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系學霸

不吃小南瓜

都市生活

鄭陽第十三中學,高三三班教室。
“砰!”
試卷砸在講臺桌上。
壹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651章 時間和空間

規則系學霸 by 不吃小南瓜

2022-7-22 21:22

  《Z波檢測技術》,是壹項用於探索太空穿梭航道是否安全的技術,研究的目的是檢測航道路線上,是否存在大質量的障礙物。
  這項技術只能用於太空探索,因為放在復雜的環境中,比如地球表面,有空氣、有高山、有流水,瞬時間的檢測根本沒有意義。
  另外,如果不是以光年作為單位距離的探索,也沒有必要用到如此高端的技術。
  比如,在太陽系內,八大恒星覆蓋的區域,只存在小行星帶,而小行星帶也是被觀察透徹的,質量大壹點的星體早已被發現,就可以根據記錄的情況,直接判斷航道是否存在危險。
  所以Z波檢測技術只能用於太陽系外的遠距離探索。
  當用於太陽系外的探索時,研究就和宇宙飛船項目有關了。
  趙奕也是以宇宙飛船項目相關技術的名義進行的申請。
  實際上,現在的宇宙飛船項目組,和最初預計的已經不壹樣了,項目組的工作壓力非常大。
  這不是資金帶來的,也不是項目的復雜性帶來的,而是項目組發現,他們的項目制造速度,趕不上最新技術的發展。
  在最初的時候,宇宙飛船制造論證,只是把幾種最新科技結合在壹起,包括太空穿梭技術、反重力技術以及可控核聚變技術。
  這些關鍵的技術糅合在壹起,就能夠用於制造可以進行太空穿梭的宇宙飛船。
  最初宇宙飛船的制造論證,就只是制造而已,考慮的是讓宇宙飛船在太陽系內航行,飛出地球執行任務也是探索八大行星,而不是真的去進行太陽系外的探索。
  第壹艘宇宙飛船擁有巨大的戰略意義,就只是環繞地球飛行,因為可以持續壹直的運行,可以說就威懾了太空,就具有相當大的戰略意義。
  另外,第壹艘宇宙飛船也具有相當大的科研意義,同時會積累大量的技術制造經驗,來為後續其他宇宙飛船的制造開辟通路。
  結果宇宙飛船還處在論證中,情況就不壹樣了。
  Z波衛星的覆蓋,已經實現了戰略目的,就根本不需要用宇宙飛船了。
  科研方向上來說,尤其是在探索太陽系內領域,奕星科技給宇宙飛船項目組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本來探索太陽系內,是宇宙飛船項目組的工作,宇宙飛船制造完成以後,就可以飛往八大行星。
  可是,似乎沒必要了。
  奕星發射了高功率Z波衛星,直接建立了從地球到火星的太空航道,使得普通的反重力太空飛船,也能夠直接穿梭到火星。
  這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宇宙飛船項目組的總負責人周宏,壹次內部會議中就非常肯定地說道,“奕星肯定還會繼續建立太空航道,下壹次也許是直達冥王星、水星,甚至是木衛六,他們會對太陽系內的星體,進行過壹系列的探索。”
  “木衛六非常有意義,因為木衛六的環境,也許會存在水。”
  “水星會成為通往太陽的中轉站,奕星不斷發射聚能衛星,總是需要壹個調控的中轉站,也許水星會成為他們的基地。”
  “冥王星,會成為他們探索太陽系外的前哨站!”
  周宏的分析讓參與會議的人頻頻點頭,他們都是項目組內部人員,都是國家戰略性人才,同時也非常期待完成宇宙飛船項目,讓宇宙飛船能大展拳腳,未來真正探索宇宙。
  但是,讓他們郁悶的是,宇宙飛船完成制造看不到盡頭,太陽系內都快被探索完成。
  那麽宇宙飛船還有什麽意義呢?
  當然了。
  宇宙飛船可以實現太陽系外的探索,但同時也大大會增加他們的項目難度。
  現在的情況是,宇宙飛船制造出來,若是走不出太陽系,就會成為壹個大大的雞肋。
  所以宇宙飛船被推著,都必須要走出太陽系,可想走出太陽系有多難呢?這和太陽系內探索完全不是壹個概念,需要什麽樣的技術,都要不斷的進行論證、思考。
  太陽系內的探索,最少存在什麽星體,都是了如指掌的。
  太陽系外就不壹樣了,只談距離都是非常可怕的。
