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

许仲琳

历史军事


清康熙四雪草堂刊本
孟子曰:
“太公辟纣,
居东海之滨伯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九十七章

封神演义 by 许仲琳

2018-5-28 18:50

第九十七回 摘星楼纣王自焚
  诗曰:
  纣王暴虐害黔黎,
  国事纷纷日夜迷。
  浪饮不知民血尽,荒淫那顾鬼神凄。
  虿盆宫女真残贼,焚炙忠良类虎鲵。
  报应昭昭须不爽,旗悬太白古今题。
  话说杨戬正赶雉(又鸟)精,见前面黄幡隐隐,宝盖飘扬有数对女童分于左右,当中一位娘娘,跨青鸾而来乃是女娲娘娘驾至。
  怎见得,
  有诗为证:
  一天瑞彩紫霞浮,
  香霭氤氲拥凤軥。
  展翅鸾凰皆雅驯,飘摇童女自优游。
  幡幢缭绕迎华盖,璎珞飞扬罩冕旒。
  止为昌期逢泰运,故教仙圣至中州。
  话说女娲娘娘跨青鸾而来,阻住三个妖怪之路。
  三妖不敢前进,按落妖光,俯伏在地,
  口称:
  “娘娘圣驾降临,
  小畜有失回避望娘娘恕罪。
  小畜今被杨戬等追赶甚迫,求娘娘救命。”
  女娲娘娘听罢,
  吩咐碧云童儿:
  “将缚妖索把这三个业障锁了,
  交与杨戬解往周营,与子牙发落。”
  童儿领命,将三妖缚定。
  三妖泣而告曰:
  “启娘娘得知:
  昔日是娘娘用招妖幡招小妖去朝歌,
  潜入宫禁迷惑纣王,使他不行正道,断送他的天下。
  小畜奉命,百事逢迎,去其左右,令彼将天下断送。
  今已垂亡,正欲复娘娘钧旨,不期被杨戬等追袭,路遇娘娘圣驾尚望娘娘救护,娘娘反将小畜缚去,见姜子牙发落不是娘娘 ‘出乎反乎’了?望娘娘上裁!”女娲娘娘曰:
  “吾使你断送殷受天下,
  原是合上天气数岂意你无端造孽,残贼生灵,
  屠毒忠烈惨恶异常,大拂上天好生之仁。
  今日你罪恶贯盈,理宜正法!”三妖俯伏,不敢声言。
  只见杨戬同雷震子、韦护正望前追赶三妖,杨戬望见祥光,忙对雷震子、韦护曰:
  “此位是女娲娘娘大驾降临
  快上前参谒。”
  雷震子听罢,三人向前倒身下拜。
  杨戬等曰:
  “弟子不知圣驾降临,有失迎迓,
  望娘娘恕罪。”
  女娲娘娘曰:
  “杨戬,我与你将此三妖拿在此间,
  你可带往行营与姜子牙正法施行。
  今日周室重兴,又是太平天下也。
  你三人去罢。”
  杨戬等感谢娘娘,叩首而退,将妖解往周营。
  后人有诗叹之:
  三妖造恶万民殃,断送殷商至丧亡。
  今日难逃天鉴报,轩辕巢穴枉思量。
  话说杨戬等将三妖摔下云端,三人随收土遁,
  来至辕门。
  那众军士见半空中吊下三个女人,后随着杨戬等三人,军士忙报入中军:
  “启元帅:
  杨戬等令。
  ”子牙传令:
  “令来。”
  杨戬上帐见子牙,
  子牙曰:
  “你拿的妖怪如何?”杨戬曰:
  “奉元帅将令,
  赶三妖于中途幸逢女娲娘娘大发仁慈,赐缚妖绳,将三妖捉至辕门请令施行。
  ”子牙传令:
  “解进来。”
  帐下左右诸侯俱来观看怎样个妖精。
  少时,杨戬解九头雉(又鸟)精,雷震子解九尾狐狸精,韦护解玉石琵琶精同至帐下。
