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壹次“改變了三個大國國運”的采訪
亂清 by 青玉獅子
2019-5-15 17:49
普魯士,柏林,首相府。
鹿兒島風雨如晦,柏林的天氣,卻是陽光燦爛;大久保利通和兩個心腹密議如何應對清國輔政王的“泰山壓頂”的時候,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正在接受《南德意誌報》主編波赫穆的采訪。
主人十分客氣,邀請客人同進下午茶,這個待遇,不是每壹個訪客都有的,波赫穆受寵若驚,“首相閣下,我非常榮幸!”
頓壹頓,“首相府的下午茶,壹定非常美味!”
俾斯麥“呵呵”壹笑,“對於美食,我基本上沒有什麽鑒賞能力,首相府的點心,未必能夠給妳留下多麽美好的印象;不過,今天的茶葉,倒是十分特別——是壹種來自中國的未發酵茶,叫做‘龍井’。”
“哦?”
“而‘龍井’之前,”俾斯麥說道,“還要加上壹個‘明前’的定語——”
頓壹頓,“這個‘明’,是中國的壹個叫做‘清明’的節日的簡稱,也就是說,這批茶葉,是在‘清明’之前采摘的,而且,是‘頭茬’——第壹批采摘的。”
“啊……很有意思!”
波赫穆先贊了壹句,然後說道,“首相閣下,我曉得普、中兩國邦誼敦睦,不過——請問,我們開始從中國進口茶葉了嗎?”
俾斯麥大笑,“迪特,我佩服妳的職業敏感!”
頓壹頓,“不過,我們今天喝的茶葉,可不是‘進口’來的!”
“那——”
“這個‘頭茬明前龍井’,產量極低,根本沒有大量出口的可能!”俾斯麥說道,“我們今天喝的,是中國的輔政王送我的禮物——采摘、煎炒之後,立即上船,三天前剛剛到埠——攏共不過壹公斤罷了。”
波赫穆的名字是“迪特裏希”,“迪特”是昵稱。
“啊,原來如此!”波赫穆的聲音中滿是驚喜,“我真是非常幸運呢!”
頓壹頓,俯壹俯身,“我是說——首相閣下,能夠享受如此珍貴的茶葉,我受寵若驚。”
“而且,迪特,”俾斯麥笑道,“今天,我請妳換個新鮮喝茶的法子——不用瓷杯,用玻璃杯。”
“玻璃杯?”
“是的。”
頓壹頓,俾斯繼續說道,“是這樣子的:將剛剛滾沸的開水,註入玻璃杯中,八分滿,然後取壹撮茶葉,輕輕擲下,嗯,熱氣烘托,茶香上浮,中人欲醉!接著,可以靜觀茶葉,在水中慢慢舒展,載沈載浮,玉體橫陳,纖毫畢現,美不勝收!”
“首相閣下,”波赫穆笑道,“您還自謙‘對於美食沒有什麽鑒賞能力’?——您創造了壹種多麽有新意的喝茶的法子啊!而且,您關於水中的茶葉的譬喻,更加有創意——‘玉體橫陳,纖毫畢現’,哈哈!”
“用玻璃杯喝‘龍井茶’,不是我的創意,是關親王的創意,我依樣葫蘆罷了;”俾斯麥微笑說道,“而‘玉體橫陳,纖毫畢現’雲雲,更加不關我的事兒了——是駐華公使李福思的‘創意’!”
頓壹頓,“迪特,這壹段,妳如果寫進報道,壹定要註明哦——嗯,用玻璃杯喝‘龍井茶’的發明權,我可以貪天之功為己有;可是,第壹個用女人的身體來譬喻茶葉的榮譽,我就敬謝不敏了——這個榮譽,還是給李福思那個‘海盜’吧!”
在德國政界,李福思因為長相兇惡粗豪,得了壹個“海盜”的雅號。
波赫穆大笑,“是!謹遵臺命!”
