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封神演义 by 许仲琳
2018-5-28 18:50
第一百回 武王封列国诸侯
  诗曰:
  周室开基立帝图,
  分茅列土报功殊。
  制田世禄惟三等,品爵官人树五途。
  铁券金书藏石室,高牙大纛拥铜符。
  从今藩镇如星布,倡化宣猷万姓苏。
  话说子牙传令,命斩飞廉、恶来,只见左右旗门官将二人推至辕门外,斩首号令回报子牙。
  子牙斩了两个佞臣,复进封神台,
  拍案大呼曰:
  “清福神柏鉴何在?快引飞廉、恶来魂魄至坛前受封!”不一时,只见清福神用幡引飞廉、恶来至坛下跪听宣读敕命。
  但见二魂俯伏坛下,凄切不胜。
  子牙曰:
  “今奉太上元始敕命:
  尔飞廉、恶来,
  生前甘心奸佞簧惑主聪,败国亡君,偷生苟免,只知盗宝以荣身孰意法网无疏漏。
  既正明刑,当有幽录。
  此皆尔自受之愆,亦是运逢之劫。
  特敕封尔为冰消瓦解之神。
  虽为恶煞,尔宜克修厥职,毋得再肆凶锋。
  汝其钦此!”飞廉、恶来听罢封号,叩首谢恩,出坛去了。
  子牙封罢神下台,率领百官回西岐。
  有诗为证:
  天理循环若转车,有成有败更无差。
  往来消长应堪笑,反复兴衰若可嗟。
  夏桀南巢风里烛,商辛焚死浪中花。
  古今吊伐皆如此,惟有忠魂傍日斜。
  话说子牙回岐州,进了都城,入相府安息。
  众官俱回私宅。
  一夕晚景已过。
  次日早朝,武王登殿,真是有道天子,朝仪自是不同。
  所谓香雾横空,瑞烟缥缈,旭日围黄,庆云舒彩。
  只听得玉佩叮当,众官袍袖舞清风,蛇龙弄影,四围御帐迎晓日静鞭三响整朝班,文武嵩呼称“万岁”。
  怎见得早朝美景,后唐人有诗,
  单道早朝好处:
  绛帻(又鸟)人报晓筹,
  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话说武王升殿,
  只见当驾官传旨:
  “有事出班启奏,
  无事卷帘朝散。”
  言还未毕,班部中有姜子牙出班上殿,
  俯伏称“臣”。
  武王曰:
  “相父有何奏章见朕?”子牙奏曰:
  “老臣昨日奉师命将忠臣良将与不道之仙、奸佞之辈,俱依劫运遵玉敕一一封定神位,皆各分执掌,受享禋祀护国佑民,掌风调雨顺之权,职福善祸淫之柄。
  自今以往,永保澄清,无复劳陛下宸虑。
  但天下诸侯与随行征战功臣、名山洞府门人,
  曾亲冒矢石俱有血战之功。
  今天下底定,宜分茅列土,封之以爵禄,使子孙世食其土,以昭崇德报功之义。
  其亲王子孙,亦当封树藩屏,以壮王室。
  昔上古三皇、五帝之后,亦宜分封土地,
  以报其立极之功。
  此皆陛下首先之务,当亟行之,不可一刻缓者。”
  武王曰:
  “朕有此心久矣,只因相父封神未竣,
  故少俟之耳。
  今相父既回,一听相父行之。”
  武王方才言罢,
  只见李靖、杨戬等出班奏曰:
  “臣等原系山谷野人,
  奉师法旨下山克襄劫运,戡定祸乱。
  今已太平,臣等理宜归山,以复师命。
  凡红尘富贵、功名、爵禄,亦非臣等所甘心者也。
  今日特陛辞皇上。
  望陛下敕臣等归山,真莫大之洪恩也。”
  武王曰:
  “朕蒙卿等旋乾转坤之力,浴日补天之才,
  戡祸乱于永清辟宇宙而再朗,其有功于社稷生民,真无涯际虽家禋户祀,尚不足以报其劳,岂骤舍朕而归山也?朕何忍焉!”
