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五百三十三章 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1

  黃色,可不是自古以來就是帝王禦用之色。
  比如在秦代,就尚黑。
  真正讓黃色正名,還是在唐朝。
  唐朝時,朝廷首次頒布詔令,禁止平民穿黃服。
  當時下的詔令曰:“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用黃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
  意思是說,隋朝時天子穿黃袍,於是唐高祖也效仿隋制。
  當時規定黃服,除帝王外其余人壹律不得用。
  因此黃服為百姓禁用,這是從唐代武德年開始的。
  盡管黃色在唐代,成為了帝王服飾的專有之色,但此規定當時也僅停留在服飾方面,對於陶瓷器之色並沒有明文限制。
  因此,帶有黃色的唐三彩不在少數,而黃釉瓷雖然不多見,但也並未斷了香火。
  等到了明朝,特別是成化時期,瓷器迎來百花齊放的好時節。
  這壹時期的經典之作也不少,比如有壹件黃地青花折枝石榴花果紋盤,就是明成化時期的,現在藏在國家博物館中。
  明代成化朝以瓷器聞名後世,無論是鬥彩雞缸杯,還是青花、甜白瓷,都深深的影響這後世的瓷器審美。
  雖然這壹時期的黃釉瓷,不如弘治時期做的好,但是,只要是成化的瓷器,就肯定會有特別之處。
  特別是成化的黃地青花,這種釉色很少人了解。
  明成化黃地青花,不說其他,只是有著黃釉,還能結合青花,自然也不簡單。
  這種瓷器之上凝重艷麗的青花,與色澤淡雅的黃釉地,相互映襯,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
  黃地青花為青花瓷品種之壹,其制作工藝是在青花燒成後,再於白釉上掛黃釉。
  之後復爐850℃~900℃低溫焙烤而成。
  黃地青花瓷明代宣德始燒,成化、弘治、正德時期燒造量較大。
  其造型和紋飾基本相同,器物相近者,掩其銘款難辨其朝代。
  成化盤多邊款砂底,弘治、正德為釉底年款,宣德二者兼有。
  所繪圖案吉祥,寓有子孫昌盛,連綿不斷之意。
  紋飾排列別致,極富裝飾效果,釉彩搭配協調,令人賞心悅目,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就說這件黃地青花折枝花果紋盤,它高5.2厘米,口徑30厘米,足徑20.4厘米。
  這只盤子撇口,弧壁,廣底,圈足。
  器內、外以黃釉為地繪青花紋飾,內心為折枝石榴花紋。
  內壁為折枝碩桃、柿子、櫻桃、荔枝四種瑞果紋。
  外壁為折枝蓮紋,外口沿青花橫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書款。
  這就是壹件最為經典的黃地青花盤,這樣的盤子,於花紋外白釉地上塗滿黃釉,使濃重的青花與油亮的黃釉形成鮮明的對比。
  黃釉、青花互相結合,互相映襯,怎是壹個漂亮了得?
  在這要劃重點,黃釉的整個發展史,有幾個高峰,第壹個肯定是唐三彩,第二就是明代弘治、成化、宣德。
  最後壹個,肯定是清代。
  黃色在清代,可謂是被用到了極致。
  用末皇溥儀的話說:“每當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我腦子裏便浮起壹層黃色:琉璃瓦頂是黃的,轎子是黃的,椅墊子是黃的……”。
  是的,哪兒哪兒都是黃色,連皇宮用的餐具也都是黃色的。
  據《國朝宮史·典禮》記載,清宮中對於不同等級使用彩釉瓷器,都有著詳細的規定。
  皇帝、皇太後、皇後用裏外黃釉器。
  皇貴妃用黃釉白裏器,貴妃、妃用黃地綠龍器,嬪用藍地黃龍器……
  由此可見,凡是涉及到皇上用瓷,其裏外都必須使用黃色。
  清代的黃釉瓷器,較明代更加豐富多彩,不僅造型方面端莊大氣,而且釉色方面溫潤細膩,帶給人更多的是華貴之感。
  除了燒造素器之外,還有多種高超的技法,用於黃釉瓷器中,如刻劃、彩繪等。
  清代康熙時期,“米黃釉”和“蛋黃釉”均非常出名。
  其中“米黃釉”的色澤如米黃壹般,而“蛋黃釉”的色澤如雞蛋黃壹般,不僅釉層較厚,而且透明度很強。
  清代雍正時期,“蛋黃釉”的燒造技術不減,而且釉面有壹種粉質感,看起來十分養眼。
  此外,“檸檬黃釉(淡黃釉)”,也是雍正時期久負盛名的瓷器珍品。
  如現在傳世的壹件雍正檸檬黃釉刻蓮瓣盤,就造型優美大方,新穎獨特。
  最主要的是釉色自然純正,展現了雍正壹朝極為嚴格的制作工藝。
  經常說禦窯瓷器“明看成化,清看雍正”,那麽雍正的瓷器到底有多好?
  明代黃釉瓷器,產生於明宣德年間。
  到明代成化、弘治時期,達到了最高水平。
  這種黃釉以鉛為溶劑,以鐵為著色劑,低溫下燒而成。
  因黃色嬌嫩欲滴,亦稱“嬌黃”。
  清代康熙時期,內務府琺瑯作,已使用從西洋引進的銻黃作為琺瑯彩。
  雍正時期黃釉顏色,比傳統澆黃釉更為淺淡幽雅,故稱為“檸檬黃釉”。
  黃者,中和美色,黃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為溢也。
  因“黃”與“皇”諧音,成為權力、尊貴的象征。
  此雍正檸檬黃釉蓮瓣紋盤,造型秀雅端莊,胎質堅致輕盈,內施白釉,滋潤潔白。
  它外施檸檬黃釉,明快勻凈,與溫潤的釉面相映,更見嬌妍嫵媚。
  此盤盤形規整,徑29.3cm,胎質潔白、細膩,修削精細。
  底足處理略帶圓型,具備典型的“泥鰍背”特征。
  同時底足的內、外墻基本處於同壹平面。
  足內書:青花雙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兩行楷書款。
  清代雍正年間,六字雙行雙圈款時間出現略晚。
  雍正官窯楷款的筆畫有兩種:壹種橫細豎粗如宋體;壹種橫豎粗細壹致,此盤當屬後壹種風格。
  細察此款,筆畫橫平豎直,“清”字兩右斜點後上提;
  “雍”字首點為短豎,且向左傾斜;
  “衣”字略去壹點;“制”字提筆和短撇相連。
  款識青花發色純正,結構平穩,字體書寫爽利,筆力雄健。
  整個書款字體清秀工整,神韻雅致俱存。
  這樣的瓷器,絕對對得起“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八個字!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