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青玉獅子

都市生活

這倒黴催的天氣。 京郊的八裏橋博物館中,關卓凡坐在窗邊,看著天邊翻卷的烏雲,嘆了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十壹章擎天柱

亂清 by 青玉獅子

2019-5-15 17:44

  關卓凡說道:“臣謝兩宮太後眷念。”
  君臣之間,小小地沈默了壹下,慈禧又問道:“這次美利堅國主致書,請求結盟,妳以為美國人確實是有誠意的麽?”
  關卓凡說道:“回聖母皇太後的話,臣以為,美國人此議,確乎出於至誠。美國人當然不會給咱們白當差,說到底也是為了他們自個。他們在大洋的那壹頭,孤零零的,又受英國人的氣,也亟需強援。美國總統林肯對臣說過,他以為中國、美國,壹東壹西,就像兩根擎天的柱子,互相搭把手,就都能站得穩、立得牢;中國和美國立定了,這個世界就安穩了,庶幾正氣張揚,邪佞不生。”
  這番話極其動聽,兩宮愈聽眼睛愈亮。
  她們並不傻,知道現在洋人派什麽公使、領事過來,可不是康乾時候的“萬國來朝”了。“天朝上國”四字,不過自己虛糊弄自己,只是沒人肯說破罷了。
  關卓凡在美國打的這場仗,剛剛說的這番話,卻實實在在畫出了壹幅“領袖萬國”的圖景。
  而且,這副圖景,似乎觸手可及。
  兩宮的心跳,都快了起來。
  慈禧說道:“妳這麽說,我們姐倆,就放心了。嗯,和美國人結盟,我們姐倆是贊成的,這件事,下去之後,妳和六爺他們,好好研議壹番。”
  關卓凡暗暗舒了壹口氣,說道:“臣領旨。”
  慈禧還有許多話想問,包括那個什麽“照相機”。但這壹“起”已經“叫”了好久。下面還有“早朝”。於是其他的話。只能放在日後再說了。
  慈禧微微壹笑。說道:“好啦,如果沒有什麽別的要回奏的,妳就跪安吧,咱們壹會兒再見。”
  “壹會兒再見”,是說:“叫”完關卓凡這壹“起”後,待壹會兒,軍機全班“叫起”,即所謂“早朝”。關卓凡既已入直軍機,當然要和其他的軍機大臣壹起入覲。
  這算是他第壹次正式地參政中央機樞。
  關卓凡到了軍機處,恭王、文祥、寶鋆、曹毓英幾個都在,獨無恭王的嶽丈桂良。關卓凡既進軍機,桂良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順勢便上折致仕,朝廷錫賜金銀寶器幾杖,算是榮休了。
  關卓凡先給恭王請了安,恭王攜著他的手。覷了半響,嘆道:“黑了。瘦了,可也精壯了!”
  關卓凡又和文、寶、曹幾個相互見禮道敘,亂哄哄地鬧了好壹陣子。
  養心殿的太監過來“叫起”,這時,為了軍機大臣的“順位”,發生了爭執。
  曹毓瑛請關卓凡居己之前,關卓凡堅決不幹,壹定要排在最後壹位。兩個人妳來我往,最後關卓凡說道:“琢翁,妳如果壹定要這麽謙退,我只好上折,辭掉這個軍機了。”
  曹毓瑛只好作罷。
  恭王幾個包括關卓凡,都以為曹毓瑛只是做壹個題中應有的謙讓的姿態,然而他們不知道,曹毓瑛是真心實意的。
  曹毓瑛的心中,已隱然生憂。
  朝會上,議的還是剿撚剿回,也就是說,議的還是軒軍的事情。
  白齊文等洋將的入籍申請,照準。
  軒軍以全套“西法”練兵,包括著裝儀註,照準。
  上奏此事,關卓凡表面上是把重點放在“練兵”上,但他的根本目的,是借此為軒軍的特殊的著裝、儀註,請壹個禦賜的“金鐘罩”。這個慈禧和別的軍機誰也沒留意,留意了也不甚了了。軒軍靠“西法”打平中、美叛逆,以此“練兵”,自然通通照準。
  軒軍赴美所有有功將佐,全部先加壹級,平定撚亂後,再詳細敘功。
  接下來,主要議論如何為軒軍籌備糧臺。