  李靖等曰:
  “陛下仁恩厚德,
  臣等沐之久矣。
  但臣等恬淡性成,山野素志,况师命难以抗违,天心岂敢故逆。
  乞陛下怜而赦之,臣等不胜幸甚!”
  武王见李靖等坚执要去,
  不肯少留不胜伤感,
  乃曰:
  “昔日从朕,
  始事征伐之时其忠臣义士,云屯雨集,不意中道有死于王事,殁于征战者不知凡几,今仅存者甚是残落,朕已不胜今昔之感。
  今卿等方际太平,当与朕共享康宁之福,卿等又坚请归山,朕欲强留恐违素志,今勉从卿请,心甚戚然,俟明日朕率百官亲至南郊饯别,少尽数年从事之情。”
  李靖等谢恩平身,众官无不凄恻。
  子牙听得七人告辞归山,也不胜惨戚,俱各朝散,一宿晚景不题。
  次日,光禄寺典膳官预先至南郊,整治下九龙饰席,一色齐备。
  只见众文武百官与李靖等先至南郊候驾,惟姜子牙在朝内伺候武王御驾同行。
  话说武王升殿,
  传旨:
  “排銮舆出城。”
  子牙随后。
  一路上香烟载道,瑞彩缤纷,士民欢悦,俱来看天子与众人、仙饯别。
  真是哄动一城居民,齐集郊外。
  只见武王来至南郊,众文武百官上前接驾毕,
  李靖等复上前叩谢曰:
  “臣等有何德能敢劳陛下御驾亲临赐宴,
  使臣等不胜感激!”武王用手挽住
  慰之曰:
  “今日卿等归山,
  乃方外神仙朕与卿已无君臣之属,卿等幸毋过谦。
  今日当痛饮尽醉,使朕不知卿之去方可耳。
  不然,朕心何以为情哉!”李靖等顿首称谢不已。
  须臾,
  当驾官报:
  “酒已齐备。”
  武王命左右奏乐,各官俱依次就位。
  武王上坐。
  只见萧韶迭奏,君臣欢饮,把盏轮杯,真是畅快。
  说甚么炮凤烹龙,味穷水陆。
  君臣饮罢多时,只见李靖等出席谢宴告辞,武王亦起身执手,再三劝慰又饮数杯。
  李靖等苦苦告别,武王知不可留,不觉泪下。
  李靖等慰之曰:
  “陛下当善保天和,则臣等不胜庆幸,
  俟他日再图相晤也。”
  武王不得已,方肯放行。
  李靖等拜别武王及文武百官。
  子牙不忍分离,又送了一程,各洒泪而别。
  ——后来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杨戬、韦护、雷震子,此七人俱是肉身成圣。
  后人有诗赞之,
  诗曰:
  别驾归山避世嚣,
  闲将丹灶自焚烧。
  修成羽翼超三界,炼就阴阳越九霄。
  两耳怕闻金紫贵,一身离却是非朝。
  逍遥不问人间事,任尔沧桑化海潮。
  话说子牙别了李靖等七人,率领从者进西岐城,回相府。
  至次日早朝,武王升殿,
  姜子牙与周公旦出班奏曰:
  “昨蒙陛下赐李靖等归山,
  得遂他修行之愿臣等不胜欣幸。
  但有功之臣,当分茅土者,乞陛下速赐施行,
  以慰臣下之望。”
  武王曰:
  “昨七臣归山,朕心甚是不忍。
  今所有分封仪制,一如相父、御弟所议施行。”
  子牙与周公旦谢恩出殿,条议分封仪注并位次,上请武王裁定。
  次日,武王登宝座,命御弟周公旦于金殿上唱名策封,先追王祖考自太王、王季、文王皆为天子,其余功臣与先朝帝王后裔俱列爵为五等:
  公、侯、伯、子、男,
  其不及五等者为附庸。
  条序已毕,周公方才唱名。
  列侯分封国号名讳:
  鲁——姬姓,侯爵。
  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
  后成王,命为大宰,食邑扶风雍县东北之周城,号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陕以东之诸侯。
  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宝玉、大弓,而俾侯于鲁以辅周室。
  齐——姜姓,侯爵。
  系炎帝裔孙伯益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氏,谓之吕侯。
  其国在南阳宛县之西南。
  自太公吕望起自渭水,为周文、武师,号为师尚父,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营丘,为齐侯,列于五侯九伯之上,即今山东青州府是也。
  燕——姬姓,伯爵。
  系周同姓功臣,曰君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为周太保食邑于召,谓之召康。
  留相天子,主自陕以西之诸侯。
