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

许仲琳

历史军事


清康熙四雪草堂刊本
孟子曰:
“太公辟纣,
居东海之滨伯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四十三章

封神演义 by 许仲琳

2018-5-28 18:50

第四十三回 闻太师西岐大战
  诗曰:
  黑夜交兵实可伤,
  抛盔弃甲未披裳。
  冒烟突火寻归路,失志丢魂觅去乡。
  多少英雄茫昧死,几许壮士梦中亡。
  谁知吉立多饶舌,又送天君入北邙!
  话说子牙与众将来劫闻太师行营,
  势如风火。
  只见哪吒登风火轮,持火尖枪杀来。
  闻太师忙上了墨麒麟,拎鞭迎敌。
  黄天化自恃英勇,持两柄银锤,催动玉麒麟,
  前来接战裹住闻太师不放。
  金木二吒挥宝剑,上前助战。
  韩毒龙、薛恶虎各持剑左右相攻。
  杀气纷纷,兵戈闪灼。
  怎见得一夜好战,有赞为证,
  赞曰:
  黄昏兵到,
  黑夜军临。
  黄昏兵到,冲开队伍怎支持;黑夜兵临,撞倒栅栏焉可立。
  马闻金鼓之声,惊弛乱走;军听喊杀喧哗,
  难辨你我。
  刀枪乱刺,那如上下交锋;将士相迎,孰识东西南北。
  劫营将如同猛虎,踏营军一似欢龙。
  鸣金小校,擂鼓儿郎。
  鸣金小校,灰迷二目眼难睁;擂鼓儿郎,两手慌忙槌乱打。
  初起时,两下抖搜精神;次后来,胜败难分敌手。
  败了的,似伤弓之鸟,见曲木而高飞;得胜的,如猛虎登崖闯群羊而弄猛。
  着刀的,连肩拽背;逢斧的,头断身开;挡剑的,劈开甲胄;中枪的腹内流红。
  人撞人,自相践踏;马撞马,遍地尸横。
  伤残士军,哀哀叫苦;带箭儿郎,戚戚之声。
  弃金鼓,幡幢满地;烧粮草,四野通红。
  只知道奉命征讨,谁知道片甲无存。
  愁云只上九重天,遍地尸骸真惨切。
  话说子牙劫闻太师行营,哪吒等把闻太师围困垓心。
  黄飞虎父子冲左营,与邓忠、张节大战,杀的乾坤暗暗。
  南宫适、辛甲等冲右营,与辛环、陶荣接战、俱系夜间,只杀的惨惨悲风愁云滚滚。
  正酣战之际“杨戬从闻太师后营杀进去,纵马摇枪,只杀至粮草堆上放起火来。
  好火!
  怎见得,
  有诗为证:
  烈焰冲霄势更凶,
  金蛇万道绕空中。
  烟飞卷荡三千里,烧毁行粮天助功。
  话说杨戬借胸中三昧真火,将粮草烧着,
  照彻天地。
  闻太师正战之间,忽见火起,心中大惊,
  自思:
  “粮草被烧,
  大营难立。”
  把金鞭架枪、挡剑,无心恋战。
  又见子牙骑到,把打神鞭祭于空中,闻太师难逃这一鞭之厄,只打的闻太师三昧火喷出三四尺远近。
  太师把墨麒麟纵出圈子,且战且走,黄飞虎等追袭。
  邓忠、张节见中军失守,只得保着闻太师夺路而走。
  南宫适等追赶辛环、陶荣。
  吉立、余庆见势头不好,护持不下,只得败走。
  辛环肉翅飞在空中,保着闻太师退走往岐山。
  不表。
  且说终南山玉柱洞云中子在碧游床,忽然想起闻太师征伐西岐,正是雷震子下山之时忙命金霞童儿:
  “请你师兄来。”
  童子去不多时,将雷震子请至碧游床前,倒身下拜。
  云中子曰:
  “徒弟,你可往西岐,去见你兄武王姬发,
  便可谒见你叔姜子牙助他伐纣,你可立功,速去。
  倘或中途若遇有肉翅之人,便可立功,方不负贫道传你两翅玄功,以助周室。”
  正是:
  两枚仙杏安天下,方保周家八百年。
  且说雷震子出洞,把风雷翅一展,脚登天,
  头往下二翅腾开,顷刻万里。
  怎见得,
  有赞为证:
  大雨燕山曾出世,
  一声雷响现无生。
  终南秘授先天诀,八卦炉边师训成。
  七岁临潼曾会父,回山学艺更精明。
  二枚仙杏分离坎,两翅飞腾有昃盈。
  洞府传就黄金棍,展动舒开云雾生。
  奉师法旨离玉柱,方见岐山旧有名。
  且说雷震子离了终南,把二翅一夹,有风雷之声,飞至西岐山远远望见闻太师败兵而来。
  雷震子大喜:
  “幸遇败兵,正好用心杀他一阵!”
