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青玉獅子

都市生活

這倒黴催的天氣。 京郊的八裏橋博物館中,關卓凡坐在窗邊,看著天邊翻卷的烏雲,嘆了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零六章特權子弟

亂清 by 青玉獅子

2019-5-15 17:48

  唉,看來,明氏其實並沒有什麽靈丹妙藥,至少,沒有上壹回白氏的“打破金鐘罩”帶來的那種醍醐灌頂之感。??..
  當然,關卓凡也沒有理由要求明氏必能拿出什麽靈丹妙藥來。
  “是,嫂子說的很是,”他點了點頭,“事情的利害,我都是曉得的,該做的,我都會去做,這個事兒,妳們姐兒倆,就不必太掛心了。”
  話說到這兒,兩人都壹時言盡,書房內出現了短暫的沈默。
  “哦,對了,”明氏打破了沈默,“有壹個事兒,要跟王爺回的”
  微微壹頓,“家塾的兩位先生,教西學的史先生,說是在他們國內的‘大學’,謀了壹個教職,開了春就要回國;教國學的王先生,家裏的老親下世了,要回籍穿孝,已請了長假我看他的意思,其實就是辭差了。”
  關卓凡壹怔。
  所謂“史先生”,大號叫做史密斯,乃是美利堅人士,“西學”水準的高低,猶在其次,關鍵是他會說中國話,再找壹位書既教的好、又說得壹口流利中國話的洋人,並不容易,可惜了!
  關卓凡微感困惑:這個時代,做壹個大國的掌國親王的家庭教師,名聲、地位,並不在大學教職之下,待遇就更加不必說了,關卓凡給家塾西席的“束脩”,是壹年二千兩銀子,美國的大學,就算是名教授,也不可能拿的到這麽多的薪水,何況,史密斯大約還算不得什麽“名教授”。
  或許,因為只有壹個學生,年紀又輕,教授的東西太過簡單,史先生覺得所學不得展布?家塾原先是有兩個學生的,小蕓出洋之後,便只剩下小虎壹個學生了。
  人各有誌,那也是沒有法子的事情了。
  至於教國學的王先生
  “王先生的老親”關卓凡疑惑的說道,“我記得,他的父母,都已經亡故了呀?”
  “不是父母,”明氏說道,“是壹位族叔,王先生的父親過世的早,小的時候,母子倆多承這位族叔照應的。”
  “哦……”
  兩位西席,撞到壹塊兒辭差,可真是有點兒不巧了。
  “我已經關照賬房,”明氏說道,“兩位先生,每人多致送五百兩的‘束脩’王爺看看,合不合適呢?”
  “合適有什麽不合適的?”關卓凡說道,“這些事情,妳拿主意就好了。”
  略略沈吟了壹下,用安慰的語氣說道:“妳也不必著急,過了年,再找新老師就是了,耽誤不了小虎的學業。”
  明氏壹笑,“看王爺說的,我哪兒有著急呀?”
  微微壹頓,“我想,教西學、教洋文的先生,只好到外頭去找,這是沒有法子的;不過,,學習國學,似乎不必壹定要在家塾,送小虎去旗學就好了自己請老師,壹年要多花二、三千兩的銀子,何必呢?”
  “咱們家,”關卓凡笑了笑,“倒不在意這幾千兩銀子的……”
  “不是這麽說,”明氏說道,“再大的家業,該花的錢,花;不該花的錢,不花!小蕓在家裏的時候,她壹個女孩子,不可能到外頭學堂上學,自然要自己請先生;小蕓出國了,就剩小虎壹個人了,可以到外頭學堂上學了,還花這個錢,就不值得了!”
  “不能說不值得,”關卓凡說道,“不過,如果只是學習國學,家裏、外頭的區別,確實也不是很大……”
  “可不是嗎?就叫小虎去旗學吧!”
  “現在的旗學……”關卓凡沈吟說道,“官學也好,義學也罷,都有些良莠不齊……”
  “八旗官學是有些青黃不接,”明氏說道,“不過,景山官學、鹹安宮官學,都還過的去吧?”
  “這兩個地方,確實要好壹些,”關卓凡說道,“嗯,那是內務府辦的……不過,實話實說,好也好不到哪裏去,就是那麽回事兒……”
  頓了頓,決然說道:“這樣吧,小虎別去什麽旗學了,去宗學吧!”
  明氏臉上,露出驚喜的神色,猶豫了壹下,說道,“這……合適嗎?”
  旗學大致可以分為官學、義學兩類,官學是“中央辦學”,八旗各有自己的官學;“義學”是“地方辦學”,原則上,壹佐領辦壹義學。
  經費來源,官學全由朝廷撥款,義學則由各旗佐領、各地駐防自籌。義學的學生,亦仿佛官學的學生,不需要繳納任何費用,不過,沒有官學學生每年二兩的“膏火銀”補貼。
  最早的時候,是沒有義學的,可是,官學的名額有限,錄取率奇低,如果沒有“義學”作為補充,大部分的八旗子弟,是沒有書讀的,因此,“義學”勃興,遍地開花,最終成為廣大普通八旗子弟最主要的進學途徑。
  至於景山官學、鹹安宮官學,則屬於官學中的“重點學校”,因為是內務府辦的,經費充裕,不但師資力量非八旗官學可比,學生的待遇,也好的太多,尤其是鹹安宮官學,不但免費供給學習用品以及防寒、防暑的生活必需品,學生還有每月二兩的“膏火銀”和每季五石三鬥的俸米,簡直算得上“吃皇糧”了。
  留意,八旗官學的學生,也有“膏火銀”的補貼,可是,那只是每年二兩哦。
  如果說鹹安宮官學是“重點學校”,那麽“宗學”就是地地道道的“貴族學校”了只收宗室子弟,待遇、師資,較之鹹安宮官學,尤勝壹籌。這也罷了,關鍵是,宗學學生的出路,不是旗學學生能比的。
  每屆五年,朝廷即簡派大臣合試左右兩翼宗學學生,由皇帝親定名次,以會試中式註冊,待會試之年,習翻譯者賜“翻譯進士”,以宗人府額外主事用;習漢文者與天下貢士同殿試,賜進士甲第,用為翰林或六部屬官。
  也就是說,宗學的畢業生,資格等同金榜題名。當然,這個“金榜”的“含金量”,不能和“正途”出身的相比,可是管他呢,反正,壹畢業就有官做!
  這正是明氏驚喜所在,不過,她的猶豫的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小虎可不是什麽宗室子弟。
  “有什麽不合適?”關卓凡說道,“小虎是我的幹親,我是宗室,他自然可以算是‘宗室子弟’沒什麽不合適!”
  明氏面上飛金,站起身來,福了壹福,“多謝王爺!”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