  乃封其子为北燕伯,其地乃幽州蓟县是也。
  魏——姬姓,伯爵。
  系周同姓功臣,曰毕公高,佐文、武定天下,
  有大功封镇魏国,即今河南开封府高密县是也。
  管——姬姓,侯爵。
  系武王弟,曰姬叔鲜,以监武庚封于管,即今河南信阳县是也。
  蔡——姬姓,侯爵。
  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监武庚封于蔡,即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也。
  曹——姬姓,伯爵。
  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
  武王克商,封于曹,即今济阳定陶县是也。
  郕——姬姓,伯爵。
  系武王弟,曰姬叔武。
  武王克商,封于郕,即今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是也。
  霍——姬姓,伯爵。
  系武王弟,曰姬叔处。
  武王克商,封于霍,即今山西平阳府是也。
  卫——姬姓,侯爵。
  系武王同母少弟,封为大司寇,食采于康,谓之康叔,封于卫即今北京冀州是也。
  滕——姬姓,侯爵。
  系武王弟,曰姬叔绣。
  武王克商,封于滕,即今山东章邱县是也。
  晋——姬姓,侯爵。
  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
  封于唐,后改为晋,即今山西平阳府绛县东翼城是也。
  吴——姬姓,子爵。
  系周太王长子泰伯之后。
  武王克商,遂封之为吴,即今之吴郡是也。
  虞——姬姓,公爵。
  系周太王子仲雍之后。
  武王克商,求泰伯、仲雍之后,得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在河东太阳县是也。
  虢——姬姓,公爵。
  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
  仲与虢叔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而文王友爱二弟,谓之二虢。
  武王克商,封仲于弘农,陕县东南之虢城。
  楚——芈姓,子爵。
  系颛帝之裔,曰鬻熊。
  为周文、武师,有勤劳于王家,封之于荆蛮;以子男之上居之,即今丹阳南郡枝江县是也。
  许——姜姓,男爵。
  系尧四岳伯夷之后。
  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文叔于许,即今之许州是也。
  秦——嬴姓,伯爵。
  系颛帝之裔。
  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柏翳于秦,即今之陕西西安府是也。
  莒——嬴姓,子爵。
  系少昊之后。
  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兹与期于莒城,即今莒县是也。
  纪——姜姓,侯爵。
  系太公之次子。
  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于纪,即今东莞剧县是也。
  邾——曹姓,子爵。
  系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
  武王克商,封其裔曹挟于邾,即今之山东邹县是也。
  薛——仕姓,侯爵。
  黄帝之后。
  因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鹍裔奚仲于薛,
  即今山东沂州是也。
  宋——子姓,公爵。
  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因纣王不道,
  微子抱祭器归周。
  武王克商,封微子于宋,即今之睢阳县是也。
  ■——姒姓,伯爵。
  系夏禹王之后。
  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东楼公,封于■,
  以奉禹祀即今之开封府雍丘县是也。
  陈——妫姓,侯爵。
  系帝舜之后。
  其裔孙阏父作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实赖之。