  且说太师正挫锋锐,
  慌忙疾走猛然抬头,见空中飞有一人,面如蓝靛,发似朱砂獠牙生于上下,好凶恶之像。
  闻太师叫:
  “辛环!你看前面飞来一人,
  甚是凶恶你可仔细小心!”说犹未了,
  雷震子大呼曰:
  “吾来了!”举棍就打,
  辛环锤钻迎面交还。
  空中四翅翻腾,锤棍交加响亮。
  雷震子乃仙传棍法,辛环生就英雄。
  怎见得,
  有赞为证:
  四翅在空中,
  风雷响亮冲:
  这一个杀气三千丈,
  那一个灵光透九重;这一个肉身成正道那一个凡体受神封;这一个棍起生烈焰,那一个锤钻逞英雄。
  平地征云起,空中火焰凶。
  金棍光辉分上下,锤钻精通最有功。
  自来也有将军战,不似空中类转蓬。
  话说雷震子中途一战,只杀的辛环抵挡不住,
  抽身望岐山逃走。
  雷震子自思:
  “不可追赶。
  见了师叔、皇兄,料他还来,终久会我。”
  遂望西岐城相府中来。
  不题。
  只见众人俱在子牙府里报功,劫营得胜,
  挫了闻太师的锋锐。
  子牙大喜,
  慰劳诸将曰:
  “今日之胜,皆出汝等之力,
  圣主社稷生民之福。
  ”
  众将答曰:
  “武王洪福,丞相德政,
  故使闻仲不识时务失其利也。”
  正话间,
  忽报:
  “有一道童求见。”
  子牙传:
  “请。”
  少时,雷震子进府下拜,
  口称:
  “师叔。”
  子牙曰:
  “是那座名山弟子,
  今至此地?”
  雷震子答曰:
  “弟子乃终南山玉柱洞云中子门下雷震子是也,今奉师命下山一则谒师叔立功,二则见皇兄相会。”
  子牙曰:
  “你皇兄是谁?”
  雷震子曰:
  “皇兄乃是武王。”
  子牙问两边站立殿下:
  “你们可认得么?”
  众人曰:
  “认不得。”
  雷震子曰:
  “弟子七岁曾救文王出五关,
  弟子乃燕山雷震子。”
  子牙方悟,
  谓诸将曰:
  “此子——先王曾言,
  出五关遇雷震子救护——今日进西岐乃当今之洪福,得此异人。”
  遂引雷震子往见武王。
  子牙至皇城,
  有执殿官启武王:
  “丞相候旨。”
  武王传:
  “宣。”
  子牙进殿,行礼毕,
  奏曰:
  “大王御弟朝见。”
  武王曰:
  “孤弟何人?”
  子牙曰:
  “昔日先王在燕山收的雷震子,
  一向在终南山学艺今日方归。”
  武王命:
  “请来。”
  雷震子进内庭,倒身下拜,
  口称:
  “皇兄。”
  武王称:
  “御弟,昔先王曾言贤弟之功,
  救危出关复回终南。
  今日相逢,实为庆幸!”武王见雷震子形像凶恶,不敢命入内庭恐惊太姬等。
  武王曰:
  “相父与孤代劳,相府宴弟。”
  子牙曰:
  “雷震子持斋,只随臣府宅,
  以便立功。”
  武王甚喜。
  雷震子彼时辞王回相府。
  不题。
  且说闻太师兵败岐山七十里,收住败残人马,
  结下营寨查点损折军兵二万有余。
  太师升帐,
  长叹曰:
  “自来提兵征伐多年,
  未尝有挫锋锐;今日到此失机丧师,殊为痛恨!”心下十分不乐,自思无门欲调别将,各有镇守。
  太师乃丹心赤胆,恨不能一刻遂平西地,其心才快,岂意如今失机被辱只急的当中神目睁开,长吁短叹。
  吉立近前启曰:
  “太师不必忧虑,况且三山五岳之中道友颇多,或请一二位大事自然可成。”
  太师听说,“老夫着军务烦冗,紊乱心怀,
  一时忘却。
  ”遂上帐分付邓、辛二将:
  “好生看守大营,
  吾去来。”
  太师乘了墨麒麟,把风云角一拍,那兽起在空中。
  正是:
  金鳌岛内邀仙友,封神榜上早标名。
  话说闻太师的墨麒麟周游天下,霎时可至千里,其日行到东海金鳌岛。
  太师观看大海,青山幽静,
  因嗟叹曰:
  “吾因为国事烦琐,
  先王托孤之重何日能脱却烦恼,静坐蒲团,参玄悟妙,闲看 ‘黄庭’一卷任乌兔如梭,何有与我!”真个好海岛,有无穷奇景。
  怎见得,
  有赞为证:
  势镇汪洋,威宁摇海。
  潮涌银山鱼入穴,波翻雪浪蜃离渊。
  木火方隅高积土,东西崖畔耸危巅。
  丹岩怪石,峭壁奇峰。
  丹崖上彩凤双鸣,峭壁前麒麟独卧。
  峰头时听锦鸾啼,石窟每观龙出入。
  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鸟。
  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
  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
