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青玉獅子

都市生活

這倒黴催的天氣。 京郊的八裏橋博物館中,關卓凡坐在窗邊,看著天邊翻卷的烏雲,嘆了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十三章公義私情

亂清 by 青玉獅子

2019-5-15 17:44

  臣下攔住君上的話,這是極失禮的壹件事,說得重壹點,叫做“無人臣之禮”,因此兩宮太後相顧愕然:老六這不是走到肅順的路子上去了?
  然而在恭親王,亦有不得已的苦衷。慈禧太後那句話還沒說完,恭王便聽出來了,她是想拿江蘇交給關卓凡,讓他做江蘇巡撫。
  這件事,原本做得。其時朝廷的規矩,大抵是誰打下的地方,就歸誰來管,以此激勵統兵大員的鬥誌。而且關卓凡雖然只是掛了個七品知縣,到底是自步軍衙門左翼總兵的位置上遷轉過去的,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立了這樣的大功,沒什麽說不過去。另有壹條,同樣的戰功,旗人所得的封賞尤重,已是不成文的慣例。
  可是千條萬條,都敵不過壹條。奉旨可以免跪奏對的恭親王,向兩位太後躬了躬身子,說道:“曾國藩的那個折子,還沒有辦,請兩位太後明鑒。”
  恭王這壹說,慈禧太後明白了,只能將怒氣咽回肚裏,不言聲了,慈安太後卻還不大搞得清狀況,問道:“曾國藩說什麽了呀?”
  曾國藩的折子裏說了很多事,不過最重要的壹條,是舉薦李鴻章為江蘇巡撫。
  曾國藩是朝廷倚為柱石的人,現在能有這樣好的局面,多半是靠他。而且曾國藩是現任的兩江總督,依照慣例,安徽、江蘇、江西三省大員的任命,總要征詢他的意見。事實上,就連南方各省督撫的任用,朝廷亦多以他的意見為考量。而他若有所薦,以他的地位,朝廷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駁回的。
  這就叫做壹言九鼎。
  恭王的苦衷,也就是在於此,壹旦讓慈禧太後把話說出來,“君無戲言”,再要想辦法去彌縫,就變成壹件很麻煩的事,而且無論如何,已經著了痕跡,容易引起外面的猜測,是非必多,所以搶著把話說在了前面。
  另外壹面,恭王作為議政王,辦理朝政,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不像別人把太後的權威看得特重,因此這樣“君前失禮”舉動,他倒也沒怎麽往心裏去。
  慈禧知道,恭王雖然失禮,但既然已經把話說了,那麽關卓凡這個巡撫的位置也就算是落空了。不過藩司是壹省的行政長官,跡近於後世的“省長”,跟巡撫壹樣,都是從二品的大員,已經是壹個很高的獎賞。而且她並不是不顧大局的人,知道恭王所說的,乃是正辦,曾國藩的面子不能不維護。只是想壹想,到底還有點意氣難平,嘴角帶著壹絲譏刺的笑容說道:“六爺既然說該這麽辦,那就這麽辦好了。只是沒打仗的倒先得了獎勵,不知道出力打仗的人,會不會有些心涼。”
  眼見他們叔嫂之間有點慪氣的樣子,幾位軍機大臣都很著急。桂良是恭王的老丈人,不方便說話,於是文祥向前跪了壹步,越次陳奏道:“關卓凡從七品知縣擢升為從二品的藩司,在旁人看來,亦算得上是超擢,足可起激勵士氣的效用。至於他大破長毛,殲敵近三萬人,立下赫赫軍功,誠然是滿洲子弟中的佼佼者,是否特加恩賞,則出自上議,臣等不敢妄擬。”
  對了!慈禧太後壹下便聽懂了文祥這句委婉的提醒——自古賞賜軍功,無非是四項:以錢賞,以職賞,或裂土,或封侯。朝廷沒有錢,“以錢賞”是不必提了;“以職賞”,藩司已經到了頭;“裂土”早就是沒有影的事了,剩下的壹項,是“封侯”。
  這個封侯,不是說壹定要封做侯爺,而是指賜給爵銜。這是君上的特權,所以文祥只能說不敢妄擬。
  慈禧深以為然,看了看慈安,對恭王說:“六爺,妳以為呢?”
  恭王也覺得文祥這個提議很好,可以彌補關卓凡未得巡撫之憾。只是文祥說“不敢妄擬”,他卻認為“擬壹擬又何妨”,既然做人情,索xìng做得大壹點,於是想了想,說道:“臣以為可封壹等輕車都尉的世職,既可以示激勵,又替他留下了進身的余地。關某得蒙異數,自然會感激涕零,更加矢誠效命。”
  朝廷的爵銜,分為三級。第壹級是“王”,三藩之後,不封異姓。第二級是“爵”,分為公、侯、伯、子、男,是所謂的“五等封”。第三級是“尉”,輕車都尉是其中最高的,僅次於五等封。
  這樣的賞賜,非同尋常。壹般朝廷封爵,都要在整個戰事塵埃落定之後才進行,算是終極的獎勵。象關卓凡這樣壹場大捷便換來壹個可以世襲的壹等輕車都尉,是很罕有的事情,自然是沾了身份的光,因此恭王說是異數,也不為過。
