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六百三十七章 大美至簡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1

  縱觀有明壹代官窯,宣德青花、成化鬥彩是明代官窯生產最優制品之壹。
  宣、成二窯所處時期,亦是明官窯中最為輝煌的兩個時期。
  宣德仿北宋汝、鈞窯器,成化仿南宋官窯器標誌了當時禦廠具備了高超的制瓷技藝。
  宣德官窯仿宋官窯器,不是刻意仿真,而只是仿其大意。
  但通過仿制提,也高了制瓷工藝水平,繁衍了新的瓷器品種。
  清代雍、乾時期燒制的仿宋官窯器,明顯受宣、成二窯的影響。
  如宣德官窯利用微量的鈷為著色劑,燒成的天青色仿汝器。
  利用低溫熔塊鉛質釉,作成灑藍釉仿宋鈞窯器。
  其天青釉和灑藍釉,與汝釉和鈞釉相去甚遠。
  但前者在清雍正時期,變成著名的天青釉。
  後者在清乾隆時期,演變為爐鈞花釉。
  這可不簡單,比如雍正天青釉,這可是十分著名的雍正單色釉作品中十分重要的壹種。
  沒有青花的藍白相映,沒有彩瓷的繁復繽紛。
  縱然僅純凈壹色,卻不輸於“濃抹淡妝”,這就是單色釉。
  大美至簡,卻並不簡單!
  單色釉又被稱為“壹色釉”、“純色釉”或“壹道釉”。
  由於瓷釉內所含化學成分的不同,不同種類的單色釉瓷器,燒成後會呈現出不同的單壹色澤。
  單色釉瓷器以其質地迥異的胎體,和美不勝收的釉色,曾經在我國陶瓷藝術史上締造了壹個又壹個的輝煌。
  以釉色作為裝飾,是瓷器工藝中最早的裝飾手段,早在東漢就出現了。
  至清代,更集大成,形成了絢爛多彩的單色釉品種,成為景鎮官窯的四大名瓷之壹。
  清代單色釉的燒造,尤以雍正時期最為鼎盛,其品種之富、水平之高均達到了歷史頂峰。
  雍正青釉,以微量鐵為呈色劑。
  這是我國最古老最傳統的,曾經壹度占主導地位的色瓷釉。
  這種釉色,宋代龍泉窯燒制的青釉器,已達到了高度水平。
  以後逐漸衰落,康熙時燒制的仿龍泉青釉瓷器,才又重新提升青釉的地位。
  雍正青釉在康熙的基礎上,質量進壹步得到提升。
  這壹時期的青釉瓷,達到完全成熟階段。
  其青釉燒造,已能達到相同器物色澤壹致的程度,而且是高成品率。
  可以說,其青釉瓷制作技術,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釉色。
  其質汁細潤,釉色勻凈蒼翠。
  依色調深淺不同,可分為豆青、冬青、粉青色豆青色最深且濃;
  冬青色澤稍淺,青中泛綠;
  粉青色澤淺淡,青中泛粉白色。
  釉面溫潤致密,光潔平整。
  紋飾為印花、刻、劃裝飾,紋飾細膩清晰。
  雍正時期的單色釉器,大致可以分成幾類。
  紅釉系,有銅紅、金紅和鐵紅之分。
  銅紅釉,又稱霽紅,是以氧化銅為呈色劑,在1300℃左右的高溫還原焰氣氛中燒成。
  這種釉色對於燒造溫度和窯內氣氛的控制,要求極嚴。
  所有銅紅釉是歷來是單色釉中,燒成難度最高的品種。
  明宣德以後,銅紅釉的燒制幾乎失傳。
  到了康熙時又有了恢復和發展。
  至雍正,這種名貴而難度極高的釉色,才達到了最成熟的階段。
  雍正時期燒制出華麗幽靜,失透深沈,呈色均勻的霽紅器。
  之前陳文哲全名仿制過所有紅釉瓷器,但是,他仿制的還是不全。
  這壹次研究到了雍正單色釉,陳文哲幹脆補全。
  就不如鐵紅釉,又稱礬紅、珊瑚紅釉。
  這種釉色可是瓷器之中的壹個大類,而之前陳文哲就沒有放過。
  礬紅是以氧化鐵為呈色劑,在低溫氧化氣氛中,燒成的壹種微帶橙黃的磚紅色釉。
  雍正時的珊瑚紅器,釉層薄透而均勻,有明顯桔皮紋,色調沈著,光潤精美,呈現出富麗堂皇,精致典雅的宮廷氣象。
  最出名的就是清雍正時期,景鎮窯出品的珊瑚紅釉盤。
  雍正單色釉,除了藍釉、紅釉是珍品之外,最大宗的應該就是青釉瓷器。
  青釉系,有以鐵為呈色劑燒造的高溫青釉器。
  再就是以銅為呈色劑,燒造的中溫青瓷。
  前者有粉青,冬青和豆青之分,顏色由淡而漸深。
  後者有孔雀綠、瓜皮綠、翡翠綠和松石綠等,尤以後兩種為貴。
  這個陳文哲之前在燒制綠釉瓷和紅釉瓷的時候,涉獵過。
  高溫青釉瓷器,是歷史最為悠久的單色釉品種,歷代俱有名品。
  但只有到了雍正,窯師們才真正成功地掌握了青釉的燒造技術。
  雍正青瓷色調清新柔和,質地光潤如玉,意境幽遠,氣質高華。
  而這都是從宋代官窯青釉瓷器上發展起來的,當然,清代肯定繼承了明代的技術。
  而明代的技術,肯定是來自元代、宋代。
  這就是傳承,像是之前的藍釉瓷器。
  最早,最出名的肯定是元代的霽藍釉,但是明代的藍寶石釉也十分出名。
  那麽到了清代就不行了?肯定還行啊。
  比如雍正的單色釉作品之中,就有藍釉系。
  這個藍釉之中,有霽藍、天藍、天青之分。
  霽藍,是壹種含百分之二左右的氧化鈷的失透釉。
  在高溫還原焰中燒成,色相沈穩肅穆,均勻滋潤,釉面有明顯桔皮紋;
  天藍釉則是壹種,含氧化鈷在百分之壹以下的高溫釉。
  這種釉面細致勻凈無開片,玻璃質感強,發色柔和淡雅,清新雋永,宛如雨後之藍天;
  天青釉比之天藍釉更淺,色相呈淡藍中微現青綠色,粉嫩柔和,似是仿宋汝釉而來。
  自宋迄明代有作者,至康雍集其大成,幽雋淡永兼而有之。
  這就是清代雍正時期,最主要的幾種單色釉。
  當然,其他的也有,比如黃釉系,仿宋釉系。
  特別是仿宋釉系,有仿宋五大名窯器及仿龍泉器。
  其次還有爐鈞釉,這為雍正窯創燒,乃是仿燒宋鈞釉的壹種窯變花釉新品種。
  因是在低溫爐中兩次烘烤而成,故稱。
  其釉面肥厚瑩亮,釉內結晶體呈深淺不壹的紅、紫、藍、綠、月白等色,自然流淌,交融激蕩。
  種種原因造成宋代名窯諸色釉器,自古便是收藏家們極其推崇的,各朝各代全都極力仿燒。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