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青玉獅子

都市生活

這倒黴催的天氣。 京郊的八裏橋博物館中,關卓凡坐在窗邊,看著天邊翻卷的烏雲,嘆了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十八章大燒冷竈

亂清 by 青玉獅子

2019-5-15 17:46

  前壹天,弘德殿上獨自面君,“剴切陳詞”;第二天,徐桐就明顯感覺到,小皇帝對他的態度,倏然升溫,頗有壹點以為“倚為肱骨”的意思了。∈↗,
  用二十壹世紀的話來說,就是:之前,經過徐桐的無原則吹捧,小皇帝已對他“黑轉路”;大大攻訐了洋使覲見的禮儀之後,小皇帝開始對他“路轉粉”了。
  徐桐開始遐想:既然聖眷優渥,皇帝親政之後,自己以帝師之尊,當然入閣拜相,輔佐聖主,剪除權臣,領袖軍機,獨秉國政,然後,盡復祖宗之制、聖王之道,哈哈哈哈!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自然是“不若與人”啦!“朝廷之禮,乃列祖列宗所遺之制,非皇上壹人所得而私也”;這麽好的消息,亦非自己“壹人所得而私也”!哈哈!
  於是,徐桐下了帖子,請他的“圈子”中同他走得最近的幾個人過府“小酌”。
  這裏邊兒,有壹個叫劉佑安的,職務是太常寺博士,正七品。若論對洋務和軒郡王的怨念,劉佑安實不在徐桐之下。不過,原因並不壹樣。
  徐桐是真正討厭壹切和“洋”字沾邊兒的東西,亦頗有恢復“祖宗之制、聖王之道”的理想。劉佑安卻是沒有任何誌向和抱負的壹個人,如果說有,那麽就是保住他這個正七品的太常寺博士的位子,混壹口安閑茶飯吃問題是,他有壹種不詳的預感,這個位子。遲早不保。
  這是壹個閑得不能再閑的位子。閑到了真正是“吃閑飯”的程度。這種位子。太常寺、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等壹類冷曹衙門裏,壹抓壹大把。
  劉佑安的為人,算是機敏,他發現了壹個許多人都沒有留意到的壹個現象:近年來,這幾個衙門,若有位子空出來了,朝廷十有八九不會派人補缺,幾年下來。這幾個衙門,人愈來愈少,到處都是“窟窿”。
  可是,“窟窿”雖多,這幾個衙門的日常運作,卻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可見原先的冗員多到了什麽程度!
  偶爾忙起來,壹人身兼兩職就好完全照應得過來。
  也曾經有人提過意見:怎麽不派人補缺呢?
  朝廷的回答總是:沒錢。
  錢去哪裏了呢?
  給京官“恢復原俸”了呀整整漲了壹倍呢!餵,妳們是不是覺得,添多幾張嘴,伸多幾只手。從妳們在職的人的荷包裏,挖多幾兩銀子走。會比較好壹些?
  提意見的人只好閉嘴了。
  所以嘛,咳咳,補缺這個事兒,等真不夠人手用的時候再說吧。
  眼見得幾個冷曹衙門愈來愈是“雕零”,劉佑安產生了壹個恐怖的念頭:這幾個衙門,會不會有朝壹日,朝廷幹脆壹口氣全都裁掉了?
  如果是那樣,自己還能做什麽?好壹點,做個西席先生;差壹些,就要走上街頭,替人寫信寫揮春了。
  他奶奶的,那怎麽可以?!
  劉佑安並不以為,朝廷是因為“沒錢”,才不派人補缺的退壹萬步講,就算真的“沒錢”,也不是因為給京官“恢復原俸”。
  那麽,錢都去了哪裏了呢?
  都拿去辦洋務了!
  因此,劉佑安恨上了洋務,也恨上了主持洋務的人。
  關卓凡是主持洋務的人;同時,劉佑安也認為,冷曹衙門“出缺不補”,都是出於關某人的主張這壹點,他倒是沒有冤枉關卓凡。
  劉佑安順理成章恨上了關卓凡。
  他認為,只有洋務停辦,關卓凡下臺,他的這個太常寺博士的位子,才能夠安安穩穩地坐下去。
  至於因為關卓凡的緣故,他們這班京官才能夠“恢復原俸”,劉佑安就選擇性地遺忘了。