  而在恭王來說,他壹直認為兩宮太後對於關卓凡的“擎天保駕”之功,有著特別的感念之情。因此把這個賞格定的高壹些,既是為了安撫太後,也是要擺明了告訴別的人,這是特例,是“異數”,不可引為常例。
  對恭王的這個建議,兩宮都欣然贊同,慈禧的心裏面還難得的有些忸怩,仿佛是壹個小女孩被人窺破了心思壹樣。不過她決不肯讓這樣的情緒流露出來,以眼神征詢了慈安的意見,很深沈地點了點頭,說道:“我看成,就按六爺說的辦好了。”
  給關卓凡的賞賜定了下來,等於是把整個調子也定了下來,其他人的獎勵便易於措手了,準備由軍機大臣們退下去以後,擬了名單進呈禦覽。而這壹件大事壹定,關卓凡所上的兩個附片,也就很快商量出了結果。
  “馬隊是頂要緊的,”慈禧太後說。當初在熱河回鑾的時候,肅順派勒保的驍騎營追截禦駕,關卓凡的步軍馬隊卷地而來的氣勢,給她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讓兵部壹定用心,總要替他挑壹些好馬買了去。”
  其時的戰馬,有南馬和北馬之分。南馬的長處,是吃苦耐勞,並且適合南方的水土氣候,但說到奔波逐北,嘶風追月,自然比不上口外的健馬,因此關卓凡要奏請兵部代購。
  “這壹節請太後放心,”文祥對兵部的事情很熟悉,開口說道,“不用買,古北口就有現成的熟馬,我讓兵部移文,撥兩千匹過去,壹個月就能到上海。”
  至於華爾和福瑞斯特請求入籍的事,君臣都覺得真有意思,不過大家的心裏,不是僅僅停留在“有意思”這個層面上。從前所謂“萬方來朝”的盛況,早已不能復見,而現在居然有兩個美國人請求要做中國人,都認為這是個很吉祥的兆頭,當然應該照準。
  “我交待戶部和總理事務衙門去辦,”恭王笑著說,“至於籍貫,就按關卓凡所請,定在上海縣好了。”
  也就是說,兩個洋鬼子從此變作貨真價實的上海人。大家都笑了,不過還有壹個小小的疑問,是由慈安太後提出來的。
  “華爾是姓華,這個我知道。”憨厚的慈安太後說,“這個福瑞斯特,名字怪怪的,可是姓福麽?”
  這個大家就不懂了,都拿眼睛看著恭王——他辦洋務,壹定知道的。
  洋人名字的規矩,恭王是知道的,但慈安太後既然開口說了“華爾是姓華”,那華爾也就只好姓華了,而福瑞斯特,自然也就只好姓福。
  “是,正是姓福。”恭王笑道,“名字就叫做瑞斯特。”
  “喔,”慈安太後滿意地點點頭。
  這些事說完了,卻還有壹件讓人頭疼的事,不過這壹回,卻是慈禧太後提出來的。
  “前幾rì薛煥那個折子,說關卓凡在上海,縱容洋人私辦電報,”她平靜地說,“這件事,似乎也該有個說法。”
  這件事,軍機大臣們已經商議過幾次,都覺得事在兩難之間,沒有想出壹個妥當的辦法。壹方面,不論是朝中的大臣,還是地方上的督撫,對於洋人要辦電報,大都持反對的態度,因此英國人雷伊羅朵幾次向總理事務衙門奏請,都被駁回。現在關卓凡居然膽大妄為,允許洋人自辦,這等於是藐視總署的權威,恭王為此也很是惱火。
  另壹方面,關卓凡現在獨撐上海,既是方面大員,又是朝廷新樹立的“榜樣”,如果嚴詞重譴,於軒軍的士氣和朝廷的臉面上,都大有關礙。而且也隱隱聽說,軒軍之所以能在上海打勝仗,還頗得電報之力。但究竟是怎麽壹個情形,苦於路遠,沒法子親眼看壹看,壹時也不好妄下結論。
  既然沒有結論,軍機上拿出來的辦法,是暫時“置而不問”,放壹放再說。
  對於這個辦法,慈禧不以為然。她的內心裏雖然想回護關卓凡,但這樣昭彰的事,關乎朝廷威望,不能寸心自用,須得有壹個切實的處置才能服眾。
  而且,對於關卓凡的膽子,她是實實在在有過“切身體會”的。如果單單是宮閨中事,那也還罷了,可他現在是在外面統兵打仗的將領,不要壹個不小心,走到年大將軍的路子上去,因此該敲打的地方,還是要敲打敲打。
  “依我想來,朝廷做事情,總要出乎公心,把事情做得公平,才能不叫人說閑話。”慈禧太後想定了主意,慢條斯理地說,“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關卓凡雖然立了大功,得了封賞,但是薛煥指他縱容洋人,說的也是有鼻子有眼,既然寫進了折子裏,大家就也都知道這件事情了,如果朝廷不聞不問,別的人又怎能服氣?如果再有類似的事兒,朝廷又拿什麽來辦別人?”
  深宮女主,能有這樣的見識,恭王也很佩服,說道:“太後責備的是。”
  “倒也不是責備,我知道妳們是為了大局著想的,不過釘是釘,鉚是鉚,我看……”慈禧太後沈吟了片刻,說道:“還是要派員查辦!”
  (這是第三更,七點多還有壹更。求票票~)
  ???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