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統不正經

瘋神狂想

都市生活

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陶藝勻工作室之中,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百七十七章 聖旨紮堆

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

2023-12-17 10:39

  人家普通話說的那麽好,肯定是認識上面的字的。
  快速瀏覽了壹下這東西的歷史,陳文哲就知道這是壹份真實的聖旨,它長130厘米,寬65厘米。
  由於早就做過功課,陳文哲知道這是壹份詔書。
  古代皇帝詔告天下、封贈官員、敕諭外藩及處理軍國大事,所頒布的文書,統稱為詔令文書,民間俗稱為聖旨。
  由於擬旨承宣的機構與功能各有不同,名稱極多,如詔書、誥命、敕命、敕諭、金榜、冊、書、符、檄文等。
  詔書與誥命,就是極重要的詔令文書。
  而在南越古代是實行內帝制度,這壹聖旨制度,也學習得壹模壹樣。
  這份南越聖旨,延襲華夏形制,全用漢文,所不同的是尺寸比國內的寬、短,質地為紙制,雙面用金銀粉繪制出精美的龍、雲、吉祥圖案。
  背面則呈現出華夏的青龍、朱雀、玄武,只是把白虎改成麒麟。
  其聖旨上的國印玉璽,均由中國皇帝賜“敕命之寶”壹方。
  南越由於佛教的傳入也反映在聖旨方面,對神靈的推崇流露在每道聖旨的字裏行間。
  在南越古代王朝,凡國家重大事件或隆重慶典,如皇帝登基、大婚、親政、賓天、入承大統、維新、立憲、重大災變等,都要由皇帝頒布詔書,詔告天下。
  詔書的擬寫有壹定的格式,起首句必然是“承天興運,皇帝制曰”,結尾語為“布告天下,鹹使聞知”,中間則敘述詔告天下事件內容。
  這份聖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為上好蠶絲制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雲,富麗堂皇。
  聖旨之上還有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誌。
  作為歷代帝王下達的文書命令,及封贈有功官員或賜給爵位名號頒發的誥命或敕命,聖旨顏色越豐富,說明接受封贈的官員官銜越高。
  聖旨的長度歷代並沒有硬性規定:長的可達500厘米,短的約為200厘米,寬度壹般約33厘米,上面印有皇帝的璽印。
  仔細看了看內容,陳文哲發現,這好像是壹幅南越皇帝冊封王妃用的詔書。
  開頭是皇帝若曰,收尾也對,這肯定不是普通東西。
  可惜,這不是國內皇帝敕封南越偽王的聖旨,要不然就有意思了。
  “這壹件確實是聖旨,我給妳三點六億!”
  看好了東西,陳文哲直接出價,他也沒有玩虛的,直接出價十萬人民幣!
  這是說好的價格,只要東西對,不管大小,每份就是十萬塊,要不然還真不能吸引人自動送上門。
  聖旨這東西的價值,也要看是誰頒發的,還有其內記錄的內容。
  這壹件很顯然不是多麽重要,畢竟只是冊封王妃的詔書,如果是冊封皇後,那價值還要更高壹些。
  來人也知道他拿來東西的價值,也知道陳文哲會出個高價,所以在聽到能有三點六億盾之後,也是滿臉驚喜。
  雙方都樂意,交易自然就順利。
  只不過,這壹次陳文哲的運氣,好像還沒有用完。
  在他支付了三點六億南越盾給對方之後,對方轉頭就拿過來了壹個包,並且從裏面掏出來了不少折頁。
  看到這種情況,陳文哲就是壹楞,他現在也可以遇到寶物紮堆的情況?要知道現在可不是三十年前了。
  “當年我家的那份聖旨沒有賣,現在我們自然也不會賣,這壹份聖旨是後來我們收的,隨帶著還收了這麽多奏折!”
  陳文哲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怪不得當年彎彎那位沒有買到,他卻稍微詢問,就得到了肯定的答復。
  原來是人家根本就沒有想著賣出家傳的寶貝,而是後來也做了這壹行的買賣。
  既然知道聖旨值錢,那麽家庭條件好壹些之後,作為本地人,長時間收購這東西,有所收獲太正常了。
  再說,這東西在這個國家,好像真的不少。
  這壹陣子陳文哲也沒閑著,雖然寶物沒有收到多少,但是壹些相關信息,卻是了解了個透徹。
  還是彎彎那邊,有壹位茶農早期在南越經商,因緣際會買得壹批遺落在民間的,用中文繁體字書寫的明清皇帝年代的奏折、聖旨等珍貴近代歷史文物。
  這位茶農私下請專家鑒定後,確定這是無價的“國寶”。
  最近南越漢南研究院,曾透過渠道有意買回,但沒有達成目的。
  不得不說,生對了時間,有點收獲還真是很容易。
  就比如這位茶農,他只不過是十多年前,到南越賣凍頂烏龍茶時,無意間在舊書攤買到的東西,哪能想到都是南越國寶呢?
  只是壹次,他就買到了兩本中文的清朝“奏折”。
  隨後他在朋友的協助下,先後在民間陸續搜集買到皇帝的詔、告、敕、諭等大大小小聖旨壹百多件,另有奏折五十四件。
  這些東西,全都被他攜回珍藏。
  由於茶事忙錄,他最近才委請歷史專家鑒定,專家確認這些物品為“正品”。
  南越在被法軍侵占前,是華夏歷史上的附屬國,期間十三位皇帝所下的聖旨詔書,都以中文記載。
  越戰後流落民間,而越人經濟困窘,且對於中文根本毫無認知與感覺,因此不曉得珍惜而變賣。
  剛才壹份聖旨,陳文哲出價十萬,就是以這位當年購買聖旨的價格購買的。
  當年那位茶農大約花了上千萬元,買得這些古文物。
  平均壹件也就六七萬,畢竟壹百五六十件,才花費了上千萬元。
  但是,當年的壹千萬和現在沒法比,如果加上通貨膨脹,十萬壹件,這些聖旨的價格肯定不算高。
  只不過,如果所有東西都按照十萬來計算的話,這位南越人就賺大了。
  看著這些折頁,裏面有朱批,這肯定是奏折。
  皇帝除了聖旨以外就是朱批,這些朱批都是皇帝回復大臣奏折的意見。
  奏折是高級官員向皇帝報告事務的壹種文書,南越模仿明清皇帝制度而來,初期只是賦予某些特定大臣有密奏之權,經皇帝硃批後發還原奏人。
  後來皇帝擴大了奏折的使用範圍,定下回繳制度,即經皇帝禦批的奏折,壹律回繳宮中儲存,大臣不得私藏,其後歷朝相沿,遂成定制。
  機密院設置後,凡經皇帝硃批的奏折,必先交至機密院,抄錄副本存查,稱為“奏折錄副”。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