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

许仲琳

历史军事

序<br /> 清康熙四雪草堂刊本<br /> 孟子曰:<br /> “太公辟纣,<br /> 居东海之滨伯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十八章

封神演义 by 许仲琳

2018-5-28 18:50

第十八回 子牙谏主隐磻溪
  诗曰:
  渭水潺潺日夜流,
  子牙从此独垂钩。
  当时未入飞熊梦,几向斜阳叹白头。
  话说子牙看罢图样,
  王曰:
  “此台多少日期方可完得此工?”尚奏曰:
  “此台高四丈九尺,
  造琼楼玉宇、碧槛雕栏工程浩大。
  若完台工,非三十五年不得完成。”
  纣王闻奏,
  对妲己曰:
  “御妻,姜尚奏朕,
  台工要三十五年方成。
  朕想光阴瞬息,岁月如流,年少可以行乐,若是如此,人生几何安能长在!造此台实为无益。”
  妲己奏曰:
  “姜尚乃方外术士,总以一派诬言。
  那有三十五年完工之理!狂悖欺主,
  罪当炮烙!”
  纣王曰:
  “御妻之言是也。
  传奉官,可与朕拿姜尚炮烙,以正国法。”
  子牙曰:
  “臣启陛下,鹿台之工,
  劳民伤财愿陛下且息此念头,切为不可。
  今四方刀兵乱起,水旱频仍,府库空虚,民生日促,陛下不留心邦本与百姓养和平之福,日荒淫于酒色,远贤近佞荒乱国政,杀害忠良,民怨天愁,累世警报,陛下全不修省。
  今又听狐媚之言,妄兴土木,陷害万民,臣不知陛下之所终矣!臣受陛下知遇之恩,不得不赤胆披肝冒死上陈。
  如不听臣言,又见昔日造琼宫之故事耳。
  可怜社稷生民,不久为他人之所有。
  臣何忍坐视而不言!”纣王闻言,
  大骂:
  “匹夫!焉敢诽谤天子?”令两边承奉官:
  “与朕拿下,
  醢尸齑粉以正国法!”众人方欲向前,子牙抽身望楼下飞跑。
  纣王一见,
  且怒且笑:
  “御妻,你看这老匹夫,
  听见 ‘拿’之一字就跑了。
  礼节法度全然不知,
  那有一个跑了的?”传旨命奉御官:
  “拿来!”众官赶子牙过了龙德殿、九间殿,
  子牙至九龙桥只见众官赶来甚急,
  子牙曰:
  “承奉官不必赶我,
  莫非一死而已。”
  按着九龙桥栏杆,望下一撺,把水打了一个窟笼。
  众官急上桥看,水星儿也不冒一下,不知子牙借水遁去了。
  承奉官往摘星楼回旨,
  王曰:
  “好了这老匹夫!”
  且不表纣王。
  话说子牙投水桥下,有四员执殿官扶着栏杆看水嗟叹。
  适有上大夫杨任进午门,见桥边有执殿官伏着望水,杨任问曰:
  “你等在此看甚么?”执殿官曰:
  “启老爷:
  下大夫姜尚投水而死。”
  杨任曰:
  “为何事?”执殿官答曰:
  “不知。”
  杨任进文书房看本章。
  不题。
  且说纣王与妲己议鹿台差那一员监造,
  妲己奏曰:
  “若造此台,
  非崇侯虎不能成功。”
  纣王准行,差承奉宣崇侯虎。
  承奉得旨,出九间殿,往文书房来见杨任。
  杨任问曰:
  “下大夫姜子牙何事忤君,
  自投水而死?”