  太陽系八大行星外是柯伊伯帶,柯伊伯帶處在冥王星外側,是短周期彗星的發源地,近年來,柯伊伯帶才走入天文學家的視線,區域集中了非常多的小行星體,其中,冥王星就是壹個典型的柯伊伯帶星體,處於柯伊伯帶的邊緣。
  以柯伊伯帶為基準,太陽系的半徑高達100個天文單位(約為150億公裏)。
  柯伊伯帶的外側則是奧爾特雲,奧爾特雲以極具只存在於預測中,但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
  奧爾特雲是長周期彗星的發源地,是壹個包圍著太陽系的球體雲團,布滿著不少不活躍的彗星,距離太陽約五萬到十萬個天文單位,最大半徑接近壹光年。
  天文學家們認為,奧爾特雲是五十億年前形成太陽及其行星的星雲之殘余物質,並包圍著太陽系。
  奧爾特雲的半徑,接近比鄰星的四分之壹。
  如果是對太陽系外進行探索,至少要朝著比鄰星系進發,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是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統的第三顆星,和太陽的距離大約為四點二光年。
  半人馬座α距離太陽也很近,只比比鄰星遠零點壹光年。它是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另外壹顆恒星,它還有壹個比較奇特的紅色圓圈。
  不管是比鄰星,還是半人馬座α,距離太陽系都是以光年來計算的,哪怕是擁有太空穿梭技術,穿梭如此遠的距離,會發生什麽、見到什麽,或者是遇到什麽問題,都很難直接預測到,而宇宙飛船項目組,制造宇宙飛船的過程中,肯定要提前研究相關的技術。
  這就是最大的難點。
  當宇宙飛船的探索任務,放大到太陽系外探索時,項目組就感覺飛船制造工作,就更加難以完成。
  好在,項目組不是沒有成果。
  項目組最大的成果來自於核聚變研發組,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成功制造出了第二臺核聚變裝置。
  這臺核聚變裝置,只需要兩年更換壹次燃料,輸出機組能夠提供穩定430萬千瓦時的功率。
  430萬千瓦時的功率,已經相當高了。
  壹般發電廠的單個大型機組,功率也不過百萬千瓦級別,核動力機組來說,國內第壹座核電站,輸出電功率也不過310萬千瓦時。
  430萬千瓦時,是個非常可觀的數據,足以支持宇宙飛船,開啟大功率的Z波,並快速完成太空穿梭。
  當然了。
  第二臺核聚變裝置的制造,耗費的資金也是非常龐大的,直接消耗的經費高達690億人民幣,比大型航母還要值錢。
  另外,裝置制造出來以後,比設想中的寬了壹圈,用於制造宇宙飛船,也會讓飛船外層多出壹圈,其他位置也需要相應的擴大。
  這些都是問題。
  好在項目資金的問題不打,因為宇宙飛船項目有十幾個主要國家參與,國內負責整體的設計、監督,投入的資金則只花費在幾個核心部件。
  核聚變裝置,也就是動力裝置是其中之壹。
  這部分的花費都是國內進行投入的,龐大的資金投入,來源於直接撥付的項目經費,而大部分經費則來源於高新技術收入。
  比如,反重力技術。
  反重力技術、裝置的售賣,帶來遠遠不斷的大筆收入。
  另外,空間信息科技公司,也擁有持續不斷的大筆收益。
  兩者放在壹起,才能支持宇宙飛船項目組,進行核心部件的研發,也繼續支持項目進行。
  此時,周宏坐在辦公室,正在審閱上報的文件。
  宇宙飛船項目太過於龐大,每天需需要處理的研發、制造文件,最少也有幾百份。
  普通的申請、上報內容,周宏就交給相關小組的組長負責,但有壹部分必須是他自己負責。
  比如,手裏這份項目研發申請。
  “趙院士做出的申請?”
  因為是趙奕做出的申請,直接就交到了周宏手裏,他甚至都想直接批復,趙院士的申請有什麽可看的?肯定是先同意再說。
  當看到申請的經費時,周宏還是猶豫了壹下,初期就是二十億的經費,資金量實在太過龐大。
  他仔細看了起來。
  項目的標題有些平平無奇,“Z波檢測技術?檢測技術,需要這麽多資金做研發嗎?二十億,都夠制造幾臺大型Z波發生器了。”
  周宏繼續看下去,才知道Z波檢測技術具體是什麽。
  “瞬時檢測Z波覆蓋範圍,是否擁有大質量障礙物?”
  “這是及時雨啊!”
