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三百六十壹章 玉不為鼎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38

  那名客人三十來歲,看著就十分精明的年輕人,看到陳文哲之後,也站了起來。
  陳文哲微笑著打招呼:“您好,讓您久等了。”
  “沒事,妳們壹念堂雖然開業的時間不長,但是在這個古玩城,還算有點名氣,我等壹等沒問題。”
  說著,青年看了看茶幾上的壹只木盒子。
  陳文哲的目光,也隨同落在了木盒子之上。
  木盒子是方形的,高度達到了四十厘米,這麽大的東西,如果是真品,肯定算是重器。
  “看看東西?”註意到了陳文哲的表情,青年的臉上露出壹絲得意。
  “那就看看,耽誤妳的時間了。”陳文哲客氣的道。
  “沒事,沒事,聽說妳們壹念堂可以出高價,我等壹會算什麽?”青年笑的更是燦爛。
  陳文哲也不再廢話,他小心的打開了木盒子,壹眼就看到了裏面的白色玉器。
  “這是鼎?”看到裏面的玉質小鼎,陳文哲的眼睛亮了亮,不過,他很快就回復了正常。
  不過,這點表情的變化,已經落在了青年的眼中。
  他從陳文哲走進店裏,就壹直看著他,而不是看自己的東西。
  他自己的東西,有什麽好看的?
  察言觀色,是對付這些古玩店老板的唯壹武器。
  就算是面對壹名比他年輕很多的古玩店老板,這名青年也壹點不敢大意。
  看到是壹件玉鼎,陳文哲就不著急動手了。
  古代玉器很多,但是古代的玉鼎,能夠流傳下來的就很少了,甚至是沒有。
  就不要說,這壹件保存完好,看著也沒有多麽破舊,更沒有土沁什麽的潔白玉鼎了。
  “老板貴姓?”壹邊轉動木盒,查看玉鼎,陳文哲壹邊詢問道。
  青年立即道:“忘了介紹,鄙人張繼勇,也是做古玩這壹行的,不過剛剛入行,還請多多關照啊!”
  名字有點樸實無華,人看著也穩重踏實,但是,東西可不太對勁啊!
  這只玉鼎高約30厘米,色澤光潔柔嫩,潔白無瑕。
  立耳,方唇、折沿、鼓腹、四足為象鼻狀。
  腹高大於足高,器身正反面均刻有相背獸面,整體造型勻稱,紋飾紋飾規整,整齊精美。
  再看上面的紋飾,風格顯著,周代的紋飾風格。
  可雕刻手法,卻是模仿清代,因為陳文哲看著像是現代機器工。
  “開店了?”
  “沒有,就是包袱齋,走街串巷,遇到了好東西,就賺壹點辛苦費。”
  聽到這裏,陳文哲擡起頭,看了壹眼年輕有為張繼勇。
  現在的破爛幫可不好做,故意做局騙人的除外!
  現在就是不知道,這壹位是入局的,還是做局的。
  “不看東西嗎?”此時的張繼勇,已經發現了陳文哲的神態不對。
  “這東西有銘文吧?別的我認不出來,但是上面的這三個字是周天子吧?”
  “對,我也認識這三個字,後面十幾個字不認識。”張繼勇道。
  陳文哲看向玉鼎的另外壹只耳朵,上面也有十六個字,這十六個字,跟另外壹只耳朵上的字壹模壹樣,最主要的是他認識。
  其實不是什麽周天子,而是:周天之候,通乎晝夜;八卦居中,不速而化。
  這句話出自《道樞》,宋代的作品。
  可是,這件玉鼎的制式,好像是仿西周的。
  這書,看過玄幻仙俠小說的,都應該了解壹些其中的內容。
  這本《道樞》,是宋代曾慥編集。
  共有四十二卷,壹百零八篇。
  書名取自《莊子·齊物論》,全書將道教哲學、陰符、黃庭、太極、服氣、煉精、大丹、呼吸、胎息、大還金丹、金碧龍虎、鉛汞五行、參同契、入藥鏡、靈寶等列為專篇,並舉各家說法。
  是不是很熟悉?小說中的很多設定,都是出自這裏的,當然,其他道教典級之中,也有相似的記載。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道樞》出自宋代,而宋代有壹位大書法家米芾曾經說過:玉不為鼎。
  好像還要壹句是陶不為什麽來,或者是陶不能鑄,反正就是這個意思,就是說陶瓷沒法鑄造,玉石不能做鼎。
  當然,不是真不能做,而是太麻煩,很難做成。
  這壹點看看歷代壹來流傳下來的玉器,就知道了。
  貫穿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青銅鼎在中國的文物史上出土較多,堪稱眾所周知。
  然而玉鼎從夏、商、周到明清,從故宮博物院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從民間的收藏到流失海外的國寶,玉鼎的身影堪稱寥寥無幾。
  現在保留下來的玉鼎,也多是明清時候的作品,漢代和戰國的玉鼎,堪稱了無蹤影。
  至於之後的宋代,更是不會制作玉鼎,因為戰國和漢代以後,鼎這種東西就不流行了。
  只是到了清代乾隆時期,才出現了大量玉鼎,這是為什麽?
  因為乾隆時期,已經從西方引進了現代加工玉石的工具,這樣挖起玉來,才變得簡單、方便。
  清代之前,為什麽沒有玉鼎?就是因為工具不行,制作不方便,太過費工。
  還有,這件玉鼎的銘文刻錄的也不對。
  古代的鼎,不管是陶鼎還是青銅鼎,要是刻錄銘文,都是在耳朵之下,絕對不會刻在耳朵上。
  而且就算刻在耳朵上,兩只耳朵上的銘文也不會壹樣,因為鼎上的銘文是記事的,可不是裝飾。
  這件東西應該是後仿的,連清仿都不是。
  清仿,壹般都是乾隆仿制,上面壹般會留下乾隆仿古的字樣。
  在清代,慈禧號稱珍珠饕餮,還很喜歡收集翡翠。
  而乾隆就是玉癡,他在位期間,除了喜歡收藏字畫,並在字畫上不停蓋章之外,就是喜歡玉石。
  沒辦法,這是他的功績,當年為了安定西域,他的大軍平掃整個西部地區之後,打通了和田玉的進貨渠道,加上有了更好用的工具,這才讓清代玉器達到最為繁盛的階段。
  清宮仿古玉器,向來有“造化鐘神秀”之譽,基本為宮中造辦處制作。
  很顯然,這壹件不管看哪壹方面,都不對,但是,這件東西看著太漂亮了。
  要不是因為這個,陳文哲哪裏會看這名久?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