  三妖跪于帐前。
  子牙曰:
  “你这三个业障,无端造恶,残害生灵,
  食人无厌将成汤天下送得干干净净。
  虽然是天数,你岂可纵欲杀人,唆纣王造炮烙,惨杀忠谏治虿盆荼毒宫人,造鹿台聚天下之财,为酒池、肉林内官丧命,甚至敲骨看髓,剖腹验胎。
  此等惨恶,罪不容诛,天地人神共怒,虽食肉寝皮,不足以尽厥辜!”妲己俯伏哀泣告曰:
  “妾身系冀州侯苏护之女
  幼长深闺鲜知世务,谬蒙天子宣诏,选择为妃。
  不意国母薨逝,天子强立为后。
  凡一应主持,皆操之于天子,政事俱掌握于大臣。
  妾不过一女流,惟知洒扫应对,整饰宫闱,侍奉巾栉而已,其他妾安能以自专也。
  纣王失政,虽文武百官不啻千百,皆不能厘正,又何况区区一女子能动其听也?今元帅德播天下仁溢四方纣王不日授首,纵杀妾一女流,亦无补于元帅。
  况古语云:
  ‘罪人不孥。
  ’恳祈元帅大开慈隐,怜妾身之无辜,赦归故国,得全残年真元帅天地之仁,再生之德也。
  望元帅裁之!”众诸侯听妲己一派言语,
  大是有理皆有怜惜之心。
  子牙笑曰:
  “你说你是苏侯之女,将此一番巧言,
  迷惑众听众诸侯岂知你是九尾狐狸在恩州驿迷死苏妲己,借窍成形惑乱天子?其无端毒恶,皆是你造业。
  今已被擒,死且不足以尽其罪,尚假此巧语花言,希图漏网!”命左右:
  “推出辕门斩首号令!”妲己等三妖低头无语。
  左右旗牌官簇拥出辕门来,后有雷震子、杨戬、韦护监斩。
  只见三妖推至法场,雉(又鸟)精垂头丧气,
  琵琶精默默无言惟有这狐狸精乃是妲己,他就有许多娇痴,又连累了几个军士。
  话说那妲己绑缚在辕门外,跪在尘埃,恍然似一块美玉无瑕,娇花欲语脸衬朝霞,唇含碎玉,绿蓬松云鬓,娇滴滴朱颜转秋波无限钟情,顿歌喉百般妩媚,乃对那持刀军士曰:
  “妾身系无辜受屈望将军少缓须臾,
  胜造浮屠七级!”那军士见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怜惜,再加他娇滴滴的叫了几声将军长将军短,便把这几个军士叫得骨软筋酥,口呆目瞪软痴痴瘫作一堆,麻酥酥痒成一块,莫能动履。
  只见行刑令下:
  “杨戬监斩九头雉(又鸟)精,
  韦护监斩玉石琵琶精雷震子监斩狐狸精。”
  三人见行刑令下,
  喝令:
  “军士动手!”杨戬镇压住雉(又鸟)精,
  韦护镇压住琵琶精一声呐喊,军士动手,将两个妖精斩了首级。
  有一首诗单道琵琶精终不免一刀之厄,
  诗曰:
  忆昔当年遇子牙,
  砚台击顶炼琵琶。
  谁知三九重逢日,万死无生空自嗟。
  话说三军动手已将雉(又鸟)精、琵琶精斩了首级,杨戬与韦护上帐报功。
  只有雷震子监斩狐狸精,众军士被妲己迷惑,
  皆目瞪口呆手软不能举刃。
  雷震子发怒喝令军士,只见个个如此,雷震子急得没奈何,只得来中军帐报知请令定夺。
  子牙见杨戬、韦护报功,
  令:
  “拿出辕门号令。”
  惟有雷震子赤手来见。
  子牙问曰:
  “你监斩妲己,
  如何空身来见我?莫非这狐狸走了?”雷震子曰:
  “弟子奉令监斩妲己,
  孰意众军士被这妖狐迷惑皆目瞪口呆,莫能动履。”
  子牙怒曰:
  “监斩无能,要你何用!”
