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系學霸

不吃小南瓜

都市生活

鄭陽第十三中學,高三三班教室。
“砰!”
試卷砸在講臺桌上。
壹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30章 最年輕、最天才的數學家!

規則系學霸 by 不吃小南瓜

2022-7-22 21:22

  趙奕的第四篇論文的名字很長,主標題是《素數的有界間隔》,副標題是《證明存在無限多個小於等於246的素數組合》。
  內容如題。
  在壹個外行人看來,內容似乎和孿生素數猜想沒有太大關系,實際上兩者是直接關聯的,因為孿生素數猜想,可以弱化解釋成“能不能找到壹個正數,使得有無窮多對素數之差小於這個給定正數”。
  在孿生素數猜想中,這個正數就是2。
  趙奕的論文證明了,這個正整數小於等於246。
  兩者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趙奕最開始的證明數字是小於等於五千萬,後來采用了壹系列的方法,把數字縮小成246以後,發現再想繼續縮小,同樣的方法就不適用了,就必須去考慮新的方法。
  那肯定是個龐大的工程,甚至不比證明某個高難度的猜想差,所以趙奕才對外說,“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但外界的反應卻出乎意料。
  國內的媒體直接把他的論文說成是,“在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明中,走出了關鍵且最為重要的壹步。”
  國內媒體反應是最快的,大概也和趙奕是國內學者有關,在論文發表出來以後,都沒有過上壹個小時,就有大媒體得出這個結論。
  那當然不是記者自己的結論。
  媒體還專門去采訪了國內有名氣的數學家,他們的看法很壹致,“孿生素數猜想百年來可以說毫無進展。”
  “趙奕的論文是對於孿生素數猜想弱化的證明,他走出了關鍵的壹步。”
  “聽起來246,這個數字很大,實際上,這已經是很小的數字。在很多年前就有數學家斷言,如果有人以弱化孿生素數猜想的方式去做證明,最開始的數字也許要超過百萬,甚至千萬、上億。”
  這句話外行人很難理解,但趙奕看的連連點頭,他最開始的證明數字確實是幾千萬。
  世界數學界很快反應過來。
  多數媒體對於證明過程是否正確是不在意的,因為發表出來的是《數學新進展》,審稿人還做出了評價“其證明是對的,並且是壹流的數學工作”。
  所以證明過程錯誤的可能性很小。
  《數學新進展》在刊登論文兒以後,還確定的指出,“這篇證明是壹個重要的裏程碑!”
  有些國外媒體也斷言,“素數的有界間隔,是在孿生素數猜想這壹終極數論問題上,取得的非常重大的突破!”
  甚至有人認為,“其對學界的影響將超過陳景潤的‘1+2’證明。”
  國際數學學會也參與進來,他們對於趙奕的證明進行了科普,拿來做對比的是哥德巴赫猜想。
  好多人認為,所謂證明“1+1”,就是要證明“1+1=2”,實際上,這是壹個很滑稽的想法,1+1本來就等於2,是數學最基本的常識概念,根本沒有進行討論,去證明的必要。
  要了解哥德巴赫猜想,首先要了解殆素數的概念,殆素數就是素因子個數不多的正整數。
  設N是偶數。
  雖然不能證明N是兩個素數之和,但足以證明它能夠寫成兩個殆素數的和,即N=A+B,其中A和B的素因子個數都不太多,譬如說素因子個數不超過10。
  用“a+b”來表示如下命題:每個大偶數N都可表為A+B,其中A和B的素因子個數分別不超過a和b。
  顯然,哥德巴赫猜想就可以寫成“1+1”。
  哥德巴赫猜想最初始的進展,源自於1920年,挪威的數學家布朗證明了“9+9”。
  之後,層層推進。
  在1966年,國內數學家陳景潤證明了“1+2”,也就是壹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數之和,其中壹個是素數,另壹個或為素數,或為兩個素數的乘積,被稱為“陳氏定理”。
  現在趙奕對孿生素數猜想弱化的證明也類似,他做出了壹個證明的開端,他證明了“無窮多對素數之差小於等於246。”
  只要把246縮小成2,就可以證明孿生素數猜想。
  聖何塞州立大學數論教授丹尼·威爾遜對此解釋道,“從246到2的距離,相比於從無窮到246的距離來說是微不足道的。”
  好多媒體在談到趙奕的研究作用、影響力過程中,也對趙奕本人進行了點評。
  有數學家就明確表示,“如果說之前,憑借三維震顫波形圖,趙奕只是有可能拿到菲爾茲,再加上對孿生素數猜想開創性的證明,現在我敢說,四年後的菲爾茲壹定會有趙奕的名字!”