  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源堤草色新。
  正是:
  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话说闻太师到了金鳌岛,下了墨麒麟,看了一回,各处洞门紧闭并无一人,不知往那里去了,静悄悄的。
  闻太师沉吟半晌,
  自思:
  “不如往别处去罢。”
  上了墨麒麟,方出岛来,
  后有人叫曰:
  “闻道兄!往那里去?”闻太师回顾,
  见来者乃菡芝仙也
  忙上前稽首曰:
  “道友往那里去?”菡芝仙答曰:
  “特来会你。
  金鳌岛众道友为你往白鹿岛去练阵图。
  前日申公豹来请俺们往西岐助你。
  我如今在八封炉中炼一物,功尚未成,若是完了,随即就至。
  众道友现在白鹿岛,道兄,你可速去。”
  闻太师听说大喜,遂辞了菡芝仙,径往白鹿岛来,霎时而至只见众道人或带一字巾、九扬巾,或鱼尾金冠、碧玉冠,或挽双抓髻或陀头打扮,俱在山坡前闲说,不在一处。
  闻太师看见,
  大呼曰:
  “列位道友,好自在也!”众道人回头见是闻太师,俱起身相迎。
  内有秦天君曰:
  “闻得道兄征伐西岐,前日申公豹在此相邀助你,吾等在此练十阵图方得完备。
  适道兄到临,
  真是万千之幸!”闻太师问曰:
  “兄练的那十阵?”秦天君曰:
  “吾等这十阵各有妙用。
  明日至西岐摆下,其中变化无穷。”
  闻太师看罢,
  曰:
  “为何只有九位,
  却少一位?”秦天君曰:
  “金光圣母往白云岛去练他的金光阵,
  其玄妙大不相同因此少他一位。
  ”董天君曰:
  “列位阵图可曾完么?”众道人曰:
  “俱完了。”
  “既完了,我们先往西岐。
  闻兄在此等金光圣母同来,
  你意下如何?”闻太师曰:
  “既蒙列位道兄雅爱,
  闻仲感戴荣光万万矣!此是极妙之事。”
  九位道人辞了闻太师,借水遁先往西岐而来。
  怎见得,
  有诗为证:
  天下嬉游半月功,
  倏来倏去任西东。
  仙家妙用无穷际,岂似凡夫驾彩虹。
  不说九位道者往西岐山,到了营里。
  且说闻太师坐在山坡,倚松靠石,未及片时,
  只见正南上五点斑豹驹上坐一人带鱼尾金冠,
  身穿大红八卦衣腰束丝绦,脚登云履,背一包袱,挂两口宝剑如飞云掣电而来。
  望见白鹿岛前不见众人,只见一位穿红、三只眼、黄脸长髯的道者,却原来是闻太师金光圣母急下坐骑,曰:
  “闻兄何来?”二人施礼,
  问:
  “九位道友往那里去了?”太师曰:
  “他们先往岐山去
  留吾在此等候同行。”
  二人大喜,齐上坐骑,驾起云光,往岐山而来,霎时便至。
  到了行营,吉立领众将迎接,上中军帐,与众道人相见。
  秦天君曰:
  “西岐城在那里?”闻太师曰:
  “因吾前夜败兵,
  退至七十里安营此处乃是岐山。
  ”众人曰:
  “我们连夜起兵前去。”
  闻太师令邓忠前队起兵,整点人马,一声炮响,杀奔西岐城来安了行营;三军放定营大炮,呐喊传更。
  子牙在相府自因得胜,与众将逐日议论天下大事,忽听喊声子牙曰:
  “闻太师想必取得援兵至矣!”傍有杨戬答曰:
  “闻太师新败,
  去了半月弟子闻此人乃截教门下,必定别请左道傍门之客,也要仔细防护。”
  子牙听罢,心下疑惑,乃同哪吒、杨戬等都上城来观看,闻太师行营今番大不相同。
  子牙见营中愁云惨惨,冷雾飘飘,杀光闪闪,
  悲风切切又有十数道黑气,冲于霄汉,笼罩中军帐内。
  子牙看罢,惊讶不已,诸弟子默默不言,只得下城入府,共议破敌实是无策。
  且说闻太师安了营,与十天君共议破西岐之策。
  袁天君曰:
  “吾闻姜子牙昆仑门下。
  想二教皈依,总是一理,如红尘杀伐,吾等不必动此念头。
  既练有十阵,我们先与他斗智,方显两教中玄妙。
  若要倚勇斗力,皆非我等道门所为。”
  闻太师曰:
  “道兄之言甚善。”
  次日,成汤营里炮声一响,布开阵势。
  闻太师乘墨麒麟,坐名请子牙答话。
  报进相府,子牙随调三军摆出城来,幡分五色,众将轩昂。
  子牙坐四不相上,看成汤营里布成阵势,只见闻太师坐麒麟,执金鞭在前后面有十位道者,好凶恶!脸分五色:
  青、黄、赤、白、红,
  俱皆骑鹿而来。
  怎见得,
  有诗为证:
  青丝上搭一纶巾,
  腹内玄机动万人。
  无福成仙称道德,封神榜上列其身。
  话说秦天君乘鹿上前,见子牙打稽首,
  曰:
  “姜子牙请了!”子牙欠背躬身答曰:
  “道兄请了。
  不知列位道兄是那座名山?何处洞府?”
