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青玉獅子

都市生活

這倒黴催的天氣。 京郊的八裏橋博物館中,關卓凡坐在窗邊,看著天邊翻卷的烏雲,嘆了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十二章獅吼豹躍

亂清 by 青玉獅子

2019-5-15 17:46

  “分列式”之後,是“武技演練”,共有四項:“軍武拳”,“擒拿格鬥”,“拼刺”,“硬氣功”。
  “軍武拳”之創建者,關爵帥卓凡是也。這套拳,剛勁有力,攻守兼備,招數精煉,易學易練。壹共十六式,什麽“弓步沖拳”、“穿喉彈踢”、“馬步橫打”、“內撥上鉤”、“交叉側踹”、“外撥橫鉤”……
  等等!
  這些招數,怎麽這麽眼熟?這……靠!這不就是原時空tg的“軍體拳”嘛!
  呃……是的,這個“軍武拳”,關卓凡百分百盜版原時空的“軍體拳”,就連名字,也只改了壹個字。
  原時空的“軍體拳”,共有三套,關卓凡在大壹軍訓的時候,學的是第壹套。當時勁頭很大,練的有板有眼,頗下了壹番功夫。大二、大三的時候,興趣未失,時不時地會撿起來玩玩。不過,到了讀研的時候,基本上就擱下來了。
  穿越之後,他重新將這套“軍體拳”撿了起來,日夕操練。這麽做,原因有二:
  第壹,關卓凡的這位“本體”,原是喜愛打熬氣力、舞槍弄棒的,對“魂體”從異時空帶來的唯壹壹套武技,有天然的興趣。
  第二,本時空的醫療水準,和原時空完全不能比,可不敢隨便生病。關卓凡平時事務極其繁忙,沒有強壯的體魄和充沛的精力,亦不能支持。所以,“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對於關卓凡來說。實乃重中之重。習練“軍體拳”。不存在器材、場地的要求,十分方便,關卓凡便把它當成了強體健身的重要手段,因此愈練愈精。
  打城南馬隊始,關卓凡便痛感,中**隊的日常操練,不論是技戰術的訓練還是體能體質的鍛煉,都極度缺乏標準的、科學的、系統的方法。這方面。“西法練兵”之後,開始改觀;美國壹行,算是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不過,和他穿越而來的那個時空比,差距還是相當之大的。
  “軍體拳”,既有強身健體的作用,又有克敵制勝的功效,還可以培養士兵堅韌不拔、勇敢頑強的作風,這些,都在原時空的軍事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既然身懷如此利器,如何不用?
  “天津會議”之後。關卓凡在軒軍全軍大力推廣“標準化建設”,“軍武拳”和“正步”壹起,進入軒軍操典。
  關卓凡開始強推這套“軍武拳”的時候,不是沒有人暗中嘀咕的。爵帥用兵如神,天縱英明,這些當然都是不消說的,可這個功夫嘛……但很快,反響出來了,全軍自下而上,尤其廣大基層官兵,對“軍武拳”,竟是壹面倒交口稱譽。許多打小就習武的人,都衷心表示:這套拳,“壹招壹式,皆不可易!”
  哎喲,俺們爵帥,原來還是壹位武術大家啊。
  於是,大夥兒都說,這就叫“能者無所不能”了!
  我軒軍六萬將士,對關爵帥本就崇之若神,這下子,更加是歡喜贊嘆,五體投地,仰之彌高了!
  此刻,大校場上,六百個兵,橫三十個,縱二十個,前後左右各距丈許,排出了壹個大大的方陣。這六百個兵,個個精中選精,人人魁梧剽悍,脫了軍帽,去了大衣,紮上綁腿,壹身短打,也沒做什麽動作,單單往場中壹站,便殺氣騰騰,懾人心魄。
  令官壹聲大喝:“開始!”