  “如果沒有,那會成為國際數學界的黑幕。”
  “沒有比這對數學研究更有意義了!”
  於是好多媒體口中,對趙奕的稱呼,從‘未來的菲爾茲得主’,變成了‘下壹屆菲爾茲得主’。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純粹的國內數學家拿到過菲爾茲,可想而知國內媒體的報道有多麽瘋狂——
  《四年後的菲爾茲得主提前出爐!》
  《菲爾茲獎評選嘉賓很輕松,因為菲爾茲獎已經提前被鎖定!》
  《他即將成為國內菲爾茲第壹人!》
  《二十歲的菲爾茲得主,他創造了獎項最年輕得主……》
  在大量的專業媒體報道轟炸下,趙奕是會是什麽境況就可想而知了。
  他都躲到了宿舍裏,還是被壹群人找過來。
  後來幹脆躲到了教室裏,去高數課刷刷休息幣,也不知道旁邊那個同學‘打小報告’,幾個理學院的教授找上了門,幹脆就在後排和他討論起了數學。
  這尼瑪……
  還怎麽上課?
  胡誌斌釋放出的哀怨眼神,隔著幾十米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趙奕只能出去到走廊裏,和幾個教授談起擼論文的事情。
  “真的,我覺得那個證明,沒有太大的意義。”
  “想要再把246這個數字縮小是非常困難的,就算能夠做到,最多也就是再縮小到壹百多、幾十,就很難再繼續了。”
  “這其實和哥德巴赫猜想是壹樣的,證明到了1+2,在想證明1+1,光是靠篩法已經不行了,必須要想其他的證明思路,幾乎等於完全推翻重新證明。”
  趙奕就是這麽看的。
  顯然。
  其他的數學教授不這麽看,周立都激動地說道,“這已經很了不起了,就算無法再繼續下去,也等於在孿生素數猜想證明上邁出了壹步。”
  “難道妳不知道妳的證明最大意義是什麽嗎?是邁出這壹步,而不是說能不能走到終點。”
  還有個不認識的教授,也很激動,“對啊,就像是周立教授說的,這壹步是至關重要的!”
  “趙奕啊,我也不要求妳別的,但是,明後天,妳可安排時間,要在理學院演講,不要聽這種沒有任何意義的數學課了,純粹就是浪費時間!”
  胡誌斌恰好從教室裏走出來,聽到這句話心裏非常不爽。
  什麽意義?
  我講的高數課沒有意義,是浪費時間?
  這話是怎麽說的?
  只不過他的心情根本就沒有人理會,幾個教授還是圍著趙奕,趙奕想了壹下幹脆答應下來。
  這真是躲不過啊!
  他完全沒有第四篇論文,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影響力擴散了以後,壹些事情就躲不開了。
  比如,拿獎。
  比如,演講……
  這兩個詞還挺押韻啊!
  既然都是要做演講,在自己所在的大學演講,走幾步就是演講的地方,似乎也很不錯呀。
  “我去!”
  “我去還不行嗎!”
  “就明天吧,明天。明天是周六,正好我沒有課。”
  “時間妳們安排吧。”
  “好好好……”
  幾個教授頓時心滿意足了,他們達到了想要的目的。
  ……
  在上完高數課以後,趙奕發現想正常上課很困難,就幹脆躲回了家裏,順便和林曉晴聊聊天抱怨幾句,“太難了!”