  一声喝退。
  雷震子羞惭满面,站立一旁。
  子牙命:
  “将行刑军士拿下,斩首示众。”
  复命杨戬、韦护监斩。
  二人领命,另换了军士,再至辕门。
  只见那妖妇依旧如前,一样软款,又把这些军士弄得东倒西歪,如痴如醉。
  杨戬与韦护看见这等光景,
  二人商议曰:
  “这毕竟是个多年狐狸,
  极善迷惑人所以纣王被他缠缚得迷而忘返,又何况这些愚人哉!我与你快去禀明元帅,无令这些无辜军士死于非命也。”
  杨戬道罢,二人齐至中军帐来对子牙如此如彼说了一遍,众诸侯俱各惊异。
  子牙对众人曰:
  “此怪乃千年老狐,
  受日精月华偷采天地灵气,故此善能迷惑人,
  待吾自出营去斩此恶怪。”
  子牙道罢先行,众诸侯随后。
  子牙同众诸侯门弟子出得辕门,见妲己绑缚在法场,果然千娇百媚似玉如花,众军士如木雕泥塑。
  子牙喝退众士卒,命左右排香案,焚香炉内,
  取出陆压所赐葫芦放于案上,揭去顶盖,只见一道白光上升,现出一物有眉有眼,有翅有足,在白光上旋转。
  子牙打一躬:
  “请宝贝转身!”那宝贝连转两三转,
  只见妲己头落在尘埃血溅满地。
  诸侯中尚有怜惜之者。
  有诗为证,
  诗曰:
  妲己妖娆起众怜,
  临刑军士也情牵。
  桃花难写温柔态,芍药堪方窈窕妍。
  忆昔恩州能借窍,应知内阙善周旋。
  从来娇媚归何处,化作南柯带血眠。
  话说子牙斩了妲己将首级号令辕门,众诸侯等无不叹赏。
  且说纣王在显庆殿恹恹独坐,有宫人左右纷纷如蚁,慌慌乱窜。
  纣王问曰:
  “尔等为何这样急遽?想是皇城破了么?”傍一内臣跪下,泣而奏曰:
  “三位娘娘夜来二更时分不知何往,
  因此六宫无主故此着忙。”
  纣王听罢,忙叫内臣快快查,“往那里去了!速速来报!”有常侍打听,少时来报:
  “启陛下:
  三位娘娘首级已号令于周营辕门。”
  纣王大惊,忙随左右宦官,急上五凤楼观看,
  果是三后之首。
  纣王看罢,不觉心酸,泪如雨下,乃作诗一首以吊之。
  诗曰:
  玉碎香消实可怜,娇容云鬓尽高悬。
  奇歌妙舞今何在,覆雨翻云竟枉然。
  凤枕已无藏玉日,鸳衾难再拂花眠。
  悠悠此恨情无极,日落沧桑又万年。
  话说纣王吟罢诗,自嗟自叹,不胜伤感。
  只见周营中一声炮响,三军呐喊,齐欲攻城。
  纣王看见,不觉大惊,知大势已去,非人力可挽,点头数点长吁一声,竟下五凤楼,过九间殿,至显庆殿过分宫楼,将至摘星楼来,忽然一阵旋窝风,就地滚来将纣王罩住。
  怎见得怪风一阵,透胆生寒,有诗为证,
  诗曰:
  萧萧飒飒摄离魂,
  透骨浸肌气若吞。
  撮起沉冤悲往事,追随枉死泣新猿。
  催花须借吹嘘力,助雨敲残次第先。
  止为纣王惨毒甚,故教屈鬼诉辜恩。
  话说纣王方行至摘星楼,只见一阵怪风就地裹将上来,那虿盆内咽咽哽哽悲悲泣泣,无限蓬头披发,赤身luoti(被禁止)之鬼血腥臭恶,秽不可闻,齐上前来扯住纣王大呼曰:
  “还吾命来!”又见赵启、梅伯赤身大叫:
  “昏君!你一般也有今日败亡之时!”纣王忽的把二目一睁,阳气冲出将阴魂扑散,那些屈魂怨鬼,隐然而退。
  纣王把袍袖一抖,上了头一层楼,又见姜娘娘一把扯住纣王,大骂曰:
  “无道昏君诛妻杀子,绝灭彝伦,
  今日你将社稷断送将何面目见先王于泉壤也!”姜娘娘正扯住纣王不放,又见黄娘娘一身血污腥气逼人,也上前扯住,大呼曰:
  “昏君摔我下楼跌吾粉骨碎身,
  此心何忍!真残忍刻薄之徒!
