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狗大郎还是喝药了(全书完)
重生东京泡沫时代 by 半亩南山
2022-6-3 22:36
互联网的浪潮已经汹涌地酝酿起来了,但这次陶知命已经不用再着急。
三友财团立足已稳,平成时代正式进入稳定期,宅文化已经在酝酿。
一艘格瓦号,一场香岛金融保卫战,陶知命这个蓝军已经为带去了两场影响深远的演习,也建立了自己与枢海大佬们真正的彼此信任和默契。
现在,则要开始另一场持续更多年、在看不见的层面的演习了。
由媒体和文化产品,通过全新形态的方式,带去的思想侵蚀。
在米国,陶知命还和另一个久未碰面的人度着特别的蜜月。
“你成了很多人声讨的人物,金融魔鬼。”已到中年的莫妮卡·贝鲁奇风韵更足了,深邃的眼眸看着已是世界风云人物的陶知命。
“那你是怎么看的?”陶知命不以为然地四仰八叉,晒着初冬的日光浴。
“不怎么看,但是更加觉得世界就那么回事了。”文艺人说文艺话,“人性贪婪,你又怎么能例外?”
陶知命看着她的侧脸。
这么多年,从女演员,到女导演,莫妮卡一直想通过作品表达她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
这种作品,除了她出镜时始终还能带来“尤物”的吸引力和卖点,作品本身就注定只是曲高和寡的文艺片。拿了些奖项,得了些声誉,也并不能让她产生自己的思想激发了共鸣的满足感。
说难听点,她又能对世界有多少真实而深刻的认识呢?没有足够天才的视角和思维,没有丰厚的积淀,她拿不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陶知命忽然开口说道:“想做一件能够真正名垂青史,最大限度激发人们关于人性思考的事吗?”
莫妮卡好奇地转头看着他:“什么事?”
陶知命笑了笑,坐了起来走到露台边,吹着好莱坞这山腰别墅上的风。
提着啤酒瓶,他缓缓说道:“我准备在Bravo Media旗下开设一个纪录片频道,就像BBC一直做的那样。”
“纪录片?”莫妮卡有些好奇,“名垂青史的纪录片?还最大限度激发人们关于人性的思考?”
“主要是规模、跨度、深度。”陶知命看向了她,顿了顿之后认真地说道,“你可以将它理解成为,从新千年开始,用真实的影像、声音记录的历史。”
莫妮卡还是有点不理解,但陶知命接下来说的话立刻震惊了她:“每年至少50亿米元的制作成本投入,遍及全世界大部分的国家,大部分的阶层。如果是20年的跨度,可以记录多少人真实的人生?20年之后,这将是怎样一部特别的人类新史书?”
跨度是20年的话,那岂不是1000亿米元?
莫妮卡呆呆地看着他:“你认真的吗?”
“当然。”陶知命的目光很深邃,“如果你觉得有趣,我想让伱来做。”
“……没有剧本的那种?”
“没有。”陶知命的嘴角翘起来,“只有选材。既然是新形态的史书,当然要尽可能做到覆盖更多的题材。我不做自然,不做科技,只做当代的人文。不同地方、不同阶层的人的生活。就好比,如果早有准备,这次我被称作是魔鬼的事件,改变了多少人的一生?如果有很多故事被记录了下来,在这个过程里,有多少人性方面的东西值得思考?”
莫妮卡眼中光芒闪动,似乎被他描绘的这种宏大叙事打动了。
陶知命举起了啤酒瓶:“敬这个世界!我这样的‘大人物’注定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你可以记录这个世界的命运。没有导演,没有剧本,没有真正的演员。20年,1000亿米元,留下一部时代史诗。”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做这样一件事?”
陶知命哈哈笑了起来:“就当做我已经赚钱赚累了,开始考虑怎么有趣地花钱吧。”
这么多年了,莫妮卡始终感觉他是谜一样的男人,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思想深度,也总有那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
现在,他又冒出了一个想法吗?