  承奉答曰:
  “天子命姜尚造鹿台,
  姜尚奏事忤旨因命承奉拿他,他跑至此投水而死。
  今诏崇侯虎督工。”
  杨任问曰:
  “何为鹿台?”承奉答曰:
  “苏娘娘献的图样,
  高四丈九尺上造琼楼玉宇、殿阁重檐,玛瑙砌就栏杆,珠玉妆成梁栋。
  今命崇侯虎监造。
  卑职见天子所行皆桀王之道,不忍社稷丘墟,
  特来见大人。
  大人秉忠谏止土木之工,救万民搬泥运土之苦,免商贾有陷血本之殃此大夫爱育天下生民之心,可播扬于世世矣。”
  杨任听罢,
  谓承奉曰:
  “你且将此诏停止,
  待吾进见圣上再为施行。”
  杨任径往摘星楼下候旨。
  纣王宣杨任上楼见驾。
  王曰:
  “卿有何奏章?”杨任奏曰:
  “臣闻治天下之道,
  君明臣直言听计从,惟师保是用,忠良是亲,
  奸佞日远;和外国顺民心,功赏罪罚,莫不得当,则四海顺从八方仰德;仁政施于人,则天下景从,万民乐业此乃圣主之所为。
  今陛下信后妃之言,而忠言不听,建造鹿台。
  陛下只知行乐欢娱,歌舞宴赏,作一己之乐,
  致万姓之愁臣恐陛下不能享此乐,而先有腹心之患矣!陛下若不急为整饬,臣恐陛下之患不可得而治之矣。
  主上三害在外,一害在内,陛下听臣言。
  其外三害:
  一害者东伯侯姜文焕,雄兵百万,
  欲报父仇游魂关兵无宁息,屡折军威,苦战三年,钱粮尽费粮草日艰,此为一害;二害者南伯侯鄂顺,为陛下无辜杀其父亲大势人马,昼夜攻取三山关,邓九公亦是苦战多年库藏空虚,军民失望,此为二害;三害者,况闻太师远征北海大敌十有余年,今且未能返国,胜败未分凶吉未走。
  陛下何苦听信谗言,杀戮正士,狐媚偏于信从,谠言致之不问。
  小人日近于君前,君子日闻于退避。
  宫帏竟无内外,貂珰紊乱深宫。
  三害荒荒,八方作乱。
  陛下不容谏官,有阻忠耿,今又起无端造作,
  广施土木不惟社稷不能奠安,宗庙不能磐石,
  臣不忍朝歌百姓受此涂炭。
  愿陛下速止台工,民心乐业,庶可救其万一。
  不然,民一离心,则万民荒乱。
  古云:
  ‘民乱则国破,国破主君亡。
  ’只可惜六百年已定华夷,一旦被他人所虏矣!”纣王听罢,大骂:
  “匹夫!
  把笔书生焉敢无知,
  直言犯主?”命奉御官:
  “将此匹夫剜去二目!
  朕念前岁有功
  姑恕他一次。”
  杨任复奏曰:
  “臣虽剜目不辞,只怕天下诸侯不忍臣之剜目之苦也!”奉御官把杨任搀下楼,一声响剜二目献上楼来。
  且说杨任忠肝义胆,实为纣王,虽剜二目,
  忠心不灭一道怨气,直冲在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面前。
  真君早解其意,
  命黄巾力士:
  “可救杨任回山。”
  力士奉旨,至摘星楼下,用三阵神风,异香遍满,摘星楼下地播起尘土,扬起沙灰,一声响,杨任尸骸竟不见了。
  纣王急往楼内避其沙土。
  不一时风息沙平,
  两边启奏纣王曰:
  “杨任尸首风刮不见了。”
  纣王叹曰:
  “似前番朕斩太子也被风刮去,
  似此等事皆系常事,不足怪也。”
  纣王谓妲己曰:
  “鹿台之工,已诏侯虎。
  杨任谏朕,自取其祸。
  速诏崇侯虎!”侍驾官催诏去了。
  且说杨任的尸首被力士摄上紫阳洞,回真君法旨。
  道德真君出洞来,命白云童儿,葫芦中取二粒仙丹,将杨任眼眶里放二粒仙丹。
  真人用仙天真气吹在杨任面上,
  喝声:
  “杨任不起,
  更待何时!”真是仙家妙术起死回生。
  只见杨任眼眶里长出两只手来,手心里生两只眼睛。
  此眼上看天庭,下观地穴,中识人间万事。
  杨任立起半晌,定省见自己目化奇形,见一道人立在山洞前。
  杨任问曰:
  “道长,
  此处莫非幽冥地界?”
