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系學霸

不吃小南瓜

都市生活

鄭陽第十三中學,高三三班教室。
“砰!”
試卷砸在講臺桌上。
壹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33章 就問誰還是對手!

規則系學霸 by 不吃小南瓜

2022-7-22 21:22

  奕星科技支付的專利費可不低,相對於國際大公司而言,十幾億的專利費,並不算什麽。
  但是奕星科技還沒有發展成國際的大公司,最初籌集資金只有百億而已,壹口氣十幾億的專利、技術支出,絕對是非常大的手筆。
  當然了,對比未來收益來說,就不算什麽了。
  如果奕星科技是上市公司,對外公開了制造環繞太陽聚能衛星,以及空間能量傳輸技術,肯定會讓公司的市值飆漲。
  現在的國際市場,壹個科技概念都能吸引百億、千億的資金,更別說,能真正制造出高科技產品了。
  哪怕不是上市公司,公開消息以後,估值也會大幅度提升。
  當然了。
  現在並不是公開消息的好時候。
  在回歸了理性以後,公司的發展還是要以盈利為前提。
  奕星科技完成了技術談判,並真正開始制造聚能衛星後,還是對外宣布了壹條消息——
  奕星科技公司和高等壓縮材料、空間科技信息以及航天局達成專利技術合作,並支付了十三億的技術專利費用。
  這是公示財務信息。
  這條消息並沒有引起輿論關註,最重要是因為奕星科技公司成立時間短,也並沒有進行上市,世界的影響力並不大。
  另外,知道奕星科技的人,也知道公司是做航空相關的研發,前期大手筆投入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業內就不壹樣了。
  奕星科技最初成立的時候,籌集了過百億的資金,聽起來是非常龐大,但也只是百億資金而已,成立到現在單單是支付專利技術費用,就已經超過了二十億人民幣,占據公司成立籌集資金的百分之二十。
  這個比例還是太高了,後續真正投入到太空飛船的制造,肯定還會牽扯到很多的專利,支出的專利費用,會上升到壹個天文數字。
  不少奕星科技的投資人,都開始擔心公司的盈利問題。
  奕星科技對外宣稱是正常企業,但也打上了航空集團的標簽,萬壹只是不斷的做研發,只投入不產出,未來沒有盈利能力呢?
  不少投資人確實很擔心。
  奕星科技的主要投資方是航空集團,其他投資方包括趙奕、劉建昆,以及國內頂級制造企業,還包括壹些頂級富豪,他們看重的是長遠利益,肯定不在乎短期大手筆的投入。
  但同時,還是有壹些小富豪,也進行了壹定比例的投資。
  這部分人還是看重投資收益的,他們反倒成了對於奕星科技的投入、研發,最關註的壹批人。
  當做了仔細研究以後,他們沒有擔心未來收益問題,反倒是有些期待了,因為大筆的專利技術支出,對象是科技信息公司、高等壓縮材料公司以及航天局,差不多可以理解為,都貢獻給了最新科技以及太空探索。
  這個資金公示消息,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制造某種高科技產品,從而直接產生了大筆的專利、技術費。
  “制造了什麽東西呢?”
  “太空飛船!”
  奕星科技最初成立的目標,就是制造小型的太空飛船。
  現在的專利技術支出對象,佐證了太空飛船的制造,他們反倒是期待起來,希望後續能聽到其他消息。
  如果能真正制造出小型太空飛船,哪怕暫時看不到利潤點,公司的估值也會大大提升,投資永遠看的是未來的潛力,尤其在宇宙飛船項目確立,並成為國際最重大項目的背景下,能制造出配合的小型太空飛船,未來的潛力就會非常巨大。
  ……
  聚能衛星的制造已經開始。
  其實制造的過程中,奕星科技只起到了監督作用,差不多等於說是,技術、設計都提供好,就等待合作企業制造出相應產品。
  趙奕相對就清閑了壹些,但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就是設計出‘光能接收裝置’。