  宇宙飛船項目組壹直發愁的是,如何避免超遠距離探索,太空穿梭會發生危險的問題。
  在理論上來說,以光年為單位的太空穿梭,是有可能發生意外情況的,倒不是直接裝上超大星體的意外,而是擔心遇到小星體,像是幾十噸、上百噸重的小星體,才是最危險的。
  Z波覆蓋路線上,存在超大質量的星體,會直接影響Z波壓縮倍率,讓宇宙飛船無法完成遠距離穿梭。
  比如,太陽系內的行星。
  如果Z波直接撞上了火星、地球等,就根本不會產生超高倍率的壓縮,太空穿梭也就根本不會成功,自然也就直接避免了危險。
  小行星就不壹樣了,因為質量是有限的,也同樣會大大影響到壓縮倍率,但並沒有到讓穿梭失敗的程度,而是會讓飛船進行壹定的穿梭,穿梭距離沒有預想中的遠,路上卻有壹定概率,會直接撞擊在小行星上。
  現在趙奕申請的《Z波檢測技術》,目的就是探測穿梭路線上,是否存在小行星阻擋,等於是直接幫宇宙飛船項目,解決壹直困惱的大問題。
  “批了!”
  “直接通過!”
  “如果能研發出這個技術,項目的大問題就都解決了!”
  周宏是這麽想的,但他沒辦法自己做出,審批初期二十億的項目,還是象征性的召開了會議,並視頻鏈接趙奕,讓趙奕做相關的研發講解。
  趙奕做了簡單的講解,說明Z波探索技術的必要性,以及在實現太空探索的重要性,項目組就做出通過的批復,申請就到了高層領導手裏。
  高層領導根本沒有任何猶豫,甚至連內容都只詢問了壹下,就直接批準通過了。
  ……
  趙奕申請的初期二十億經費,大部分還是要用在建立實驗室,以及制造精細的Z波發生器上。
  新建立的實驗室需要很多精密儀器,有的甚至要定制、制造,肯定需要消耗壹大筆錢。
  另外,研究還需要輔助人手,微觀物理、光學、電子等領域的專家,是必不可少的。
  在趙奕申請了項目以後,科學院的光學實驗室以及物理系、高能所等部門,直接派出了需要的人手,掛著院士頭銜的就有三個,其他還有四個研究員,壹個副研究員。
  趙奕還找了理論組的人當助手,負責壹些計算部分的工作。
  他快速訂購了高精度的小型Z波發生裝置,以及十幾種高精度的電子檢測裝置。
  另外,建立真空環境的設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完成了壹系列訂購後,好多的人員就都來了實驗室,趙奕召集所有人開了個會。
  這是初期的會議。
  “雖然大部分設備都還沒有到,那我們的研究已經開始了。”
  趙奕說道,“這個研究,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各種可約束的粒子束,是否能通過實驗手段,快速測試出粒子束的性態變化。”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理論研究,拿出壹些可行的方案,為真正的研究打下基礎!”
  研究做的就是,設計出檢測粒子束性態變化的方案。
  當然,首先還是要設計各種粒子束的發生方案,並對粒子束進行範圍性的約束。
  其中,最直觀可行的方案就是,約束帶電的粒子束。
  帶電的粒子束,只需要利用磁場的方式就能夠進行約束,發射出去以後,就會壹直在磁場的作用下不斷轉圈,就能夠被控制檢測。
  但是,帶電粒子束只是方案的壹種。
  事實上,趙奕對帶電粒子束檢測方案不報太大的希望,因為帶電粒子束的性態檢測,會受到電流、磁場的嚴重影響。
  也就是說,帶電粒子束的約束很容易,檢測就太難了。
  他則是希望能研究,能量束是否會在空間壓縮環境下受到影響。
  比如,最基本的光束。
  理論上來說,能量是不會受到空間壓縮影響的,但他所研究的理論,也不壹定是完全正確的。
  另外,說光束是純能量,完全不受影響,也不壹定是正確的。
  比如,最直接的反例就是,光束會受到超大引力影響,才會產生能觀測到的引力波。
  引力波的出現,和時空存在直接關系。
  時空,是時間和空間。
  光束的彎曲會受到時空影響,而空間壓縮也不壹定,只是作用於空間,也許還會影響到時間。
  在時間的領域上,他並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
  現在則是可以深入的研究、思索壹番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