  “我只能壹個人孤零零的躲在家裏。”
  對面兒沈默了好壹會兒,旋即說道,“等著,我去找妳。”
  “好!”
  趙奕的心情頓時變好了很多。看著好久沒收拾的屋子,他決定應該勤快壹點兒,最少要把地上的灰塵擦壹擦。
  擦!
  努力!
  幹活!
  我是個勤快的家庭婦男……
  在勤快了十幾分鐘後,他把臥室打掃的幹幹凈凈,就決定躺在沙發上休息了。
  臥室幹凈就可以了。
  其他的就等林曉晴來了,再壹起打掃吧,有免費勞力不用純粹是浪費啊!
  打開系統,壹大堆消息——
  【完成對三維震顫波形圖素數解的詳細解析。】
  【科研幣+12。】
  【學術名望提升!】
  【科研幣+12。】
  【學術名望提升,學習幣+1200。】
  【數學類,三維震顫波形圖素數解析,任務完成!】
  【學習幣+1000。】
  【科研幣+10。】
  【完成對素數的有界間隙的證明。】
  【科研幣+20。】
  【學術名望提升!】
  【科研幣+20。】
  【學術名望提升,學習幣+4000。】
  看著系統面板上的消息記錄,趙奕都感覺非常的震驚,尤其是最後壹條學術名望的提升,直接帶來了4000個學習幣。
  所以,果然是影響力越大,帶來的學習幣就越多。
  之前趙奕就對學術聲望帶來學習幣提升的規則有猜測,因為生物醫學機制項目的完成,並沒有帶來學習幣的提升,就是因為帶來的影響太小了,幾乎沒什麽人知道,沒人知道也會有學術聲望,卻沒有獲得學習幣。
  現在的素數有界間隙證明,被大量的媒體報道,影響力實在太大了,就帶來了更多的學習幣。
  這次真是大爆了!
  學習幣壹口氣提升了6200,科研幣也增加了74個。
  趙奕查看了壹下系統數據,看的都有些期待起來——
  【姓名:趙奕。】
  【腦域開發度:6.8%。】
  【智慧:79。】
  【精力:126/157。】
  【學習幣:14201。】
  【科研幣:223。】
  【能力:《因果律》、《聯絡律》、《監察律》(激活下壹階段能力,需要消耗學習幣18000。)】
  “還差四千!”
  趙奕都有些期待下壹階段,也就是激活第四個能力了,“看來想要快速增長學習幣,還是要做有影響力的研究啊!”
  “如果能完成人生目標任務,生物醫學機制項目也能帶來學習幣,距離激活下壹階段能力,就很接近了。”
  當趙奕正在研究系統的時候,世界數學建議不知道有多少數學家、數學機構,都打算以趙奕的證明思路,對弱化孿生素數猜想進行研究,他們的目標就是縮小246這個數字,更接近的證明孿生素數猜想。
  有壹,就會有二。
  趙奕的證明論文,做出了壹個很好的開端,正常按照規律來說,接下來繼續去研究,就能夠把數字繼續縮小,壹直縮小到無限接近完成證明為止。
  這就和哥德巴赫猜想是壹樣的。
  當國內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到‘1+2’以後,可以說無限接近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但臨門壹腳卻是極難跨過去,看似是無限接近於證明,實際距離完成證明猶如天塹。
  篩法對哥德巴赫猜想進行證明,到這裏可以說是結束了。
  現在世界數學界,好多的數學家就希望能做,繼續向前探索的工作,哪怕最後依舊是無法證明,他們的工作也非常有意義。
  這不是壹個數學家,而是壹大群數學家。
  其中也包括遠在洛杉磯的陶哲軒。
  陶哲軒收到了趙奕發來的資料,他發現趙奕還沒有開始做算法工作,而是對他的數學理論進行了修改。
  最開始的時候,陶哲軒根本就不在意,心裏甚至還感覺有些好笑,他自認為數學水平是世界最頂級的,任何數學家想修改他的數學成果,都是壹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可等真正耐心的看下去,他就被其中的修改內容深深的吸引住了。
  那些數學理論內容在被修改以後,直接讓理論性能提升了好幾倍,甚至看起來更簡潔了。
  當然,簡潔並不表示簡單。
  這就好像是壹大堆繁雜的基礎運算,忽然被壹個數學公式所取代,想要理解數學公式是非常困難。
  所以陶哲軒花了很長時間才看懂,他感覺非常的不可思議,那些數學理論的研究,他花費了很長的時間,結果只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趙奕就完成了全部數學內容的修改、完善?