  趙奕沒有打算直接設計高功率的Z波衛星,聚能衛星已經開始制造,高功率Z波衛星的設計,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和精力,還需要其他的技術支持。
  這個過程肯定需要大量的資金。
  錢,才是最重要的。
  趙奕的想法是先實現公司盈利,有高額的盈利以後,再去做什麽研發都變得很容易。
  這主要還是因為,探索火星沒有太直接的利潤點。
  如果只是不斷做高科技的研發,就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哪怕是受到國際看好,資金也是要有買單方的,再增加壹大筆投入,他個人是沒什麽問題,航空集團和其他投資人,大概率都會有意見。
  所以先實現高額盈利很重要,有了高額的利潤以後,投資研發就不再是問題。
  聚能衛星制造完成以後,馬上就能發射升空,不用兩、三個月,就能環繞太陽正常運作。
  能源不能浪費,時間就是金錢。
  趙奕開始著手設計接收端設備,直白來說就是空間鏈接設備結合封閉空間的太陽能電池板。
  他的研究主要放在,可以供給汽車使用的接受端裝置。
  民用汽車不需要太高功率驅動,有個三十千瓦就足夠用了。
  汽車的接收端裝置,內部的空間鏈接設備很簡單,核心只是微型光束的排列而已,整個空間鏈接設備,差不多壹個筆記本電腦大小就夠了。
  接受裝置的核心在於內部封閉空間的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的設計,直接關系到能量轉化功率。
  接受到的光能再強,也需要依靠電池板轉化為電能,而轉化效率直接關系到能量消耗。
  因為是供給汽車使用,如果能提升百分之十的轉化效能,就代表能夠降低百分之十的能量需求,就能多生產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多的汽車,生產的汽車數量直接關系到利潤。
  能量接受裝置最主要占據空間的就是密閉空間的太陽能電池板,而汽車的構造決定,能源動力裝置最好放在汽車底盤或上方,占據面積越小越好。
  普通的太陽能電池板,是單面的設計,只需要應對單側太陽照耀,能量接受裝置的電池板不同,根本不需要在內部放置電池板,而是直接把電池板材料模塊,鑲嵌在封閉空間的內壁。
  空間能量傳輸的光能,不管是朝著哪個方向傳輸,壹定會碰撞到內壁上,再進行反射依舊會在內壁上。
  這樣簡單直接的設計,就可以讓轉化率大大提升。
  常規的太陽能電池板,主要材料是單晶矽或多晶矽,民用領域的單晶矽售價比多晶矽稍貴壹些。
  多晶矽制造出來的電池板,電能轉化率相對要低上壹些,但因為是密閉空間,反射的光依舊會重新照耀在電池板上,就會大大增加電能轉化率。
  當然了。
  最好還是使用單晶矽材料。
  趙奕估計普通民用單晶矽材料的太陽能電池板,嵌入內壁封閉空間的設計,轉化率會超過百分之五十。
  這個數據還是有些低,主要考慮的是兩點——
  壹個是溫度,另壹個是裝置大小限制。
  封閉空間的太陽能轉化,沒有轉化的部分就會變成熱量,大量的熱量聚集,壹定會讓接受裝置成為火爐,常規的降溫手段不壹定有效。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直接手段就是增加電能轉化功率。
  “如果使用的是國際最高技術的太陽能電池,轉化率還可以往上提升十個百分點。”
  “裝置大小——”
  “設計上還是有很多不足!”
  趙奕看著稿紙上的圖形,皺著眉頭思考起來。
  封閉空間內壁嵌入電池板,設計上是沒有問題的,但電池板轉化功率是個大問題。
  正常而言,需要最大化矽材料和光線的接觸面積,就必須讓裝置內部空間到處充斥矽材料片,甚至把整個空間擠滿,並且不占用太多的體積。
  這個就需要制造很薄的單晶矽片,並且以最科學的規律進行排列,才能夠達到目的。
  設計,是沒有問題的;工藝上還是要咨詢高端制造企業。