  秦天君答曰:
  “吾乃金鳌岛炼气士秦完是也。
  汝乃昆仑门客,吾是截教门人,
  为何你倚道术欺侮吾教?甚非你我道家体面!”子牙答曰:
  “道友何以见得我欺侮贵教?”秦完曰:
  “你将九龙岛魔家四人诛戮,
  还深侮吾教。
  我等今下山,与你见个雌雄。
  非是倚勇,吾等各以秘受略见功夫。
  我等又不是凡夫俗子,恃强斗勇,皆非仙体。”
  秦完说罢,
  子牙曰:
  “道兄通明达显,
  普照四方复始巡终,周流上下,原无二致。
  纣王无道,绝灭纪纲,王气黯然。
  西土仁君已现,当顺天时,莫迷己性。
  况鸣凤在岐山,应生圣贤之兆。
  从来有道克无道,有福催无福,正能克邪,邪不能犯正。
  道兄幼访名师,深悟大道,
  岂可不明道理?”秦完曰:
  “据你所言,
  周为真命之主纣王乃无道之君?吾等此来,助纣灭周,难道便是不应天时?这也不在口中讲。
  姜子牙,吾在岛中曾练有十阵,摆与子牙过目。
  不必倚强,恐伤上帝好生之仁,累此无辜黎庶、勇悍儿郎、智勇将士,遭此劫运而糜烂其肌体也。
  不识子牙意下何如?”子牙曰:
  “道兄既有此意,
  姜尚岂敢违命?”只见十道人俱回骑进营一两个时辰,把十阵俱摆将出来。
  秦完复至阵前曰:
  “子牙,贫道十阵图已完,
  请公细玩。
  ”子牙曰:
  “领教了。”
  随带哪吒、黄天化、雷震子、杨戬四位门人来看阵。
  闻太师在辕门与十道人细看,
  子牙领来四人:
  一个站在风火轮上,
  提火尖枪是哪吒,玉麒麟上是黄天化,雷震子狰狞异相,杨戬道气昂然。
  只见杨戬向前对秦天君曰:
  “吾等看阵,
  不可以暗兵、暗宝暗算吾师叔
  非大丈夫之所为也!”秦完笑曰:
  “叫你等早晨死,
  不敢午时亡。
  岂有将暗宝伤你等之理!”哪吒曰:
  “口说无凭,
  发手可见。
  道者休得夸口!”四人保定子牙看阵。
  见头一阵,挑起一牌,上书“天绝阵”,第二上书“地烈阵”,第三上书“风吼阵”第四上书“寒冰阵”,第五上书“金光阵”,第六上书“化血阵”第七上书“烈焰阵”,第八上书“落魂阵”,第九上书“红水阵”第十上书“红砂阵”。
  子牙看毕,复至阵前,
  秦天君曰:
  “子牙识此阵否?”子牙曰:
  “十阵俱明,
  吾已知之。”
  袁天君曰:
  “可能破否?”子牙曰:
  “既在道中,
  怎不能破?”袁天君曰:
  “几时来破?”子牙曰:
  “此阵尚未完全。
  待你完日,用书知会,方破此阵。
  请了!”闻太师同诸道友回营。
  子牙进城,入相府,好愁!真是双锁眉尖,无筹可展。
  杨戬在侧曰:
  “师叔方才言能破此阵,
  其实可能破得否?”子牙曰:
  “此阵乃截教传来,
  皆稀奇之幻法阵名罕见,焉能破得?”
  不言子牙烦恼。
  且说闻太师同十位道者入营,治酒款待,饮酒之间,闻太师曰:
  “道友此十阵有何妙用可破西岐?”秦天君开讲十绝大阵。
  不知有何奥妙,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