  真君曰:
  “非也。
  此处乃青峰山紫阳洞,贫道是炼气士清虚道德真君,因见子有忠心赤胆直谏纣王,怜救万民,身遭剜目之灾,贫道怜你阳寿不绝度你上山,后辅周王成其正道。”
  杨任听罢,
  拜谢曰:
  “弟子蒙真君怜救,
  指引还生再见人世,此恩此德,何敢有忘!望真君不弃,愿拜为师。”
  杨任就在青峰山居住。
  后只待破瘟■阵下山,助子牙成功。
  有诗曰:
  大夫直谏犯非刑,剜目伤心不忍听。
  不是真君施妙术,焉能两眼察天庭!
  不说杨任居此安身。
  且说纣王诏崇侯虎造鹿台。
  此台工程浩瀚,要动无限钱粮,无限人夫,搬运木植、泥土、砖瓦。
  络绎之苦,不可胜计。
  各州府县军民,三丁抽二,独丁赴役。
  有钱者买闲在家,无钱者任劳累死。
  万民惊恐,日夜不安,男女慌慌,军民嗟怨,
  家家闭户逃奔四方。
  崇侯虎仗势虐民,可怜老少累死不计其数,
  皆填鹿台之内。
  朝歌变乱,逃亡者甚多。
  不表侯虎监督台工。
  且说子牙借水遁,回到宋异人庄上。
  马氏接住:
  “恭喜大夫,
  今日回家!”子牙曰:
  “我如今不做官了。”
  马氏大惊:
  “为何事来?”子牙曰:
  “天子听妲己之言,
  起造鹿台命我督工。
  我不忍万民遭殃,黎庶有难,是我上一本,天子不行。
  被我直谏,圣上大怒,把我罢职归田。
  我想纣王非吾之主。
  娘子,我同你往西岐去,守时候命。
  我一日时来运至,官居显爵,极品当朝,人臣第一,方不负吾心中实学。
  ”马氏曰:
  “你又不是文家出身,不过是江湖一术士,
  天幸做了下大夫感天子之德不浅。
  今命你造台,乃看顾你监工,况钱粮既多,你不管甚东西,也赚他些回来。
  你多大官,也上本谏言?还是你无福,
  只是个术士的命!”子牙曰:
  “娘子,
  你放心。
  是这样官,未展我胸中才学,难遂我平生之志。
  你且收拾行装,打点同我往西岐去。
  不日官居一品,位列公卿,你授一品夫人,身着霞帔,头带珠冠荣耀西岐,不枉我出仕一番。”
  马氏笑曰:
  “子牙,你说的是失时话。
  现成官你没福做,到去空拳只手去别处寻!这不是折得你苦思乱想,走投无路舍近求远,尚望官居一品?天子命你监造台工,明明看顾你。
  你做的是那里清官!如今多少大小官员,都是随时而已。”
  子牙曰:
  “你女人家不知远大。
  天数有定,迟早有期,各自有主。
  你与我同到西岐,自有下落。
  一日时来,富贵自是不浅。”
  马氏曰:
  “姜子牙,我和你缘分夫妻只到的如此。
  我生长朝歌,决不往他乡外国去!从今说过,
  你行你的我干我的,
  再无他说!”子牙曰:
  “娘子错说了!嫁(又鸟)怎不逐(又鸟)飞,夫妻岂有分离之理?”马氏曰:
  “妾身原是朝歌女子
  那里去离乡背井。
  子牙,你从实些,写一纸休书与我,各自投生。
  我决不去!”子牙曰:
  “娘子随我去好!一日身荣,
  无边富贵。”
  马氏曰:
  “我的命只合如此,也受不起大福分。
  你自去做一品显官,我在此受些穷苦。
  你再娶一房有福的夫人罢。”
  子牙曰:
  “你不要后悔!”马氏曰:
  “是我造化低,
  决不后悔!”子牙点头叹曰:
  “你小看了我!既嫁与我为妻
  怎不随我去?必定要你同行!”马氏大怒:
  “姜子牙!你好
  就与你好开交;如要不肯我与父兄说知,同你进朝歌见天子,也讲一个明白!”夫妻二人正在此斗口有宋异人同妻孙氏来劝子牙曰:
  “贤弟,
  当时这一件事是我作的。
  弟妇既不同你去,就写一字与他。
  贤弟乃奇男子,岂无佳配,
  何必苦苦留恋他?常言道:
  ‘心去意难留。
  ’勉强终非是好结果。”
  子牙曰:
  “长兄、嫂在上:
  马氏随我一场,
  不曾受用一些我心不忍离他,他倒有离我之心。
