪球”的遊戲,讓大家做自我介紹,後面的人要把前壹個人說的所有信息重復壹遍,再加上自己的,這樣傳遞下去。
尚未熟識的28個女生圍坐在壹起,有些拘謹地介紹自己:
“大家好,我是來自深圳的喜歡跳舞的小佳……”
“大家好,我是坐在來自深圳的喜歡跳舞的小佳旁邊的來自哈爾濱的喜歡炎亞綸的小魚……”
“大家好,我是坐在來自深圳的喜歡跳舞的小佳旁邊的來自哈爾濱的喜歡炎亞綸的小魚的旁邊的來自廣西的喜歡看書的秋晨……”
“雪球”越滾越大,大家都在努力地記住在場每壹個人的名字和愛好。
話筒傳到坐在最後的沁雅手中,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當她完整地背出28個女生的名字時,全場都沸騰了!
不知不覺中,大家已經成了朋友。活動結束時,女孩們已經手著牽手聊天了:
“hi,我記得妳,妳是哈爾濱的小魚,妳喜歡炎亞綸,我也好喜歡他……”
時間:2011年7月27日地點:度假村天氣:晴
生命這般慷慨,讓我們相遇在這裏。
當我們圍坐在壹起,安靜得可以聽到彼此的呼吸。
關掉門,關掉燈,關掉攝像機。讓我們試著敞開心扉。
第壹個女孩打破沈默,她哽咽地說著自己與同學和家人的矛盾。
有人給她遞上紙巾,有人緊緊擁抱她,更多的人在聆聽。
接著,每壹個女孩都說出了自己壓抑已久的心裏話。眼淚劃過臉狹,洗滌著心靈的傷口。
無論過去多少年,我們都會記得這個午後。
謝謝妳願意耐心的傾聽我的心事。
謝謝妳的理解和信任。
謝謝妳壹直牽著我的手默默給我傳送力量。
謝謝妳讓我知道,我並不是孤單壹人……
(營員們圍坐在壹起訴說心聲)
(雪漫在和營員聊天)
時間:2011年7月28日地點:煙袋斜街、北京奧亞酒店天氣:晴
年輕的女孩們,只要露出笑容,就連鮮花都會在她們面前失色。
拋掉煩惱和陰霾,女孩們相邀去逛街。
那天正好是小邱的生日,也不知道是誰偷偷策劃,在回酒店的車上,營員們像變戲法壹樣突然拿出了為她買的禮物。
抱著著27份生日禮物,淳子激動得哭了。
大家興高采烈地為她唱生日快樂。
淳子說:“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個生日,謝謝妳們,我愛妳們!”
回到酒店,營員們迎來了壹場別有意義的講座。
作家,編輯,模特,攝影師,化妝師來和大家聊壹個話題:什麽樣的女孩最美?
經過七嘴八舌的討論,最後大家得出了答案:
勇敢,自信,最重要的是,懂得關愛他人的人。
所以女孩們,當妳們細心地記住別人的生日並為她準備禮物的時候,當妳們為生病的營員送藥的時候,當妳們相互安慰相互鼓勵的時候,當妳們心無芥蒂開懷大笑的時候——妳們真的很美!
(遊覽煙袋斜街)
(我們的“戰利品”)
(營員們在聽講座,關於什麽是真正的“美”)
時間:2011年7月28日地點:長城、昆侖飯店天氣:雨
似乎預見了離別,夏令營的最後壹天,天空下起了毛毛細雨。
但這絲毫沒有阻礙營員們的興致。大喊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口號,她們手拉著手前進著,格外珍惜彼此相處的每壹分每壹秒。
晚上七點,所有人期待已經的閉營演唱會開始了,營員們見到了她們喜愛的歌手——黃婉婷、金姣、易慧。
那些書裏的人物:“路理”李北嶽、“阿布”周遊、“肖哲”邢城、“周楚暮”曾浩、“龍四”楊麗璇、“伊藍”蔣夢婕、“顏舒舒”楊文杏,還有去年的夏令營營員果果也來到了現常
這真是壹個璀璨的夜晚。
演唱會的最後,營員們上臺唱起《沙漏的愛》,營員們哭了,雪漫哭了,夏令營的工作人員也哭了。大家擁抱,合影,簽名,留言,在這幾天裏,她們收獲的不僅僅是友誼,更多的是愛,是感動,是理解,是寬容,是信任……
成長不是壹夜之間,但它需要壹個契機,哪怕只是短短幾天。
眼淚終會化作珍珠,陪伴她們前行。
感謝時光,能讓成長帶著棱角學會安寧生活。
感謝路途,把所有的傷痕都變成了明天的禮物。
感謝漫長的告別裏,所有璀璨的堅持。
(不到長城非好漢)
(柏燕誼老師跟營員們告別)
(營員進場前黃琬婷在緊張準備)
(超女易慧也來到現場)(17歲那年唱《左耳聽見》的金姣已經長成了大姑娘)
(“龍四”的扮演者楊麗璇和黃琬婷合唱《放手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