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六十九章 拿手絕活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38

  此外,神話傳說、歷史典故、民間故事中的人物,也可以選作瓷雕創作的題材。
  制作起來也很簡單,和好胎泥之後,隨手捏壹下,塑形成功,再細部修飾,很快就能完成壹尊。
  其實,如果要想速度更快,也不是沒有辦法的。
  因為德化窯雕塑人物的制作技法,有模制和捏塑兩種。
  模制人物,主體部分模印制成,有的分前後兩部分或上下兩部分合模而成。
  其頭或手單模另制,經加工修飾後再插入銜接構成整體。
  捏塑人物則是直接手捏,塑像形成後,帶有明顯的指紋痕跡。
  雕塑人物的內部,大多用刀挖成空心。
  在豐體形成的基礎上,細部的裝飾,多另行加工刻畫而成。
  如羅漢的濃眉厚須、觀音的寶相花和瓔珞串珠等!
  最具形象的是,壹些塑像上唇留有小孔,待施釉燒成後,再粘接上真的胡須。
  施釉的部位,有的足裏外通體施釉,有的是外施滿釉,裏露胎,座底露胎部位常粘有沙粒。
  陳文哲不用模具制作,而只是隨手快速捏胎,先大體塑造成型,再用刻刀修飾。
  這樣他的制作速度會更快,畢竟他對於刀具的運用,更加熟練。
  所以,他只是用了壹個小時,就雕刻出來了大小六尊造像,平均十分鐘做壹尊。
  這些雕像都有三十厘米高,每壹個的姿態都不壹樣,加上畫龍點睛,讓她們形似而神不似。
  “六尊應該夠了!”看著眼前的壹溜造像,陳文哲感覺十分滿意。
  接下來,他開始調試釉料,德化白瓷的白,可不止是壹種。
  雖然都是白釉,但是調配出來,燒制成功之後,卻有不同的效果。
  “象牙白”瓷塑人物,是明代德化窯的代表作。
  用“象牙白”燒制的瓷塑,釉色特別滋潤,質感性強,顯得秀麗珍貴,獨具鮮明的地方特色。
  所以,首先調制的肯定是象牙白釉色,而後,就是孩兒面。
  特別是孩兒面,可很不簡單,這可不是懂得配方,就可以燒制出來的。
  這兩種釉色,都很有特點,比如象牙白,就是白裏透黃。
  而孩兒面,也叫孩兒紅,肯定是白裏透紅。
  其他還有豬油白、蔥根白、鵝絨白、奶油白,都是顧名思義,豬油白就跟豬油壹樣,蔥根白就跟蔥根壹樣白。
  有著金手指,通過回溯,陳文哲可以看到很多古代窯工工作的場景。
  而壹些秘方,只要看壹看,就會做,最多也就是稍微研究壹下。
  這些根本就不用練習,因為知道使用的是什麽瓷土,怎麽微調,調整之後,最終會燒制成什麽效果。
  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查看別人的經歷,從而增加自己的經驗。
  陳文哲就真的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之上,繼續攀登。
  他可以看到別人的試驗過程,可以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
  這樣,他只要走對的壹條道路,就可以了。
  所以,他對於自己調制的各種釉料,還是很有信心的。
  只不過,唯壹壹個不可控的因素,就是現代瓷土和古代瓷土的不同。
  這個陳文哲就沒辦法控制了,所以,他也需要試驗。
  人物造像,先做六尊已經足夠,畢竟是試驗品。
  再說,單純做雕塑,也有點無聊。
  更何況,他也需要制作壹批精品,好用來賣給杭市博物館。
  想了壹下,青花釉裏紅瓷器、寶石紅釉瓷、白瓷、青瓷,這些瓷器的制作,他都有拿手絕活。
  甚至現在還要加上絞胎瓷,只不過這種瓷器,他還從來沒有做過。
  現在也不著急,既然調制了白釉,那就先制作壹批白釉瓷器。
  佛造像已經有了試驗品,那麽就在做幾只普通瓷器。
  八方鬥式杯,算是最簡單的白瓷作品,只不過是壹只茶碗,把碗壁做成八面型。
  接著制作壹件稍微有點難度的,就做白釉鋪首耳爐吧,這是壹種香爐。
  沒有多少繁雜的紋飾,只是普通香爐兩邊,加了兩只鋪首耳。
  鋪首原指附於門上,獸面銜環的門環。
  後來用於青銅器和瓶、罐、壺等陶瓷器的裝飾。
  鋪首耳是壹種做成獸面銜環的模型,貼於器物上,環不能活動。
  另壹種是只貼獸面,配以活動的環。
  青銅器的鋪首裝飾,流行於商周時代;
  陶瓷器的鋪首裝飾,以兩晉青瓷為多,清代仍然延續使用。
  所以,陳文哲做的算是仿古器。
  而比白釉鋪首耳爐更進壹步的,工藝更加復雜壹些的,就是古銅紋龍耳獸足爐。
  說復雜,也沒有多麽復雜,就是把鋪首耳,改成了兩條小龍當做耳朵,再加上壹些古銅紋。
  而這兩種香爐,都是可以拉胚制作的,所以制作起來速度也不慢。
  這些作品,每壹種陳文哲都只是制作壹件,所以,在他的手中,不停的有新器型出現。
  最後,他還制作了幾種比較奇怪的器型,比如白釉獸耳魚形尊、白釉蕭、白釉笛、白釉扁壺。
  這些瓷器,其實都可以通過名字,想像出它們是什麽樣子。
  比如獸耳魚形尊,肯定是壹種有著魚的形狀,加上兩只小獸耳的瓷器。
  蕭和笛子就不用說了,扁壺是元代創燒的,這種制式瓷器,陳文哲早就想要做壹批,只不過沒有找到機會。
  現在做出來了,他也不介意多做幾把,因為扁壺之上,可以施展的技能就多了。
  扁壺之上可以作畫,而且可以使用墨彩。
  黑白對稱,黑白分明,這就是墨彩瓷。
  而墨彩瓷號稱清代“最特別”的瓷器,肯定是有原因的。
  淡墨似金,濃淡如墨,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肯定也見過。
  黑為墨、礬為金!
  墨彩,是瓷器裝飾彩品種之壹,主要是以黑色為主,兼用礬紅、本金等彩料,在瓷器上描繪圖案,經彩爐烘烤而成。
  墨彩最早是運用在明代的五彩瓷器上,主要用來勾繪紋飾輪廓線,到清代雍正時期創燒成墨彩瓷畫。
  墨彩為五彩、琺瑯彩、粉彩瓷器中常見色彩之壹。
  所以,陳文哲雖然沒有特別搜尋過墨彩的配方,但是,不管是從五彩瓷、粉彩瓷,還是從雞缸杯之上,都可以得到最純正的墨彩彩料配方。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