  今日罪盈恶满
  天地必诛!”纣王被两个冤魂缠得如痴似醉一般又见贾夫人也上前大骂曰:
  “昏君受辛!你君欺臣妻
  吾为守贞立节坠楼而死,沉冤莫白。
  今日方能泄我恨也!”照纣王一掌劈面打来。
  纣王忽然一点真灵惊醒,把二目一睁,冲出阳神,那阴魂如何敢近隐隐散了。
  纣王上了摘星楼,行至九曲栏边,默默无语,
  神思不宁
  扶栏而问:
  “封宫官何在?”封宫官朱升闻纣王呼唤,
  慌忙上摘星楼来俯伏栏边,
  口称:
  “陛下,
  奴婢听旨。
  ”纣王曰:
  “朕悔不听群臣之言,误被谗奸所惑,
  今兵连祸结莫可救解,噬脐何及!朕思身为天子之尊,万一城破为群小所获,辱莫甚焉。
  欲寻自尽,此身尚遗人间,犹为他人作念;不若自焚,反为干净毋得令儿女子藉口也。
  你可取柴薪堆积楼下,朕当与此楼同焚。
  你当如朕命。”
  朱升听罢,披泪满面,
  泣而奏曰:
  “奴婢侍陛下多年,
  蒙豢养之恩粉骨难报。
  不幸皇天不造我商,祸亡旦夕,奴婢恨不能以死报国,何敢举火焚君也!”言罢呜咽不能成声。
  纣王曰:
  “此天亡我也,非干你罪。
  你不听朕命,反有忤逆之罪。
  昔日朕曾命费、尤向姬昌演数,言朕有自焚之厄;今日正是天定,人岂能逃当听朕言!”后人有诗单叹纣王临焚念文王易数之验,有诗为证诗曰:
  昔日文王羑里囚,纣王无道困西侯。
  费尤曾问先天数,烈焰飞烟锁玉楼。
  话说朱升再三哭奏,
  劝纣王:
  “且自宽慰,
  另寻别策以解此围。”
  纣王怒曰:
  “事已急矣!朕筹之已审。
  若诸侯攻破午门,杀入内庭,朕一被擒,汝之罪不啻泰山之重也!”朱升大哭下楼,去寻柴薪堆积楼下。
  不表。
  且说纣王见朱升下楼,自服衮冕,手执碧圭,
  佩满身珠玉端坐楼中。
  朱升将柴堆满,挥泪下拜毕,方敢举火,放声大哭。
  后人有诗为证,
  诗曰:
  摘星楼下火初红,
  烟卷乌云四面风。
  今日成汤倾社稷,朱升原是尽孤忠。
  话说朱升举火,烧着楼下干柴,只见烟卷冲天,风狂火猛六宫中宫人喊叫,霎时间乾坤昏暗,宇宙翻崩鬼哭神号,帝王失位。
  朱升见摘星楼一派火着,甚是凶恶。
  朱升撩衣痛哭数声,
  大叫:
  “陛下!奴辈以死报陛下也!”言罢,
  将身撺入火中。
  可怜朱升忠烈,身为宦竖,犹知死节。
  话说纣王在三层楼上,看楼下火起,烈焰冲天,不觉抚膺长叹曰:
  “悔不听忠谏之言今日自焚,
  死故不足惜有何面目见先王于泉壤也!”只见火趁风威,风乘火势须臾间,四面通红,烟雾障天。
  怎见得,有赋为证,
  赋曰:
  烟迷雾卷,
  金光灼灼掣天飞;焰吐云从烈风呼呼如雨骤。
  排炕列炬,似煽如■。
  须臾万物尽成灰,说甚么栋连霄汉,顷刻千里化红尘,那管他雨聚云屯。
  五行之内最无情,二气之中为独盛。