  洋務停辦,關卓凡去職,這種事兒,本來是只能夠出現在夢裏邊的。但是,眼下看去,卻似乎真有了壹線變成現實的希望!
  這線希望,就在徐桐身上。
  劉佑安的想法,跟徐桐本人其實是基本壹樣的:皇帝親政之後,徐桐以帝師大用,主持國政,便可盡廢新法,恢復舊制這不是不可能的,這種事兒,不絕於史,咱們大清朝,怎麽就不能來它壹次?
  於是,劉佑安決定狠狠地燒壹燒徐桐這個冷竈。
  火燒旺了,將來自己的好處,可絕不僅僅是壹個正七品的太常寺博士!
  因此,劉佑安對徐桐,特別巴結,給徐桐遞了門生帖子,高調躋身門墻徐桐並不是他的坐師。
  這壹次,徐桐請“同道”過府“小酌”,他自告奮勇,自掏腰包,到外邊的館子,定了壹桌四兩五錢銀子的席面。
  四兩五錢銀子,對於劉佑安來說,並不是個小數字他自己也是要靠借貸度日的。
  咳咳,為了將來的徐大學士、徐大軍機、徐大相國,劉佑安也是拼了。
  席上,徐桐面帶矜持,將自己“剴切進言”而致“聖眷獨渥”的情形,“大致地”說了壹遍。
  幾個客人都激動起來,劉佑安舉杯說道:“皇上年紀雖小,可是聖明天縱!有老師的教導輔弼,必為壹代聖君!咱們……恭祝皇上萬福金安!”
  席上眾人紛紛站起,舉杯仰脖幹了。
  其他人都坐下了,劉佑安卻還站著,他先替徐桐斟了酒,又替自己斟滿了,雙手捧杯,鄭重說道:“撥亂反正,溯本清源,萬斤重擔,全靠老師壹力承擔。大清朝的氣運,都在老師壹人的肩上!學生敬老師壹杯!”
  其他人紛紛附和,又都站了起來,徐桐滿面紅光,也要起身,卻被劉佑安按住了,於是半推半就,坐著受了這壹杯酒。
  “撥亂反正,溯本清源說得好!”徐桐搖頭晃腦地說道,“不過,這不是我壹個人的事情,吉甫,這也是妳的事情也是在座各位的事情。”
  “吉甫”是劉佑安的字,他連連點頭,說道:“謹遵老師的教誨!眾人拾柴火焰高,老師的麾下,有誌有識之士,總要愈多愈好。”
  “可現今的世道,”壹個姓王的春坊中允憤憤說道,“倒是頭腦不清不楚的,愈來愈多!妳們看,那個什麽‘美利堅代表團’,但凡出行,總是有許多人,擁堵圍觀,歡呼喝彩都迷障了!”
  “唉,市井氓愚,可憐復可恨!”壹個姓孫的鴻臚寺主簿搖頭說道。
  “頭腦不清不楚的,”徐桐壹聲冷笑,“何止於市井氓愚?我不說別的,單說這‘美利堅’三字,就荒唐得很!這三個字,可不是出於‘市井氓愚’之手!”
  這句話,卻沒有人馬上接上,“美利堅”挺好聽的呀,荒唐在哪裏呢?
  沈默片刻,劉佑安開口說道:“學生愚鈍,請老師開示。”
  “妳們想,那……美國,何美?何利?何堅?竟膺此佳號?我大清,才是既美,又利,又堅!美善之辭,盡皆送給了洋夷,真正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眾人恍然大悟,劉佑安輕輕壹拍大腿,高聲說道:“老師真知灼見!還有什麽‘英吉利’、‘法蘭西’,都是嘉言善語,統統給了洋夷!有的人,為洋夷張目,不遺余力,真正是……賣國求榮!”
  “不過,”姓王的春坊中允笑著說道,“也有奇奇怪怪的名字的,譬如,什麽‘葡萄牙’、‘西班牙’……”
  話沒說完,徐桐就連連擺手,說道:“唉,妳被他們騙了!”
  王中允愕然:被他們騙了被誰騙了?此話從何說起呢?
  “請蔭翁指教。”
  “葡萄有牙,西班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載,荒誕不經,無過於此!”
  “呃,蔭翁的意思是”
  “這天底下,美利堅是有的,英吉利、法蘭西,也是有的,可哪裏有什麽‘葡萄牙’、‘西班牙’?那都是英夷、法夷屢屢生事,為壯伊之聲勢,混淆我之視聽,胡編亂造出來的國名!”
  (未完待續……)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