  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帝祀。
  其地在太皞之墟,即今之陈县是也。
  焦——伊耆姓,侯爵。
  系神农之后。
  因先世之功,武王克商,封之于焦,即今之弘农陕县是也。
  蓟——姬姓,侯爵。
  系帝尧之裔。
  武王克商,求其后,封之于蓟,以奉唐帝之祀,即今之北京顺天府是也。
  高丽——子姓,乃殷贤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
  因不肯臣事于周,武王请见,乃陈 《洪范九畴》一篇而去之辽东。
  武王即其地以封之。
  至今乃其子孙,即朝鲜国是也。
  其亲王、功臣、帝王后裔,共封有七十二国,
  今录其最着者。
  其余如越封于会稽,向封于谯国,凡封于汲郡,伯封于东平郜封于济阴,邓封于赖川,戎封于陈留,芮封于冯翊极封为附庸,谷封于南阳,牟封于泰山,葛封于梁国郳封于附庸,谭封于平陵,遂封于济北,滑封于河南鄣封于东平,邢封于襄国,江封于汝南,冀封于皮县徐封于下邳,舒封于庐江,弦封于弋阳,郐封于琅玡厉封于义阳,项封于汝阴,英封于楚,申封于南阳共封于汲郡,夷封于城阳等国,不悉详记。
  如南宫适、散宜生、闳夭等,各分列茅土有差。
  即于其日大排筵宴,庆贺功臣、亲王、文武等官。
  又开库藏,将金银宝物悉分于诸侯人等。
  众人俱各痛饮,尽醉而散。
  次日,各上谢表,陛辞天子,各归本国。
  后人有诗为证:
  一举戎衣定大周,分茅列土赐诸侯。
  三王漫道家天下,全仗屏藩立远谋。
  话说众人各领封敕,俱望本国以赴职任,
  惟御弟周公旦、召公奭在朝辅相王室。
  武王乃谓周公曰:
  “镐京为天下之中,真乃帝王之居。”
  于是命召公迁都于镐京,即今陕西西安府咸阳县是也。
  武王谓:
  “师尚父年老,不便在朝。”
  乃厚其赐赉,赐以宫女、黄金、蜀锦,镇国宝器黄钺、白旄,得专征伐为诸侯之长,令其之国,以享安康之福。
  次日,子牙入朝,拜谢赐赉,陛辞之国。
  武王乃率百官饯送于南郊。
  子牙叩首谢恩曰:
  “臣蒙陛下赐令之国,
  不得朝夕侍奉左右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睹天颜也!”言罢,不胜伤感。
  武王慰之曰:
  “朕因相父年迈,多有勤劳于王室,
  欲令相父之国以享安康之福,不再劳相父在此朝夕勤劬耳。
  ”子牙再三拜谢曰:
  “陛下念臣至此,臣将何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其日君臣分别,子牙拜送武王与百官进城子牙方才就道,往齐国而去。
  太公至齐,
  因思:
  “昔日下山至朝歌时,
  深蒙宋异人百般恩义因王事多艰,一向未曾图报;今天下大定,不乘此时修候是忘恩负义之人耳。”
  乃遣一使臣,赍黄金千斤,锦衣,玉帛,修书一封,前往朝歌问候宋异人。
  使臣离了齐国,一路行来,不觉一日来到朝歌。
  其时宋异人夫妇已死,止有儿子掌管家私,反觉比往时更胜几倍。
  其日收了礼物,修回书与来使至齐,回复了太公。
  太公在齐,治国有法,使民以时;不五越月,
  而齐国大治。
  ——后子牙薨,公子灶嗣位,至小白,相管仲,伯天下“春秋”赖之。
  后至康公,方为田氏所灭。
  此是后事,亦不必表。
  且说武王西都长安,武王垂拱而治,海内清平,万民乐业天下熙熙皞皞,顺帝之则。
  真一戎衣而天下大定,不逊尧舜之揖让也。
  ——后武王崩,成王立,周公辅相之,戡定内难,天下复睹太平。
  自太公开基,周公赞襄,遂成周家八百年基业。
  然子牙、周公之鸿功伟烈,充塞乎天地之间矣。
  后人有诗单赞子牙斩将封神,
  开周家不世之基以美之:
  宝符秘箓出先天,
  斩将封神合往愆。
  敕赐昆仑承旨渥,名班册籍注铨编。
  斗瘟雷火分前后,神鬼人仙任倒颠。
  自是修持凭造化,故教伐纣洗腥羶。
  又有诗赞周公辅相成王,戡定内难,为开基首功,而又有十乱以襄之诗曰:
  天潢分派足承祧,
  继述訏谟更自饶。
  岂独簪缨资启沃,还从剑履秩宗朝。
  和邦协佐能戡乱,典礼咸称善补貂。
  总为周家多福荫,天生十乱始同调。
  【完】
  字节数:309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