  淮軍的糧臺,是曾國藩在辦,這個朝廷是絕對放心的;軒軍的糧臺,是劉長佑在辦,實話實說,朝廷就不能百分之百放心,這才有“恭王抓總”的說法。
  在美國打仗,根本上後勤的事情關卓凡是不需要怎麽操心的,都是華盛頓壹手操辦,他作為前線指揮官,只是負責提要求而已。他雖然抽了麥克道爾壹頓鞭子,那只是欲求未滿,吹毛求疵罷了。
  回到國內,這壹套可行不通了。國庫裏沒有錢,更加沒有類似美國的高效率的後勤支援系統。彼時作戰,主要依靠地方支持,所謂“協餉”。而能不能解足“協餉”,幾乎全靠統兵大將和督撫們個人的交情,朝廷都插不上什麽話。常常是吃著上頓就得找下頓;動不動就會斷頓。軍隊的戰力因此大打折扣。
  以前軒軍剿洪楊,是靠江海關和江蘇的財政養著,而這兩塊關卓凡都抓在了自己的手裏,因此運用指揮,稱心如意;餉源糧路不絕,仗就打得好。
  現在軒軍北上,關卓凡“督辦軍務”的五省,沒有壹塊是他自己的“地頭”,倉促之間,糧草輜重都要“別人”替他辦。餉倒沒有問題,江海關和江蘇藩臺原支應軒軍的預算已攢了壹年,雖然軒軍擴了壹倍的軍,但單是這筆錢也足以給軒軍發半年的餉了。
  問題是軍隊的後勤絕不僅僅是壹個“餉”字。比如麥克道爾挨揍,並不是因為他克扣軍餉。
  尤其是近代化戰爭,後勤支援遠比冷兵器時代復雜繁難。
  這是朝廷給他加了個“大將軍”銜頭的重要原因之壹。頭頂著這個銜頭,關卓凡在他“督辦軍務”的地區,權威幾乎趕得上皇帝:覺得誰辦差不力,即便位高權重如督撫,壹個折子就能參倒;品級較低的官員將領,甚至可以請王命旗牌,先斬後奏。
  以此來威懾沒人敢怠慢軍務,保證作戰部隊的後勤無虞。
  但這個措施的副作用太大。“大將軍”可以指揮督撫,不但大大分了中樞的權力,甚至還侵占了皇權,如果有人生不臣之心,可以釀成彌天大患。
  因此“大將軍”只能作為“特例”,不能作為“制度”。
  有清壹代,只有壹個半個例子在前面,壹個是年羹堯,半個是曾國藩。
  關卓凡能夠成為“大將軍”,除了軍情緊急,軒軍戰力強悍,更重要的因為兩宮對他有超乎尋常的信任,這叫“異數”。
  關卓凡心想,中**隊的作戰、後勤制度,必須做徹底的改革,不然,不論士兵操得多好、武器如何先進,也只能對付洪楊、撚、回這種層次的敵人,是打不了大規模的近代化戰爭的。
  在這種制度下,軒軍的戰力也會大打折扣,假入現在英、法大舉來攻,恐怕壹樣應付不來。
  正在痛定思痛,禦姐又發話了:“關卓凡。”
  關卓凡趕忙收攝心神,道:“臣在。”
  慈禧說道:“有壹件事,許庚身應該已經和妳說過了。軒軍的人手,夠不夠分出壹支,駐守京畿?”
  關卓凡做出略略思索的樣子,然後說道:“回聖母皇太後,軒軍各部現下都已派了出去,不過,等陜西的軍務告壹段落,白齊文部可以分出壹半,駐防京畿。”
  慈安、慈禧都很高興,不約而同說了壹個“好”字。
  但慈禧轉念想起壹事,沈吟道:“白齊文雖然已經恩準歸化,畢竟是個洋人,京師寢陵重地,這個……”
  關卓凡說道:“是,確實有所關礙。那麽請旨,就讓白齊文的副將吳建瀛來帶這支兵好了。”
  “吳建瀛”這個名字好熟。慈禧微壹凝神,想了起來,問道:“這個吳建瀛,是否就是始終立於營壘之上指揮作戰、身負重傷的那壹位?”
  關卓凡說道:“回聖母皇太後,正是他。”
  慈禧歡然道:“好,這個吳建瀛好,這支兵就由他帶好了。”
  在慈禧心目中,這個吳建瀛不但極為忠勇,而且還是壹員“福將”:那麽多子彈沒有打中要害,受了那麽重的傷沒有喪命,可不是福將嗎?
  這樣的人帶兵,放在身邊,既安心,“彩頭”又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