  另外,這樣設計有壹個好處就是,因為獨特的設計和需求,錯開了絕大部分太陽能電池板相關的專利問題,就可以節省大筆的專利開支。
  “如果以目前的設計,接收端要滿足輸出30千瓦需求,依舊需要零點八立方米的空間。”
  “還是有些大了啊!”
  趙奕認為理想的是低於零點五立方米。
  想要滿足這個需求,就必須大大提升電能轉化率,使用壓縮三倍以上的單晶矽材料。
  “壓縮單晶矽材料,成本肯定會大大提升,還是要聯系壹下高等壓縮材料制造公司。”
  雖然Z波壓縮就是趙奕研究出來的技術,但是奕星科技是要實現盈利,是正常的商業行為,而不是為高端技術做研發投入,想要得到相關的材料,肯定要走正常路線。
  趙奕馬上又聯系了高等壓縮材料公司。
  很快。
  高等壓縮材料公司就派來了負責人來商談。
  趙奕詢問了制造大批量壓縮多晶矽的費用,負責人也說的很直接,“如果是單獨制造壓縮單晶矽材料,價格會以質量來計算。”
  負責人說了單價。
  趙奕粗略的估算了下,壓縮五倍的單晶矽材料,制造費用比普通單晶矽高出十倍以上。
  這個價格還是非常高昂的,只是采購每壹個接受裝置所需的壓縮單晶矽材料,就需要兩萬人民幣以上,再考慮到空間鏈接設備、制造相關成本,接受裝置的成本不低於五萬人民幣。
  “五萬塊,也可以接受吧!”
  趙奕做好了設計以後,連續做了壹圈的咨詢,仔細思考了了壹下,也就把設計定了下來。
  如果使用壓縮五倍的單晶矽材料,高效的電能轉化率會讓接收裝置大大縮小,甚至可以縮小到零點三立方米以下。
  這個大小足以滿足需求了。
  五萬人民幣的費用聽起來不低,只是對比低檔的汽車而言,但要接受聚能衛星光能產生動力的汽車,肯定是科技程度最高的汽車,無限能源的壟斷技術,售價可以大大提升。
  所以還是擁有非常大的利潤空間。
  現在大部分技術問題都解決了,也應該轉向了相關的軟技術研發了,趙奕馬上召開了相關的技術會議,提出了壹個新的工作。
  趙奕坐在核心位置,認真說道,“妳們中有的人可能知道,有些人可能不知道,我們正在進行壹個大項目,制造環繞太陽的聚能衛星。”
  這個消息好多人都知道了,並沒有引起太多的議論。
  趙奕繼續道,“但妳們肯定不知道,我正在著手設計空間能量傳輸的接受端,而且是民用領域的小型接收端,可以高效的轉化光能、輸出電能。”
  “這個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公司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我們即將制造出無限能源動力的民用汽車!”
  “呼啦~~~”
  趙奕的話頓時引起了嘩然,會議室頓時變得熱鬧起來。
  公司好多人的知道空間能量傳輸技術,他們有些人直接參與了實驗,還做了壹些研發相關的工作。
  之前他們認為這項技術的使用面對,是為了制造出更高功率的Z波發生衛星,來為小型太空飛船實現太空穿梭做準備。
  現在突然聽說設計出無限能源動力的民用汽車,頓時感到非常的驚訝,但了解相關技術的人,仔細壹想就明白過來。
  “還真行啊!”
  “如果制造出小型的接收端,豈不是就具有了無限能源!”
  “這太神奇了吧!”
  “無限能源啊!馬上就要實現了!如果我們制造出無限能源的汽車,新能源市場領域,還有誰是對手?”
  有了解技術數據的人,馬上提出了疑問,“就算是能制造出無限能源的汽車,數量也肯定會有限制吧?”
  那是當然了。
  趙奕肯定的點頭,“按照我們和其他公司的合作協議,以及對聚能衛星的設計,再考慮到預留的能源——”
  “通過詳細的計算,聚能衛星剩余傳輸的能源,能供給六千輛三十千瓦功率的汽車,持續不斷以最高功率行駛。”
  “但是,這是最高功率。哪怕是這個功率計算,我們依舊能支持生產最低超過壹萬輛汽車。”
  “如果能夠降低汽車的功率,對於空間傳輸效能進行限制以及動態調整,就會大大降低能源消耗,能支持的汽車數量就會大大增加。”
  “這就是我們接下來的工作!”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