  “轟”得壹聲,大校場中,暴諾如雷。緊接著,六百人雙手抱拳,齊齊向外壹推,開練了!
  “軍武拳”的招式,洗練無華,禦姐在大內,也見識過摔角撲擊等更花哨的把戲,她不是練家子,原本看不出“軍武拳”的好處。但是,這六百人精氣神太足,動作太過齊整,六百人齊齊施為,壹舉手,壹投足,都有挾風帶雷之勢;加上做的是“分解動作”,每壹發力,必暴吼壹聲,聲震四野,就更叫人有魂搖魄動之感了!
  壹套拳演畢,聖母皇太後慈顏大悅,揮手示意,六百軍士高呼:“烏拉——!烏拉——!烏拉——!”
  “軍武拳”後,是“擒拿格鬥”,這個可就“好看”得多了。
  先是演練“倒功”,壹共五項:前倒、後倒、側倒、前撲、大後倒。
  每壹項的“倒功”,都是這麽壹個程序:
  第壹排先行動作,從右首邊第壹個兵開始——對於閱兵臺而言,就是左首邊第壹個——三十個兵,壹個接壹個,像骨牌壹般,直挺挺地摔向堅硬的地面;然後,第二排三十個兵壹齊動作,摔向地面;接著第三排、第四排……壹排排猶如波浪,直到第二十排。
  最後,六百個兵站起身來,齊齊大吼壹聲,同時動作,再來壹倒!
  這個花樣,聖母皇太後可是從來沒有見過!血肉之軀,就那麽硬生生地摔到夯得極實的黃土地上,這個……不疼嗎?!
  特別是那個“前撲”和“大後倒”!
  “前撲”是高高躍起,從半空中平平地摔將下來;“大後倒”則是壹躍而起,半空中扭身向後,撲倒在地——這個,聖母皇太後就不止目眩神搖,簡直張口結舌了!
  大校場中,獅吼豹躍;閱兵臺上,那襲小小明黃面紗,不斷微微晃動。站在旁邊的關卓凡,清楚地感覺到:面紗之後,花容變色,撟舌難下。
  “倒功”之後,六百軍士,兩兩結對,分成三百對,演練“擒敵捕俘”之技。其實這個環節,才算“擒拿格鬥”的精華,但前面的種種“倒功”,震撼過甚,到了這裏,禦姐反倒恍惚了。
  “倒功”的訓練,也是關卓凡的“私貨”。當然,大壹軍訓的時候,關爵帥只練過壹個“前倒”——不過沒關系,其余的動作,他只需連比帶劃,自然有“專業人士”,能夠領會領導意圖,設計動作,付諸實踐。
  “倒功”,特別是難度較低的“前倒”、“後倒”、“側倒”,和“軍武拳”壹樣,按照關爵帥的要求,進入操典,成為軒軍士兵必備的基本功。關卓凡認為,練“倒功”,既可以訓練士兵的抗摔打能力,減少在實戰中受傷的概率;也可以鍛煉士兵的勇氣和堅忍,實為優秀士兵淬火成鋼必由之途。
  至於“擒敵捕俘”之技,也是壹整套的東西。
  原時空,“軍體拳”只是入門的功夫,基層士兵要學的,還有“捕俘拳”、“擒敵拳”,等等。不過,這些東東,關卓凡可就沒有學過了。他組織了壹個高級別的小組,自己親任組長,第壹副組長張勇,第二副組長施羅德,任務是召集相關人士,設計出壹套“標準化”的“擒敵捕俘”招數。
  關卓凡提出的要求,是以“直、準、狠”三字為要,壹招壹式,不帶任何花巧,務求“壹擊即中”,“壹招制敵”。
  不久之後,張勇拿出了第壹套方案。兩個“練家子”士兵演練後,關卓凡冷冷說道:“喲,張軍門,您打算拉隊去跑馬解嗎?”
  旁邊的施羅德,中國話還說不好,聽得壹楞,關卓凡改用英語,說道:“我是說,妳們二位,打算拿這個辦壹個馬戲團嗎?”
  二將面紅耳赤,這才真正明白爵帥要的是什麽。回去之後,痛定思痛,閉門造車,前前後後,五易其稿,才算在關卓凡那裏勉強通過。
  關卓凡的理想,是弄出壹套山寨版“以色列格鬥術”,現在的這套東西,距這個目標還遠著,只能先捏著鼻子用了。
  唉,不是我看輕中國武術,說到實戰,是真有問題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