  长兄吩咐,我就写休书与他。”
  子牙写了休书拿在手中:
  “娘子,书在我手中,
  夫妻还是团圆的。
  你接了此书,再不能完聚了!”马氏伸手接书,全无半毫顾恋之心。
  子牙叹曰:
  “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
  两般由自可最毒妇人心!”马氏收拾回家,改节去了。
  不题。
  子牙打点起行,
  作辞宋异人、嫂嫂孙氏:
  “姜尚蒙兄嫂看顾提携,
  不期有今日之别!”异人治酒与子牙饯行饮罢,远送一程。
  因问曰:
  “贤弟往那里去?”子牙曰:
  “小弟别兄往西岐做些事业。”
  异人曰:
  “倘贤弟得意时,可寄一音,
  使我也放心。”
  二人洒泪而别。
  异人送别在长途,两下分离心思孤。
  只为金兰恩义重,几回搔首意踟蹰。
  话说子牙离了宋家庄,取路往孟津,过了黄河,径往渑池县往临潼关来。
  只见一起朝歌奔逃百姓,有七八百黎民,父携子哭,弟为兄悲夫妻泪落,男女悲哭之声,纷纷载道。
  子牙见而问曰:
  “你们是朝歌的民?”内中也有人认的是姜子牙,众民叫曰:
  “姜老爷!我等是朝歌民。
  因为纣王起造鹿台,命崇侯虎监督。
  那天杀的奸臣,三丁抽二,独丁赴役,有钱者买闲在家,累死数万人夫尸填鹿台之下,昼夜无息。
  我等经不得这等苦楚,故此逃出五关,不期总兵张老爷不放我们出关。
  若是拿将回去,死于非命,故此伤心啼哭。”
  子牙曰:
  “你们不必如此,待我去见张总兵,
  替你们说个人情放你们出关。”
  众人谢曰:
  “这是老爷天恩,普施甘露,
  枯骨重生!”子牙把行囊与众人看守独自前往张总兵府来。
  家人问曰:
  “那里来的?”子牙曰:
  “烦你通报,
  商都下大夫姜尚来拜你总兵。”
  门上人来报:
  “启老爷:
  商都下大夫姜尚来拜。”
  张凤想:
  “下大夫姜尚来拜?他是文官,
  我乃武官;他近朝廷我居关隘,百事有烦他。”
  急命左右请进。
  子牙道家打扮,不曾公服,径往里面见张凤。
  凤一见子牙道服而来,
  便坐而问曰:
  “来者何人?”子牙曰:
  “吾乃下大夫姜尚是也。”
  凤问曰:
  “大夫为何道服而来?”子牙答曰:
  “卑职此来,
  不为别事单为众民苦切。
  天子不明,听妲己之言,广施土木之工,兴造鹿台,命崇侯虎督工。
  岂意彼陷虐万民,贪图贿赂,罔惜民力。
  况四方兵未息肩,上天示儆,水旱不均,民不聊生,天下失望黎庶遭殃,可怜累死军民,填于台内。
  荒淫无度,奸臣蛊惑天子,狐媚巧闭圣聪,命吾督造鹿台。
  我怎肯欺君误国,害民伤财,因此直谏。
  天子不听,反欲加刑于我。
  我本当以一死以报爵禄之恩,奈尚天数未尽,
  蒙恩赦宥放归故乡,因此行到贵治。
  偶见许多百姓,携男拽女,扶老搀幼,悲号苦楚,甚是伤情。
  如若执回,又惧炮烙、虿盆,惨刑恶法,残缺肢体,骨粉魂消可怜民死无辜,怨魂怀屈。
  今尚观之,心实可怜,故不辞愧面,奉谒台颜,恳求赐众民出关黎庶从死而之生,将军真天高海阔之恩,实上天好生之德!”张凤听罢大怒言曰:
  “汝乃江湖术士,
  一旦富贵不思报本于君恩,反以巧言而惑我。
  况逃民不忠,若听汝言,亦陷我以不义。
  我受命执掌关隘,自宜尽臣子之节,逃民玩法,不守国规宜当拿解于朝歌。
  自思只是不放过此关,彼自然回国,我已自存一线之生路矣。
  若论国法,连汝并解回朝,以正国典!奈吾初会,暂且姑免。”
  喝两边:
  “把姜尚叉将出去!”众人一声喝,
  把子牙推将出来。
  子牙满面羞愧。
  众民见子牙回来,
  问曰:
  “姜老爷,
  张老爷可放我等出关?”子牙曰:
  “张总兵连我也要拿进朝歌城去。
  是我说过了!”