“怎么样?莫妮卡小姐。”陶知命再度邀请起来,“要参与这个史无前例的专题纪录片吗?新千年人类史诗计划。”
“……听起来非常有趣,但我还没有什么头绪。”
“有很多题材。记录国与国之间竞争或合作的大事,记录一个城市的兴衰,记录一个人从青年到中年,记录一家公司从创立到繁荣或者覆灭,记录一个家庭的离合悲欢。”陶知命随意地说道,“什么都好,但最终全部拼接在一起,就是一个时代在某一刻的景象。也许不够全面,但同时兼顾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
他看着莫妮卡伸出手:“很浪漫不是吗?这个世界是这样舞动着的,走向新的未来。是悬崖深渊还是天堂,走到某一步的时候有足够的素材可以回看。这件事,难点只在于怎么用好这么多钱,尽可能多地让我们的记录更加全面。”
莫妮卡跟上了他的舞步,听他继续说道:“就像霓虹过去十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就像去年和今年发生在亚洲的金融海啸,就像红苏崩塌后欧洲人生活的改变。有足够丰富的记录素材的话,将来都能从中找到很多很有趣的线索的。全世界所有人的人性,最终将把世界导向何处?我们不知道,但这就是一部真正的史诗。”
“……Bravo!”莫妮卡这才能够喃喃自语,“这确实……非常浪漫。”
“想做了?”陶知命言语中有深意。
“……哪个导演能拒绝1000亿米元的投资呢?还是一部绝无仅有的作品。”莫妮卡红唇翕张,“但我会很累的。”
“不,你将在一个全新的领域,彻底加冕为女王。”陶知命在她耳边蛊惑着,“让时代的史诗来评判我们这些改变世界的人吧。是英雄还是魔鬼,要经过时代的审判,才能定罪不是吗?”
……
对新千年的期许确实开始在全世界蔓延了。
公元1000年,世界还被分隔成为交流极少的各个主要文明区域,许多地方都没被各大王朝发现。
东方的辽宋在对峙,西方的神圣罗马和拜占庭在争锋。
但站在公元2000年的前夕,世界已经非常精密地连接在一起。“全球化”和“地球村”已经是非常热门的词汇,总体上的和平已经持续了超过50年,计算机掀起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进入到世纪之交的夏国,随着大学毕业不再进行分配,年轻人们都在寻找更多的道路。
出国留学、出国工作,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有诸多限制。
那个从燕大校园内补课开始、创立了6年的新东风培训学校迎来了全新的篇章。他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幢教学大楼,核心卖点就是出国罂语培训的他们在时代的风潮下正式步入全新的阶段。
而从1月开始,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与此同时,独霸的电信也开始启动拆分。
嗅到时代机会的人总是那么多。
互联网时代一代人的“爸爸”们,此刻正式踏上了旅途。
门户、电商、社交、游戏、在线旅游……几乎囊括了未来20年全部互联网产品形态的那批知名互联网企业在这个时间点诞生了。
传统的行业,在WTO的时代机遇面前,也同样迎来一个近乎疯狂的发展期。
而一张早已布下的网,已经在香岛静静等待。
第一个钻进这张网的,就是正式成立仅仅2个月,就已经被时代的风口吹到了天上的新潮网。
这是内地第一个引进了风投的IT企业,尝到了甜头的他们,已经目标很清晰地瞄准了上市这种资本运作道路。
而摆在他们面前最好的合作伙伴,自然就是在香岛、霓虹、米国都同样拥有强大影响力,拥有雄厚的实力,还是一个因为现在风评有点差于是开始认真做产业的夏裔。
香岛尖沙咀的一栋高楼,现在姓了陶。
去年那场风波过后,这原本属于李家的产业,因为李家需要大笔资金“料理后事”,在陶知命“伸出援手”之后以“公道”的价格卖给了陶氏集团。
确实很公道,毕竟自从前年金融海啸开始,香岛的楼市就中止了那么多年的增长,同样大踏步往下跌了。
“陶董!”新潮网的王东有点激动地和他握手,“久仰大名!您一直是我们夏人企业家的偶像!”
陶知命微笑着握手谦虚:“过奖了。去年像过去一样进行金融运作,结果没想到有人不按常理出牌,栽了个跟头,还败坏了名声。”
“哪里哪里……”王东也不知道该不该说得深入,话题立刻转了,“我们新潮网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夏人门户网站,国内信息还是闭塞了,对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还需要多多学习研究。新潮网的发展,也需要多向陶董请教。”
“新潮网确实不错。”陶知命似笑非笑,“就是我现在内地的风评不太好啊,王总希望引入我们进行二轮投资,不怕遭受非议吗?”