  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他不知道的是,趙奕根本沒用兩個月,他只是在看懂資料以後,用了壹兩個小時,就完成了全部內容的修正。
  陶哲軒還在看數字壓縮技術的數學裏面內容時,就註意到了學術媒體對趙奕的新論文轟炸式的報道。
  他比其他人更要認真的多。
  陶哲軒壹直都想研究孿生素數猜想問題,但是他遲遲找不到突破點,也就沒有想好從哪方面研究。
  在國際數學家大會結束以後,陶哲軒找到的突破點是三維震顫波形圖,可他開始正式進行研究的時候,就發現趙奕已經有了突破?
  這也太驚人了吧!
  陶哲軒粗略了看了眼論文,並沒有詳細的去看過程,就直接給趙奕發了壹條信息,文字中都充滿了怪異情緒,“這就是妳說的,沒什麽意義的研究?”
  之前趙奕和陶哲軒說話的時候,也談到過自己的第四篇論文,他沒有對具體內容多談,只是評價了壹句,“那是個附帶的研究,和孿生素數猜想有關,沒什麽特別的意義。”
  這就是沒意義?
  如果研究都變得沒有意義,全世界的數學家都該抱頭痛哭了。
  趙奕對於陶哲軒發來的話並不感到奇怪,好多人過來都對他的研究表示贊嘆,他已經知道了自己研究的意義。
  開拓性、創新性研究!
  證明孿生素數猜想的重要壹步!
  反正,很厲害!
  趙奕唯壹的收獲就是,他發現數學的理論研究,真的幫要比應用、解決問題更加重要。
  這或許就是學科的不同。
  如果是在計算機方向上,只是對壹個重要問題,指出了解決的方向,說出了壹些理論,根本沒有多少實際意義,換做是數學就變成了意義重大的研究。
  好吧!
  他也只能接受。
  陶哲軒還沒有仔細研究趙奕的論文,只是感慨了幾句,最後還說道,“如果早壹年就好了。妳錯過今年的菲爾茲太可惜了,否則就能開創二十以下拿到菲爾茲的記錄了!”
  “哈哈。”
  趙奕只能笑笑。
  早壹年?
  那時他才剛剛重生過來,都在為考大學的主線任務擔心呢!
  接下來兩人開始討論起數字壓縮技術的數學理論問題。
  這個問題上趙奕有詳細的了解,《監察律》給予了足夠多的反饋,他很專業的和陶哲軒進行討論,甚至說是在解答陶哲軒的疑惑。
  兩人討論了有壹個多小時,大問題差不多都解決了。
  陶哲軒掛斷了電話,坐在椅子上沈默不語,他只是和趙奕討論數學理論問題,但好像從頭開始,都是向學生對老師那樣提問。
  有多少年沒有過這種感覺了?
  陶哲軒苦笑壹聲。
  雖然嘴上還不願意承認,但心裏上他忽然就覺得,自己某些方面的數學能力和趙奕……
  真的存在差距啊!
  陶哲軒搖了搖頭,心裏忽然產生了巨大的動力,他希望能和趙奕真正比壹比。
  那麽就從孿生素數猜想開始!
  趙奕證明了素數有界間隙小於等於246,那麽他就去降低這個間隙,雖然不是開創性的研究,但最少也能證明自己並不差!
  這很重要!
  我,陶哲軒,可是世界上最年輕、最天才的數學家!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