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八百六十九章 雲龍石雕,九龍丹陛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41

  壹直以來,民窯瓷器對“魚化龍”圖飾的反響都很熱烈,畫得多,畫得好。
  這除了科舉故事本身的影響外,或許與明初官府禁止民間使用龍紋有關。
  長角帶爪的標準龍紋,民間不敢用,但是壹般的魚化龍紋飾,卻大量出現在各種瓷器和各種木雕、石雕、玉雕上,滿足了民間使用龍紋的心理需求。
  千百年來,關於魚化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其實,很多時候龍都作為壹種信仰,活在人們的心中。
  作為神話祥瑞,不管它是否真的存在,但在人們心裏始終覺得它的存在與美好。
  對魚龍文化的摯愛與崇拜,歸根結底,都是源於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文化底蘊。
  現在陳文哲就看到了我們的文化底蘊,他也從來沒有想到,國內居然還有這麽多龍形石雕。
  當然,壹些零零碎碎的龍形石雕石刻,也就那樣。
  但是,當看到擺放在最終將的雲龍石雕之後,陳文哲是真驚訝了。
  石頭是自然界賦予人類的天然瑰寶,這個誰都知道。
  地球自誕生以來,經歷了45億多年漫長而復雜的演化歷史。
  它不僅是“立錐之地”,還提供了人類衣食住行的基本材料,人們的生活哪壹樣都離不開石頭。
  從遠古時代的女媧采石補天,精衛銜石填海,到現代生活中的人人收藏美玉美石;
  從古代帝王使用各種田黃、壽山、雞血石,刻制印璽發文布政,到普通民眾舂米碾麥,建房築墻。
  石頭帶給我們太多驚喜,古代石頭建築或雕刻也蘊含著許多寓意。
  可那些石頭能夠名傳千古?不用說,其中肯定少不了故宮裏的“雲龍石雕”這塊“奇怪”的石頭。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
  那麽作為皇宮,在宮殿裏的每壹樣東西必定是象征著皇權。
  而雲龍石雕,它所在的位置非常顯眼,就是在保和殿的後面,而且它長得非常“巨大”。
  雲龍石雕整個身子長16.75米,寬3.07米,厚1.7米,重達200多噸,真可謂是石中巨人。
  它是用壹整塊艾葉青石雕刻而成,上面雕有九條龍,翻滾於海水江牙之中;
  同時,還刻有五座山峰,“九”和“五”組合在壹起,寓意“九五之尊”。
  據史料記載,當時神都房山有個叫“大石窩”的地方盛產石材,這塊“雲龍石雕”便是從那裏來的。
  在那個沒有卡車的年代,工匠們發揮聰明才智,用了壹種叫“旱路拽運”的方式將這塊巨石“拖”進了紫禁城。
  具體做法就是:等到寒冬的時候,在沿途每隔壹裏地鑿壹口井,然後把井水灑在路面上,讓其凍成冰;
  最後再把這塊巨石置於已經結冰的路上,讓其“滑”到紫禁城。
  從這壹點,我們就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
  在故宮裏每壹個宮殿的前後兩面,都有石制的臺階。
  在臺階的正中,是壹個斜制的長條石,上面雕刻著龍、鳳、海水江崖等各種圖案,這個東西叫做“靈墀”。
  故宮裏有壹個最大的靈墀,在保和殿的後面,這就是由壹整塊石頭雕刻而成的雲龍石雕。
  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壹塊石雕,原明朝雕刻,清朝乾隆時期又重新雕刻。
  在圖案是在山崖、海水和流雲之中,有九條口戲寶珠的遊龍,它們的形象動態十足,生機盎然。
  石雕四周刻有纏枝蓮花紋,下部為海水江牙,中間雕刻著流雲襯托著九條蟠龍和州龍。
  雲龍形像生動,雕刻精細,壹絲不茍,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
  保和殿外,還有千龍吐水設計。
  千龍是指望柱下面,伸出的千余個石雕龍頭。
  每當雨天時,雨水就從龍口中排出,使分流雨水的實用功能與建築藝術的觀賞功能,有機地結合在了壹起。
  千龍吐水的壯觀景象出自太和、中和與保和三大殿矗立之上的三層臺基。
  “三臺”面積約為二千五百平方米,由大塊漢白玉石砌成。
  每層臺基的周圍都雕有須彌座,須彌座上,橫置著大塊的長方石條,名為地袱。
  這些都跟故宮裏的龍形石雕石刻有關,而據說故宮的建築裏“藏”龍千萬條,這些龍都藏在故宮的哪裏呢?
  故宮曾經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先後有24位皇帝在這裏居住和指正。
  皇帝自古被稱為“真龍天子”,所以故宮也是龍的世界。
  故宮的建築裏的龍實在是太多了,傳說中光太和殿就有13844條龍,實際上也真差不多。
  據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文獻資料資料中記載,太和殿的龍裝飾,共有12654條龍。
  太和殿的總面積達兩千多平方米,由72根楠木大柱所支撐。
  太和殿建築內外裝飾得富麗堂皇,在整個太和殿內外雕刻與彩畫著眾多龍紋,這是封建社會最高等級的建築形式。
  大殿外的三層臺階每層都圍有石雕欄板,在龍鳳紋飾的望柱下面,伸出排水用的漢白玉螭首(龍頭)1142個。
  除此之外,太和殿中皇帝寶座上面,還有金漆雕龍19條。
  寶座後面的屏風上雕刻著79條,加上寶座下邊的金漆木臺及其他擺設,壹共有590條龍。
  寶座兩邊,有6根盤龍金柱。
  寶座頂上,是壹口藻井,正中是壹條口含寶珠的巨大蟠龍,深井四周飛騰著16條金龍。
  大殿的天花板上,畫滿了金龍圖案,共計3909條彩龍,光彩奪目。
  大殿前後有40扇大門,每扇門就有5條木刻雕龍。
  再算上門和窗上畫的龍,共有3504條龍。
  如果加上太和殿外石雕欄桿上的雕龍龍紋,太和殿內外共計有蟠龍行龍團龍及龍紋14986條。
  太和殿宮殿前的“九龍丹陛”石,最能體現古代匠人的技藝與智慧。
  當然,這其實說的就是雲龍石雕,他被尊稱之為“九龍丹陛”石。
  除了這些龍之外,不知道大家到故宮,有沒有註意到宮殿建築的屋脊?
  故宮的每個屋脊上,都坐著許多神獸。
  其中有兩只,是傳說中龍的兒子。
  壹只名為螭吻,它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