“这个陶董过虑了。”王东很肯定地回答,“发展经济的方针不会动摇,互联网是高新产业,这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对于我们引进外资,走出国门快速发展的事,领导们也是大力支持的。陶董,只看纳斯达克中互联网板块的火热,投资新潮网绝对是一件共襄盛举、开创历史也前景广大的事。”
他顿了顿,就坚定地说:“我们想成为在米国上市的第一家夏国互联网企业!”
陶知命很感兴趣也很意外地打量了他们一番,然后才赞叹道:“了不起啊,你们的思路很清晰!正式创立才2个多月,已经在为上市做准备了吗?”
“当然!我们是内地第一家引入风投的互联网企业,管理理念也都是跟得上的。”王东没打算一次能搞定,诚恳地邀请道,“新潮网虽然正式创立才2个多月,但之前已经有6年的基础。陶董如果能安排得出时间,还希望陶董能去燕京看看我们在怎么做,提点意见。”
“看就不用了。”陶知命似乎很满意他们的锐气,“你比我小两岁,叫声陶哥就好。和老赵联络过之后,他已经做了背景调查。我看过了,潜力确实很大。这次融资,想要多少?”
王东心里猛然一动,然后试探性地说出了来之前的想法:“我们风险轮,是按照850万米元的投前估值完成的,投后是1500万米元。这一轮,我们的投前估值是4500万米元,想要1500万米元,计划年内还推动第三轮融资,目标就是明年上市!”
陶知命意味深长地看着他:“准备明年上市的话,确实今年就要开始运作了。”
“陶哥和米国各大银行都熟悉,我们风险轮的股东也推荐由陶哥领投第二轮进行背书。这样的话,明年上市的希望非常大。”
话都不用说得这么明白,陶知命也清楚他们的思路。
本来新潮网就是一个非常快节奏的资本运作案例,赶上了互联网泡沫最狂热时候的2000年上市。
在这个时刻,还不需要那么复杂的收益评估模型。仅凭第一家在米上市的夏国互联网企业这个概念,就很有噱头。
加上陶知命的人脉和背书,那只会更加火热。
虽然香岛破了不败金身,但那毕竟“非战之罪”,香府和夏国不按常理出牌嘛!
他们这帮金融大鳄掀起金融海啸,横扫这一大片数个国家声势未尝不是一种影响力。
陶知命想了想就说道:“投钱估值可以再议,1500万米元少了。价值可以间接通过融资额度堆上去,这一笔我这边可以通过陶氏集团和新千年图景投资基金投2000万米元,另外再带着霓虹软银的孙正义投一笔,加上风险轮的跟投,凑足3000万的融资!”
王东呆了呆:“这……有点太多了吧?”
他又激动,又担心管理层的股份被稀释得太厉害。
估值再议,当然不可能往高了去议。
陶知命表了态就不再多说:“你们考虑一下,经营我是不管的。现在还没进入盈利期,上市之后,我慢慢退出也行。既然目标是先上市,那就围绕上市拿出一套方案出来吧,这样大家的预期都干脆。”
送走他们之后,赵元曦回到了他的办公室皱起了眉:“前景真有那么好吗?我看不出来。这么早起,资本介入就这么深,很可能搞得一地鸡毛?你准备纯粹只通过上市赚一笔钱?万一到时候上市就跌,根本来不及出手股份呢?”
陶知命浅笑着看他们现在的股权状态。
王东一开始还做了夏文操作系统呢,还一度取得国内微机夏文预装系统80%的份额。当然,如今随着win95、win98的发布,这已经是过去的历史了。
饶是如此,毕竟是国内互联网界最早期的一批弄潮儿。得到了风投收购另一家公司正式转型做门户网站后,王东本人的占股已经只有不到20%。
想要快速推到上市,他们这些创始团队最终所持的比例加起来能超过10%就不错了。
万事只想快,只想借着资本冲刺,自然要付出代价。
陶知命淡淡说道:“不管是涨是跌,我怕什么?涨了我赚,跌了我说不定能直接抄底接盘。”
2001年的互联网股灾中,亚马逊的股价从100米元跌到9米元,英特尔这样的IT巨头股价都蒸发了80%以上。
赵元曦心中一动:“你想……从新潮网开始布局内地的互联网媒体?”