  众人听罢,齐声叫苦,七八百黎民,
  号啕痛哭哀声彻野。
  子牙看见不忍。
  子牙曰:
  “你们众民不必啼哭,我送你们出五关去。”
  有等不知事的黎民闻知此语,只说宽慰他,
  乃曰:
  “老爷也出不去怎生救我们?”
  内中有知道的,
  哀求曰:
  “老爷若肯救援
  便是再生之恩!”子牙道:
  “你们要出五关者,
  到黄昏时候我叫你等闭眼,你等就闭眼。
  若听得耳内风响,不要睁眼;若开了眼时,跌出脑子来,不要怨我。”
  众人应承了。
  子牙到一更时候,望昆仑山拜罢,口中念念有词,一声响。
  这一会,子牙土遁救出万民。
  众人只听的风声飒飒,不一会,四百里之程出了临潼关、潼关、穿云关、界牌关、汜水关,到金(又鸟)岭子牙收了土遁,众民落地。
  子牙曰:
  “众人开眼!”众人睁开了眼。
  子牙曰:
  “此处就是汜水关外金(又鸟)岭,
  乃西岐州地方。
  你们好好去罢!”众人叩头谢曰:
  “老爷,
  天垂甘露普救群生,此恩此德,何日能报!”众人拜别,不题。
  且说子牙往磻溪隐迹。
  有诗为证:
  弃却朝歌远市尘,法施土遁救民生。
  闲居渭水垂竿待,只等风云际会缘。
  武吉灾殃为引道,飞熊仁兆主求贤。
  八十才逢明圣主,方立周朝八百年。
  话说众民等待天明,果是西岐地界。
  过了金(又鸟)岭,便是首阳山。
  走过燕山,又过了白柳村,前至西岐山。
  过了七十里,至西岐城。
  众民进城,
  观看景物:
  民丰物阜,行人让路,
  老幼不欺市井谦和,真乃尧天舜日,别是一番风景。
  众民作一手本,投递上大夫府,散宜生接看手本。
  翌日伯邑考传命:
  “既朝歌逃民,因纣王失政来归吾土,
  无妻者给银与他娶妻。
  又与银子,令众人僦居安处。
  鳏寡孤独者在三济仓造名,自领口粮。”
  宜生领命。
  邑考曰:
  “父王囚羑里七年,孤欲自往朝歌,
  代父赎罪。
  卿等意下如何?”散宜生奏曰:
  “臣启公子:
  主公临别之言,
  ‘七年之厄已满灾完难足,自然归国。
  ’不得造次,有违主公临别之言。
  如公子于心不安,可差一士卒前去问安,
  亦不失为子之道。
  何必自驰鞍马,
  身临险地哉?”伯邑考叹曰:
  “父王有难,
  七载禁于异乡举目无亲,为人子者于心何忍?所谓立国立家,徒为虚设要我等九十九子何用!我自带祖遗三件宝贝,往朝歌进贡以赎父罪。”
  伯邑考此去,不知吉凶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