  雕梁画栋,不知费几许工夫,遭着他尽成齑粉;珠栏玉砌,不知用多少金钱逢着你皆为瓦解。
  摘星楼下势如焚,六宫三殿延烧得柱倒墙崩;天子命丧在须臾,八妃九嫔牵连得头焦额烂。
  无辜宫女尽遭殃,作恶内臣皆在劫。
  这纣天子呵!抛却尘寰,讲不起贡衣航海,锦衣玉食,金瓯社稷锦绣乾坤,都化作滔滔洪水向东流;脱离欲海,休夸那粉黛蛾眉温香暖玉,翠袖殷勤,清讴皓齿,尽赴于栩栩羽化随梦绕。
  这正是:
  从前余焰逞雄威,作过灾殃还自受。
  成汤事业化飞灰,周室江山方赤炽。
  话说子牙在中军方与众诸侯议攻皇城,
  忽左右报进中军:
  “启元帅,
  摘星楼火起。”
  子牙忙领众将,同武王、东伯侯、北伯侯共天下诸侯,齐上马出了辕门看火。
  武王在马上观看,见烟迷一人,身穿赭黄衮服,头戴冕旒手拱碧玉圭,端坐于烟雾之中,朦胧不甚明白。
  武王问左右曰:
  “那烟雾中乃是纣天子么?”众诸侯答曰:
  “此正是无道昏君。
  今日如此,正所谓‘自作自受’耳。”
  武王闻言,掩面不忍看视,兜马回营。
  子牙忙上前启曰:
  “大王为何掩面而回?”武王曰:
  “纣王虽则无道,
  得罪于天地鬼神今日自焚,适为业报;但你我皆为臣下,曾北面事之何忍目睹其死,而蒙逼君之罪哉?不若回营为便。
  ”子牙曰:
  “纣王作恶,残贼生民,天怒民怨,
  纵太白悬旗亦不为过。
  今日自焚,正当其罪。
  但大王不忍,是大王之仁明忠爱之至意也。
  然犹有一说:
  昔成汤以至仁放桀于南巢,
  救民于水火天下未尝少之;今大王会天下诸侯,奉天征讨吊民伐罪,实于汤有光,大王幸毋介意。”
  众诸侯同武王回营。
  子牙督领众将门人看火,以便取城。
  只见那火越盛,看看卷上楼顶,那楼下的柱脚烧倒,只听得一声响摘星楼塌倒,如天崩地裂之状,将纣王埋在火中一霎时化为灰烬——一灵已入封神台去了。
  后人有诗叹之,
  诗曰:
  放桀南巢忆昔时,
  深仁厚泽立根基。
  谁知殷受多残虐,烈焰焚身悔已迟。
  又有史官观史,有诗单道纣王失政云,
  诗曰:
  女娲宫里祈甘霖,
  忽动携云握雨心。
  岂为有情联好句,应知无道起商参。
  妇言是用残黄耇,忠谏难听纵浪淫。
  炮烙冤魂多屈死,古来惨恶独君深。
  又诗叹纣王才兼文武,
  诗曰:
  打虎雄威气更骁,
  千斤膂力冠群僚。
  托梁换柱超今古,赤手擒飞过鸷雕。
  拒谏空称才绝代,饰非枉道巧多饶。
  只因三怪迷真性,赢得楼前血肉焦。
  话说摘星楼焚了纣王,众诸侯俱在午门外住扎。
  少时,午门开处,众宫人同侍卫将军、御林士卒酌水献花,焚香拜迎武王车驾并诸侯入九间殿。
  姜子牙忙传令:
  “且救息宫中火。”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