“没错。”陶知命看向了他,“国门已经打开,市场化的竞争中,有些阵地我们不去占,自然有人去占。现在我已经有了一个好身份,以后机会很多。也不用过早刻意做什么,但当风云激荡的时刻来临时,我要有改变风向的能力!”
赵元曦至今对他就那么把格瓦号送走感到敬畏异常,更对他能在香岛“败得”那么惨之后又通过各国发行国债由夏国认购一部分这种操作感到离谱。
那之后,只有香岛各大家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他显然已经和燕京那边达成了某种默契,双方之间还很信任。
如若不然,为什么后来燕京那边有表态,香岛的金融事件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仍然秉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欢迎投资云云……
除了民间还有很多人议论纷纷,官方倒一直避而不谈。这就是刻意降温对国际投资示好。
反正大家都没亏,代价像是只被宙国和香岛各大家承受了。
但越是如此,赵元曦越对下一次真正的争端感到恐惧。
下一次,应该就是他真正表明立场,要和他现在那些最亲密的盟友们决裂、决战的时刻了吧?底牌是什么?
赵元曦不敢问,因此只是点点头:“既然你想好了,那我就这么跟他们谈吧。”
陶知命笑着补了一句:“投前估值没必要压得太狠,要给其他人树立一个好榜样。”
他站在窗前笑眯眯地看向内地的方向:“希望内地的有钱人,都来和我做朋友,信任我啊。”
知命信托在香岛的口袋,也已经打开了。
回到了浅水湾的别墅,赵元曦不知道的底牌之一,其实就在这里。
段兰月颇为敬畏地看着陶知命,站在旁边说道:“老板,纳斯达克那个方向的200亿米元,已经都买好了。”
陶知命点了点头:“千年虫的说法,不管真假,策略都不要变。告诉那边的高手们,过了元旦就开始出手,就算继续在涨也不要管,换成年底的空单。”
“……他们不会对自己老家不管吧?要是也救市的话,那……”段兰月心想你可别真的惨败一次。
陶知命只是简单说道:“按我说的做。”
“……老板。”段兰月咬了咬牙,还是说道,“他们也希望……能多听听为什么。虽然上次有您这边交易单的后门才收获这么大,但并不是不信任你的能力。只不过毕竟那是米国自己的股市,很难出现像你说的那种大崩溃吧?牵涉到的,都是他们的核心利益。”
“就是不合理,过于虚高啊。”陶知命淡定地说道,“何况这次没赚到预期,他们会更加饥渴。加息周期,亚洲的资本往米国流了多少?欧洲那边为了打击元旦刚开始流通的欧元,欧洲资本又流过去了多少?这些道理哪需要听我说才能分析,被推高了就要回归理性,这是规律。”
陶知命离开了房间去陪老婆孩子,“保姆”段兰月就继续在这里照看着,和这条特殊网线对面的那些人沟通信息。
无论如何,两年多后的此刻,这笔钱已经有接近1500亿米元了。
这是鬼一样的数字。这笔钱,占到了夏国去年GDP的15%。
这笔钱最开始的大头是陶知命拿出来的,但动用的权限流程上,却是一半一半。
而陶知命这次来香岛后,又告诉了她下阶段的目标。
到十年后,让这笔钱突破1万亿米元。其中,要将米国国债的持有比例,从现在总资金池中15%左右,逐步以分散账户的方式提高到50%。
也就是说,十年以后,他相当于要个人持有米国5000亿米元的国债吗?
只要这笔钱调用的方向,始终遵循他的意见,那实质就是这么一个效果!
段兰月越来越口干舌燥,忙完了自己要做的事,小心地关闭了这里的电脑之后,来到客厅才小声对陶知命说道:“我觉得……家里还要多请几个保姆……”
她一个人实在难以扛起那样的重任啊!主要还是……心情始终处于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激动,可能对身体不太好。
陶知命淡淡地瞥了她一眼:“要那么多保姆干什么?”
