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清

青玉獅子

都市生活

這倒黴催的天氣。 京郊的八裏橋博物館中,關卓凡坐在窗邊,看著天邊翻卷的烏雲,嘆了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十章於公於私,大有好處

亂清 by 青玉獅子

2019-5-15 17:46

  慈禧突然輕輕嘆了口氣。關卓凡豎起耳朵來,但聽禦姐說道:“妳去日本的這段時間,皇帝的功課又下來了。妳現在既已回國,縱然公務繁忙,也要擠出時間來,花些心思在皇帝的功課上才好。”
  關卓凡趕忙說道:“是,啟沃聖聰,那是第壹等國之大事,臣壹定盡心竭力。”
  慈安笑道:“妳走了幾個月,皇帝大約比我們姐倆兒,更盼著妳回來。昨兒皇帝知道了妳今兒到京,壹晚上高興得沒有睡好覺,滿心以為今兒就可以跟著關師傅‘上學’了。”
  關卓凡心裏想:原來妳們姐倆兒是“盼著我回來”的?嘴上說道:“臣惶恐,明天便到弘德殿當值。”
  慈禧搖了搖頭,說道:“不急在這壹兩天。妳打了幾個月的仗,總要好好休息兩天,也要和家裏人好好聚聚。再說,攢了幾個月的政務,也要壹壹條理畫籌。嗯,給妳兩天的假,大後天再開始入直吧。”
  禦姐是真體貼,不是假體貼呀。
  關卓凡謝了恩,慈禧又說道:“我們姐倆什麽時候見那位日本的女皇帝啊?”
  關卓凡說道:“這個倒不用太急。禮部和理藩院要先會議儀註章程,結果出來了,臣再來回稟兩宮皇太後。”
  慈禧點了點頭,說道:“好罷,只是日本的事情,除了妳,我想別的人未必十分明白起倒裏就,女皇帝那裏,妳多照應著點兒,不要讓人家受什麽委屈。”說完微微壹笑。
  這壹笑“頗有深意”,大致是“我不介意,可妳也別亂來呦”的意思。
  關卓凡心中微動,趕忙稱“是”。
  回府的路上,關卓凡坐在車裏,微微合上眼睛,腦子中梳理著這兩天紛繁來去的各種事體。
  封貝勒在關卓凡預計之中,但“郡王待遇”超出了他的意料。
  慈禧這壹招,非常高明,關卓凡既得了郡王的實惠,又不落“驟進”的話柄。
  更重要的是,貝勒到王爵,本來是道大坎兒,絕大多數的貝勒,壹輩子也跨不過這道坎兒。但關卓凡因為有了“郡王待遇”的底子,以後不需要再掙什麽大的功勛,只是“勤勞王事”四字,就夠他再上層樓了。或者,他自個娶公主的時候,上頭“加恩”,亦可由貝勒而郡王,輕輕松松邁過這個大坎兒。
  “恩封”兩個繈褓之中的嬰兒,有恩有義,有理有情,有度有節,慈禧的手腕也相當之漂亮。
  在政治上,禦姐是愈來愈成熟了呀。
  不過,太熟了就不是很好了。
  還好,禦姐還沒熟到那個程度。
  壹系列的“加恩”、“溫諭”,盡心竭力,唯恐不周,隱隱約約透出這麽層意思:之前,兩人因呂氏生出了嫌隙;現在,禦姐正著急彌補這道裂縫。
  猶如男女交往,吵了嘴,賭氣“冷戰”,首先沈不住氣的那壹方,似乎總要吃點小虧。
  呃,不是“猶如”,關貝勒和聖母皇太後,確實也算“男女交往”。
  至於“請太後閱兵”,並非因為封了這個、封了那個,就“報之以瓊瑤”。這件事,關卓凡在去日本之前,就開始籌劃了。
  請太後走這壹趟,於公於私,都是大有好處的。
  關卓凡要利用“太後閱兵”,達到以下幾個目的。
  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最高統治者不能再玩什麽“垂拱而治”了,即便是君主制國家,皇帝和國王也必須走出深宮,直接面對國民和世界。中國的皇帝和貴族集團、文官集團,玩了幾千年的“中樞—地方”分治模式必須徹底打破。不然,中國就不算真正的中央集權國家,工業化就不可能在中華大地獲得真正的成功。
  這個改變,包括思想觀念、行為模式、政治制度——都要改,都要變。這壹切,自“太後閱兵”始。
  走出深宮,直接接觸工業化的成果和象征——壹支基本近代化了的軍隊和全世界最先進、最龐大的鐵甲艦,慈禧的眼界會大大擴展,觀念會朝著關卓凡希望的方向改變、靠攏,在接下來的改革和建設中,會給予他更多、更堅定的支持。
  副作用當然也是有的,還會很明顯:禦姐本來就聰明,眼界愈寬,見識愈廣,就愈不易影響和控制。
  食得鹹魚抵得渴,關卓凡願意接受這個挑戰。再說,他也準備了針對這個問題的“壹攬子解決方案”。
  最高統治者要“走出來”,但“走出來”的模式要徹底改變。
  以前中國皇帝出巡的模式,基本就是這個老大帝國的壹個縮影:龐大,臃腫,步履蹣跚;無數資源浪費在炫耀性消費上面,而不產生任何實質性的收益。
  這種“面子工程”,在農業社會結構穩定的時期,還有威懾和麻醉被統治者的作用;在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的大變局中,還這麽搞,就只有擾民和讓國家財政失血的作用了。
  工業社會也有自己的“面子工程”,不過可不是這麽玩的。
  國家元首出巡的模式,必須變為:輕車簡從,提高效率,講求實效。這個,也自“太後閱兵”始。
  這就是為什麽關卓凡要將“太後閱兵”的壹切儀仗、關防,全部拿到軒軍手上——並不僅僅是為了堵言官們的嘴巴。
  還有,工業化的壹個必要條件,是將婦女從家庭中解放出來,變成工業生產的勞動力。為此,應該提倡和鼓勵女人介入社會乃至政治事務。太後是女人,雖然這個女人的身份太特殊了,和“婦女解放”未必能夠直接扯的上關系。但太後走出深宮,親臨軍前,對打破男女之防,總是壹個有益的開始。
  可是,太後的手,會如某些人擔心的那樣,就此伸進軍隊裏面嗎?
  怎麽可能呢?士兵對太後個人的好感確實會增加,但閱壹次兵就想對軍隊發生直接影響,那是天方夜譚。太後閱兵,不能說壹點副作用沒有,但還是那句話,食得鹹魚抵得渴,畢竟,其正面作用是遠遠大過負面作用的。
  何況,前面說過了,關卓凡有“壹攬子解決方案”呢。
  以上算“於公”;而“於私”,也大有好處。
  太後閱兵,閱的是軒軍;壹切儀仗、關防,亦由軒軍總責,則軒軍的地位因而更進壹步。在帝國的軍事力量中,軒軍本來就壹騎絕塵,現在更上層樓,這就為接下來以軒軍為主幹建立國防軍,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旅遊加閱兵,大投聖母皇太後之所好。這個,作為她的男人,既然可以公私兼顧,讓自己的女人高興高興,也是應份的吧。而且,聖母皇太後不是普通的女人,她高興了,是會給予更加豐厚的回報滴。
  至於這壹路上,關防、儀仗全在自己掌握之中,和聖母皇太後“聯絡感情”,乃至上下其手,比京城方便得太多,就更不在話下了。
  rs
  s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