很快,侍者端來了壹個銀盤,上面擺了壹只水壺,兩只玻璃杯,壹個錫罐,壹個小小的木碟子,碟子裏頭,是壹只小小的木鑷子。
俾斯麥親手操作,註水入玻璃杯之中,打開錫罐,用那只小小的木鑷子,夾了壹撮茶葉出來,輕輕擲入水中。
“迪特,請吧!”俾斯麥做了壹個手勢,“水很燙,小心些——壹手托杯底,壹手扶杯口,不要接觸杯身。”
頓壹頓,補充說道,“不要馬上喝,先取其香氛——待水面上的茶葉,都沈入水中了,‘載沈載浮’了,再喝。”
波赫穆如其所言,壹手托著杯底,壹手輕扶杯口,小心翼翼的。
不過,杯底極厚,雖然註了八分滿的熱水,卻也並不燙手。
湊近口鼻,果然茶香彌漫,微微吸氣,不禁有醺醺然之意。
不由就輕輕喝了聲彩:“好茶!”
不多時,玻璃杯中的芽葉,已經壹片接壹片舒展開來,透過杯壁看去,果然……“載沈載浮,玉體橫陳,纖毫畢現”。
怪不得要用玻璃杯呢,果然“美不勝收”啊!
芽葉盡數浸入水中了,波赫穆端起杯子,慢慢地抿了壹口。
他的臉上,立即浮現出驚喜和享受的神情,以致眉頭都微微地皺了起來。
“好香的茶!”波赫穆輕輕透壹口氣,“不僅回甘悠長,而且,好像,好像,嘴唇抹上了……壹層極薄極薄的油脂!”
“迪特,”俾斯麥含笑說道,“妳真是壹個‘識家’!這個茶,入於妳這種有真正鑒賞力的人之口,才算沒有浪費!”
“感謝稱贊,首相閣下。”
沈吟了壹下,波赫穆說道,“我想,關於關親王向您贈送……嗯,‘頭茬明前龍井茶’壹事,很適合放在此次采訪的後記中——”
頓壹頓,“我認為,這件珍貴的禮物,其意義,不止於您和關親王個人的友誼,還……嗯,這是普、中兩國人民友好的象征!”
“對了!”俾斯麥非常欣賞的看著波赫穆,“迪特,妳的專業素養,確實是我普魯士新聞界之翹楚啊!”
《南德意誌報》對俾斯麥的是次采訪,有人評價為“改變了普魯士、法蘭西乃至中國的歷史進程,堪為普魯士乃至德國新聞史上最重要的壹次采訪”,以下為是次采訪正式見報之內容(不含“後記”):
波赫穆:“首相閣下,感謝您於百忙之中,撥冗接受《南德意誌報》的采訪。”
俾斯麥:“不客氣,迪特,我其實沒有妳想像的那麽忙——我的每壹位部長都要比我忙——事實上,有了他們的盡忠職守,我就不需要操那麽多的心了。”
頓壹頓,“不過,這樣的清閑日子,沒有幾天啦,接下來,我本人,大約也不得不忙起來嘍。”
波赫穆:“哦?首相閣下,您的話,似乎頗有深意呢——不過,好吧,過壹會兒,我再向您追根究底,現在,先讓我根據事先擬定好的提綱向您請教吧!”
俾斯麥:“請吧!”
波赫穆:“我們收到消息,法蘭西向普魯士發出照會,要求如下——”
“第壹,普魯士做出法律層面的承諾,永不染指阿爾薩斯、洛林兩地。”
“第二,普魯士‘積極運用影響力’,使萊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亞和黑森—達姆施塔特的部分領土合並於法蘭西,作為對法蘭西在普奧戰爭中‘保守中立’的報償。”
俾斯麥(驚奇的):“法國人發出的,是……‘秘密照會’呀!普、法兩國政府,都從未將之公之於眾——迪特,我很好奇,妳們《南德意誌報》是如何知曉這個消息的?”
波赫穆(笑壹笑):“首相閣下,恕我不能解答您的疑惑——我們必須保護消息源,這壹層,您壹定是理解的。”
俾斯麥(也壹笑):“好吧,我尊重‘新聞自由’!”
略作沈吟,“關於法國人的第壹個要求——迪特,妳曉得的,阿爾薩斯—洛林人民,同普魯士人民,血脈相連,其語言、宗教信仰,都同普魯士如出壹國——”
“雖然,目下,法蘭西擁有對阿爾薩斯—洛林的行政管轄權,可是,如果阿爾薩斯—洛林的德意誌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難道,普魯士政府可以裝聾作啞,不發壹言?”
波赫穆:“我明白了,首相閣下,就是說,關於法蘭西‘秘密照會’的第壹個要求——普魯士政府表示拒絕,是吧?”
俾斯麥:“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