段兰月想想也是,毕竟自己主要的工作只是个“密码工具人”和“传声筒”。
一个人就够了,更安全。
但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夜深人静时,陶知命却在静静地想着别的事。
米国开始搞欧元的事了,那么已经加入了WTO的夏国,还会遭遇那件惨案吗?明年的伊兰好兄弟,还会继续给夏国送上好国运吗?
这些都是陶知命干预不到的。
他能做的,就是继续抓牌。这次,要用十年的时间甚至更久,抓一张硬得让史蒂文森这些人将来瑟瑟发抖的牌。
这是一张一旦打出去,就可能直接引发从米国内部爆发的巨大危机、进而波及到全世界的牌。
这张牌,打出去之后,当然很可能两败俱伤。
但至少牌在他手上,那就是筹码,让他将来能做一些事,而让很多人投鼠忌器,不能直接来制止他。
芯片制程、工艺和产能的布局也好,电子设备的布局也好,互联网媒体的平台布局也好,内容生产的布局也好,将来要发挥作用时,必须要有非常强大的硬实力支撑。
现在,他是魔鬼。
将来,他要代表正义。
至于时代如何评价他,陶知命并不那么在乎。
谁能将人生这场游戏,玩到这种程度呢?
伊达利的造船厂里,南丫岛那边新订的超级游艇正在昼夜施工建造。
霓虹那边,桥本太郎再次连任。
宙国的重光武雄,根据陶知命传过去的一则罂国金融圈里的异动,盯上了金宇中。
香岛国际机场正式建成通航了,启德机场处的东方影视城正在大兴土木,陶氏集团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又在邀买民心”。
已经77岁高龄的国王日见年迈,哈萨尔王子正在积极筹划着打破王室继位规则的传统。
莱文的亲王,接到了陶知命的电话,对于参与新潮网在米国上市的事兴趣异常之大。
5月中旬,陶知命回到了东京,在林栖羽的别墅里见到了双眼通红的她。
“难过,就哭出来。”他的声音异常温柔,同样低落。
林栖羽却只是擦了擦眼睛,然后看着他说道:“我们一定要成功!”
“会的。”陶知命重重地点了点头,“我们一定会成功!”
他只是伸出了手。
林栖羽同样伸手过来,坚毅地和他握到了一起。
彼此的眼神中,都有纯粹的坚定。
……
《狗大郎还是喝药了》
后序。
“……”
“我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他的身边度过,他始终还是觉得我这个人没意思,竟然能觉得那样的事也没意思。但实际上,他给了我非常有意思的一生。”
“他不是塑造时代的人,他也不是终结时代的人,他一直只是游戏于时代的人。”
“一个觉得卧底很刺激,觉得听你们骂他也很带劲,说将来要用钱收买你们加入陶夸夸群的人。”
“一个将那么多曾经不可一世的人,游戏于股掌之中的人。”
“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充满了遗憾。”
“他说,2077太让我失望了,可惜没到修仙世界,我还没浪够。”
“我始终都不明白他的临终遗言为什么是这个。”
——林栖羽:《关于狗大郎托我写传记并且一定要定名成这样的那些事》
2079年4月27日。
(全书完)
完本感言
先定性:这本书我没写完整,是太监了还是烂尾了,我都认。
但其次:不管是看在作者对自己作品完整性的追求上,还是看在每个月稳定2万左右的稿酬上,我都并没有理由在这个地方结尾。
原因很简单,接下来的剧情,着实没法写了。
我不想每天都很纠结着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考虑尺度分寸上,然后不得不像之前一些剧情一样很快速地、细纲式地将剧情推进到下一个比较适合展开的位置。
大渔船没办法细细展开,香港回归前后立体式的明暗交锋没办法展开,592章写了个细川护熙访华,外交敏感被屏蔽。
南斯拉夫、911……后面有太多的事都是这个问题。
因为狗大郎的人生发展到了这个层次,接下来交锋的层面就是他在暗中去助长国运。
这些问题,我也只能小熊摊手.jpg。
所以就放在这里吧。
已经是财团老大的陶知命还有必要继续去参与互联网商战吗?没必要写,他在香岛张好了口袋,让新时代的内地有钱人往里钻就好。
已经只需要把钱当做数字的他,还需要继续去细写另外的金融危机怎么收割吗?
接下来的剧情,全部都是开始用金钱渗透更多、更偏向于政界的权力圈。
媒体帝国的雏形已经建立,和欧美财团的利益联系已经有了足够基础,为将来准备的硬牌也已经明朗:明牌是会越来越强的夏国,暗牌是那张将来可以一个人就砸米元信用的隐秘外汇储备。
还足够让人好奇的,就是将来这张牌怎么打。
但这张牌打出来能让人热血沸腾,又少不了前面必定需要铺垫的政商情节,尤其是带头在米国玩政治正确的诸多事。
就连这张牌打出来的时刻,也少不了当下非常敏感的许多背景:疫情、战争、大国小国外交。
我找不到好办法。
那么设计好的剧情是这样的:
进入到大家熟悉的当下,米元债务已经高得离谱,米国还因为疫情大放水,同时因为内部撕裂急需外部割肉。
此时夏国已经足够强了,比我们此刻所知的要硬朗得多。
米国能玩的套路,又能新鲜到哪里去?
舆论上开始因为多年的洗脑去想抹黑的抹黑、想双标的双标。
大动作上挑拨地缘矛盾促进资金回流续命。
还包括疫情的诸多阴谋。
那么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媒体平台掌控者,已经通过大量影视、动漫、游戏在数代互联网用户心目中都树立了“永远年轻”的教父形象,已经通过千亿米元级别的持续投入记录了许多国家跨越二十年变迁的陶知命,只用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用手上天文数字的米债,让欧米资本集团投鼠忌器不敢同归于尽,确保互联网媒体平台真正保持中立性,不管是在算法推荐上还是在话题引导上。
第二件事:同样通过真实的纪录片影像资源,客观展现很多国家这么多年的变迁,还世界网民一个被欧米媒体掩盖的真实真相。
第三件事:将隐秘外汇储备中一半的份额,那笔天文数字的米债,移交给知命信托,受益人是全世界全体公民,支付方式,则是区块链技术基础上的数字人民币。
米国无法赖掉债务,陶知命和出租车司机建立过友谊,也拉拢老欧洲的资本财团,还对霓虹有强到爆的影响力。
而夏国已经足够强大,可以稳稳控住亚洲的军事盘。
接下来就只能是五眼资本集团的妥协,被迫在内部将问题消化,苦一苦米国人人乐一代,同时承受不可避免的利益空间收缩损失。
要不然就是外部割不到肉,还真的被那天量米债砸盘,将危机引爆得干干净净。
面对已经因为陶知命连接起来的世界岛联盟,结局已定。
米国资本收割全世界的本质支撑,无非是武力支撑下的全球化分工和米元世界货币信用而已。
用实力让他们退到应有的位置去,像大家一样赚钱辛苦一点。
所以,我得怎么样才能写到这样的一种结局?
我相信自己是能把这个过程和结局写得很嗨的,如果河蟹不盯着我。
592章屏蔽之后,我当初想了两天,想着是否用春秋笔法写到666章完结。这样的话,应该是刚好过300万字。
但缺少细节的小说,又有什么味道?不如看看大纲。
到这个布局刚刚完成,将展未展之际结束,未尝不是一个选择。
这要怪我,现实背景的题材,剧情的走向设计成了比较宏大的叙事,不是纯粹的商战赚钱、情场得意。
所以下本我不写现实背景题材了,我想写多久写多久。
欠你们65章,在这里评论写下你们想看的番外吧。
我会一直补的,发在东京泡沫群,群号在本书简介里有。
这本书现在完本4300均,从去年4月初开始到今天4月底,270多万字应该也算勤快了。
一路走来,感谢大家的陪伴,对这样一本“烧脑”的外国背景重生小说的支持。
感谢每一张推荐票、每一张月票和每一个打赏。
感谢大家把我养成5级作者。
感谢编辑虎牙日常踢我。
感谢你们在群里唠的嗑和飚的车。
中年奥特曼本命之年兴奋坐起。
再一次感谢大家,不管对这本书的结局如何看,我始终还会像过去一样认真对待我的作品,写我想写的东西。
我是狗大郎(划掉)半亩南山,我们下一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